第37章 《上清大洞經(jīng)》
- 一人之下:茅山
- 清言喂
- 2093字
- 2024-08-01 23:23:40
孫玉樞隨手指著地上一個蒲團,示意王道生坐下。
隨后不知道從哪里拿出一本《上清大洞經(jīng)》,遞給王道生。
他知道王道生關(guān)于道家修行知識幾近于于零,于是計劃將其中的茅山守一功的具體修為一一為其指出。
“道生,你先前拓寬經(jīng)脈的時候,應(yīng)該已經(jīng)知道泥丸宮所在了。”
王道生點點頭。
孫玉樞伸出手指著王道生眉心中間的方寸之地,繼續(xù)開口解釋:“泥丸宮是靈魂所居之處,是人體中非常重要的部位。
而守一功就是調(diào)整身心,控制自己思想,排除種種煩惱,進入空靈澄澈境界,進而“看到”自身先天一炁。
這個看的過程,就是也是錘煉自己靈魂的過程。”
他放下手,繼續(xù)說:“而守一功可以說是全天下最容易入門的靜功修法了。
簡單到僅僅只需要誦讀經(jīng)書就可以入門。”
王道生顯然有些意外,自己看原著的時候,很少記憶那些修行知識,大多數(shù)時候留連于劇情。
看著原著中的修行知識,只是感嘆于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生出一種修行都是不可褻瀆的高大上之感。
從來沒有想到還能有如此‘接地氣’的修行方式。
王道生的表現(xiàn)盡收孫玉樞的眼底,他話鋒一轉(zhuǎn):“可它同樣是極難成就的功法!”
“師爺,您不用鋪墊了,直接說怎么修煉吧,無論難還是簡單,我還有別的選擇嗎?”
王道生顯然還是習(xí)慣不了道家這種云遮霧罩的說話方式,索性直接開口。
孫玉樞本來還想要做一番轉(zhuǎn)折鋪墊,轉(zhuǎn)念一想王道生近來的所作所為,也不再廢話。
“你將經(jīng)書翻開,捧在胸前誦讀的同時,將自己的泥丸宮觀想成一間凈室。”
“隨后存想紫云之炁滋生,逐漸充斥整個凈室。”
“當(dāng)你的室內(nèi)能夠出現(xiàn)一縷紫氣之時,就表示你的靜功修為入門了。”
王道生沒有多余的廢話,迫不及待地打開《上清大洞經(jīng)》,正心誠意,一字一句開始誦讀:
“夫道生于無,潛眾靈而莫測;神凝于虛,妙萬變而無方……”
同時觀想泥丸宮中充盈紫氣。
孫玉樞靜靜在一旁觀察著,心思百轉(zhuǎn)。
茅山埋頭經(jīng)典,在外人眼中簡直就和老學(xué)究一般,窮盡一生也只在書本上打轉(zhuǎn)。
可是外人如何得知,上清茅山所有的道法包括符箓在內(nèi),根基就在道經(jīng)之中。
入門弟子通過誦讀道經(jīng)和祖師勾連交感,受箓之后進一步再勾連天地。
這就是上清符箓的修為之道。
茅山的祖師法身,本命符咒,種種符箓神通的根基就在于此。
可能是因為自己作為陰影之時曾經(jīng)抵達過泥丸宮,亦或者是自己已經(jīng)受箓的原因。
王道生輕而易舉地就觀想成功,泥丸宮中充斥著神秘玄幻的紫氣薄霧。
而且隨著自己的誦讀,他感覺到經(jīng)書上的文字像是蝌蚪一樣,游動起來。
他甚至產(chǎn)生了一種經(jīng)文好像是刻在自己腦海中,脫口而出的錯覺。
與此同時,泥丸宮中形成了一道漩渦,卷積起所有的紫色薄霧。
在王道生目瞪口呆的注視下,形成了一道凝實的紫氣。
隨著這道紫氣的形成,泥丸宮傳來一陣清涼。
這種清涼感仿佛是從身體深處靈魂中滲透出來的似的,讓王道生神清氣爽,頭腦清明。
這大概就是入門了吧。
《上清大洞經(jīng)》全文大概三萬余字,在道藏中實在是算不得厚,僅僅一個時辰,王道生就翻到了最后:
“具位臣王道生,吉日入靜,修誦《上清大洞三十九章真經(jīng)》已畢。……當(dāng)令臣召致十方正炁,……關(guān)奏臣向來所啟所愿,徑達高真玉皇上道萬圣御前。
復(fù)畢,心拜四方,乃起。”
話音落下,王道生感覺到身心一陣空靈。
“師爺,我好像已經(jīng)凝出了紫氣。”
孫玉樞一副波瀾不驚,理所應(yīng)當(dāng)?shù)谋砬椋皇穷~頭眉毛的細微動作,表現(xiàn)出他內(nèi)心決然不平靜。
心中暗道“看來計劃需要提前了,是到了下山的時候了。”
微笑著開口:“道生,你接下來將大圣劈掛拳和守一功,動靜結(jié)合,勤加修煉。咱們擇日下山。”
“好,師爺。”終于要去通天谷了,王道生腦海中回蕩著這一個念頭。
隨后反而沉下心繼續(xù)修煉。
孫玉樞則是起身出去了,師傅領(lǐng)進門修行在個人,入門的功法已經(jīng)交給道生了。
接下來道生的人生,他的修煉之路要靠自己了。
三才童子命……
……
晚間時候,孔真源正在寮房中打坐休息,這些天接連的變故讓他心力交瘁。
“吱呀~”
房門推開的聲音。
自己師父孫玉樞的身影出現(xiàn)在眼前。
孔真源連忙起身,迎上去。
“真源,師父要下山來,臨行前對你有所交代。”
孔真源被這突如其來的話擾亂了心神,他不知道師父為什么要下山,眸子里滿是疑惑不解。
“師父……”孔真源還沒有開口,就被孫玉樞打斷了,接著語氣淡淡地說。
“我這次帶著道生下山,大概率是……回不到茅山了。”
孔真源看向自家?guī)煾福l(fā)現(xiàn)對方的神色坦然,顯然沒有將生死放在心上。
柔和目光里流淌出來的是一如自己記憶中那般,對自己的關(guān)心。
孔真源喉頭滾動,口中吐不出一句話來。
早在受箓之前師徒之間談話的時候,他就知道師父將要羽化了,可他始終不愿意相信。
而且自己帶著道生回山的那晚,師父的炁體是那樣恢弘博大。
雖然得到了師父孫玉樞再次肯定他‘生機已盡’,可還是下意識認為師父在騙自己。
可現(xiàn)在師父擺明了一副交代后事的樣子,由不得他不信。
“關(guān)于道生的事兒,我有些交代。”孫玉樞盯著眼前的徒弟,收斂起情緒。
“之后道生一個人回山,不管你心里怎么想,要切實把他當(dāng)作你自己的徒弟。
全心全意呵護他的成長。
咱們茅山已經(jīng)出過一個張伯端了,不要讓他成為下一個。
把他的心留在茅山。日后如果他真的能登真飛升,光大上清宗門,你給老道靈前上香。”
“還有以后不要再說‘不當(dāng)掌教’這些話了,茅山要靠你了!
你是師父從一眾弟子里選出來的茅山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