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通史3:亞洲(下)
- (美)塞繆爾·古德里奇
- 5458字
- 2024-07-05 17:36:42
第206章
匈奴 (前1800—529)
古代,在中國北方有一個強大的民族——匈奴。匈奴人與蒙古人、厄魯特人和其他韃靼人不同的是,他們在外貌上更具歐洲人的特征。
匈奴人的祖先似乎來自唐古拉山脈和阿爾泰山脈的雪山。他們很快就分散到東北和西南,主要定居在中國山西省和陜西省的北部地區,靠近陰山。
他們主要過著游牧的生活,靠他們的畜牧產品為生,沿河而行,尋找牧場。也有些部落專心務農,他們有固定的居所,土地確定了界線。他們對書寫藝術一無所知,他們的話語就是契約的可靠保證。
他們從最幼小的時候起就為打獵和戰爭做準備。小時候他們騎在羊身上,并被教導用小箭頭射鳥和老鼠。待到長大一些,他們就開始獵取狐貍和野兔,吃它們的肉。當他們能夠駕馭更強的弓箭時,就會收到一個胸甲和一副馬鞍,戰爭便成為他們的主業。
他們的武器是弓、箭、劍和長矛。一旦取勝,他們就選擇前進;遭遇不利,他們就會撤退,他們不認為逃跑有什么可恥的。他們還會在撤退之后旋即返回戰場,以新的活力和精神發動進攻。在這種戰斗模式下,他們的馬匹異常敏捷,正規軍很難抵擋他們。
他們的騎兵常常成群結隊地互相追逐,像被風吹動的塵土一樣,密密麻麻地散布在沙漠中。他們會將敵人引入沙漠可怕的孤寂之中,讓他們可憐地死去。
勇士會把戰死在他身邊的戰友的尸體帶走,成為他的繼承人,獲得他的全部財產。這些人非??释?,并且盡可能多地獲得俘虜。事實上,俘虜是他們的主要財富,他們用俘虜看守馬匹和牛群。他們不尊重父母和上級。事實上,他們的許多特點讓我們想起了公元前600年先知哈巴谷所描述的即便不是同源也是相似的民族。
他們吃牲畜的肉,用牲畜的皮做衣服和旗幟。年輕人吃最好的東西,老年人吃剩下的東西,匈奴人只看重年輕力壯的人,輕視年老體弱的人。父親死后,兒子們常常娶他留下的妻子(庶母);如果一個兄弟死了,其他兄弟會娶他的妻子。
他們不讓后代使用前人的名字,因此,他們便沒有姓氏。除了俘虜,家畜是他們的主要財富,如牛、羊、馬、駱駝、驢,以及幾種不同種類的騾子、野馬和野驢。(17)
中國北方自古以來就被這一民族襲擾,而這些襲擾跟中原君主的軟弱程度成一定的比例。在公元前1200年以前,他們的力量不是很強大,因為他們沒有統一在一個首領的領導之下,還被東邊的通古斯人和西邊的月氏所制衡。然而大約在那個時期,一位未能繼承王位的中原王室成員來到他們中間,建立了一個國家,直到公元前200年左右才變得強大。大約在這個時候,他們戰勝了后來講到的鮮卑和烏桓,將他們的勢力范圍向西推進,并蹂躪了中國北方地區。
公元前214年,秦朝將戰國時期各個北方國家的長城連接成了現在綿延不絕的萬里長城,以阻絕北方的游牧民族。公元前200年,漢朝開國皇帝向他們發動進攻,但是,由于被匈奴軍隊包圍,他不得不采取一個策略,即送了一個漂亮的姑娘嫁給匈奴首領,并因此締結了和約。在蹂躪了山西之后,匈奴人帶著豐厚的戰利品回到了自己的土地上,而漢朝皇帝也回到了他的首都。
盡管有條約,這些天生不安分、貪圖掠奪的匈奴人第二年又回來了,侵犯了漢朝的領土?;实垭[忍著,敵對的首領冒頓變得越來越強大。
漢朝的大臣知道匈奴首領的邪惡和不忠,無法通過講道理來說服他,也無法通過條約來約束他。因此,皇帝的一位謀士建議他誘使冒頓娶一位公主為妻,建議如果他有一個兒子繼承他的王位,這個兒子的母親會用對漢朝人有利的感情來激勵他,這個國家可能會變得文明。人們還希望這種關系能把首領和皇帝聯系起來。
漢高祖采納了這一睿智的建議,他的女兒(18)是第一位因政治原因嫁給外族君主的漢朝公主。后世常遵循這個先例,這是目前中國羈縻韃靼臣民的模式。但是,由于漢朝的公主們發現自己非常不幸地生活在未開化的地區,遠離上流的生活和宮廷的娛樂,還要服從丈夫的權杖,感覺太苦了,因此,漢朝后來嫁給單于的,不是真正的公主,而是替代的宮女。
這兩個君主——漢高祖和冒頓之間的聯姻,實際上對漢朝產生了有利的影響,匈奴人的入侵變得不那么頻繁,邊境的和平也很少受到干擾。為了保護北方地區免受匈奴人的侵害,漢朝人開始在這些地區駐軍,這些駐軍的力量足以抵御第一次沖擊。
但漢高祖去世后,匈奴的侵略又開始了,邊疆的和平常常被打破,直到公元前129年,漢武帝為了報復屢次的受辱,開始猛烈地回擊;此外,為了切斷匈奴與其西部部落的聯系,漢武帝占領了陜西以西的地區。他把這個地區分成四個部分,在那里和他征服的北方地區建立了城市,用強大的軍隊駐守,旨在教化附近未開化的居民。(19)
為了盡快實現目標,漢武帝派了一個使團到西方,與月氏人結盟,月氏是另一個愿意與匈奴人戰斗的民族。雖然這個使團在公元前129年抵達,但并沒有達到自己的目的,然而它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使亞洲內陸的馬匹為漢朝人所熟悉,并為未來在西藏以北、賈沙特斯河以外建立和實施漢朝的統治開辟了道路。
漢朝人因此了解了匈奴的情況,以及他們主要力量部署地區的情況,特別是他們的財富和武器。后來漢朝三次出動大軍,擊敗匈奴主力,把他們趕到大漠以北。
此后,漢朝又討伐大宛,但并沒有取得輝煌的勝利;但在第二次,他們圍困了大宛首都,迫使國王自首并被砍頭,然后另立新王。這些勝利極大地確保了其他國王的服從,并迫使那些迄今尚未投降的國王宣布他們是漢朝的附庸。為了拉近聯盟關系,漢朝的皇帝甚至把他的女兒嫁給了前面提到的烏孫王。
漢朝現在在亞洲的中心、靠近現在哈密的地方建立了駐軍營地。駐守此地的大將軍(西域都護),監管36個小王國,讓它們的君主接受漢朝皇帝的冊封和標志君主尊嚴的印璽。這一聯盟的建立損害了匈奴的利益,并取得了預期的成功,極大削弱了匈奴人的統治。盡管如此,匈奴人的尚武精神還是讓這個國家維持了很長一段時間。
我們在上面做了細節性講述,目的是讓我們了解中原和韃靼歷史上的簡單元素——許多亞洲故事的關鍵,以及許多世紀的變化。讀者也會想到在亞洲的另一端,文明的法老和游牧民族之間的一些交往情況——那也是西方婦孺皆知的歷史,我們時代的穆罕默德·阿里與阿拉伯人,也是這種例子。為了避免千篇一律,我們接下來對匈奴人的敘述盡量保持簡潔。
公元前74年,因為一個匈奴部落占領了自己的部分領地,烏孫王向漢朝皇帝求援。一支15萬人的軍隊被派往烏孫,在5位將軍的指揮下,這支軍隊在5個不同的地點同時進入敵方領土。在烏孫這邊,他們也向匈奴人發動攻擊,匈奴人四面受敵,大敗。然而,匈奴單于再一次努力,集結了一支1萬人的騎兵,再次進入烏孫領地,但是,當他想返回的時候,那里下起了一場暴雪,幾乎所有的人和牲畜被凍餓而死。
同時,烏孫以北、西伯利亞南部的丁零人,利用匈奴的衰弱之機,從北方襲擊他們;烏孫人從西面,烏桓人從東面,漢朝人從南面,同時發動襲擊。在全面的圍攻下,匈奴損失了大量的人口以及牛羊等牲畜。
這場可怕的災難之后,又出現另一場大災難,使得匈奴人分散開來;而逃脫以上兩場災難的人,很多又死于一次嚴重的饑荒。如此多的不幸大大削弱了匈奴人的力量。鄰國抓住時機擺脫了他們的枷鎖。匈奴人自己也想要和平,也更需要和平,因為有好幾位競爭者爭著要繼承王位。5位王位競爭者的同時出現引發了一場腥風血雨的內戰,使得這個可憐民族的處境更為凄慘。
這些災難最終迫使他們的首領之一呼韓邪向漢朝投降。呼韓邪于次年(前51)前往長安(現在的西安府)附近的甘泉宮(20)謁見漢朝皇帝。一隊禁衛軍和一名官員被派去迎接和護送匈奴君主。他受到了隆重的接待,并接受了許多禮物;他獲準與臣民在陜西北方定居。皇帝把呼韓邪送回他的領地,并派軍隊去制服擾亂這一地區的叛軍。隨后,其他酋長也效仿他的做法,宣布自己是漢朝的附庸。他們都受到漢朝的歡迎,漢朝對敵人之間的不和暗自感到高興。然而,首個降服的人找到了擺脫所有競爭對手的辦法,在重建了臣民之間的和平之后,他再次到訪長安,覲見皇帝,皇帝將一位公主許配給他。(21)他的繼任者們長期以來與漢朝保持著良好的關系,質子被送往長安作為他們忠誠的擔保。
9年,王莽篡奪了中原王朝的皇位,匈奴以及中亞的其他幾個王國——中原政權的盟友——放棄他們的忠誠,宣布獨立,或加入匈奴一方。王莽為了從匈奴的入侵中拯救他的邊郡,調集了大批兵馬準備征討。然后,他派遣12位將軍率領30萬軍隊于11年,準備沿著10條不同的路線,深入匈奴的中心地帶,把他們趕到丁零;同時下令,把匈奴分為15部,分封給呼韓邪的15個兒子和孫子。然而雙方最終講和,直到王莽政權被推翻,也未展開大戰。
東漢王朝建立后,匈奴人又開始給中原制造煩惱,并與鮮卑和烏桓聯合起來,再次獲得了他們曾經的權威。46年,匈奴帝國再次出現幾個派別的紛爭。幾年來,他們的國家被大量的昆蟲所蹂躪,這些昆蟲吞噬了牧場和莊稼;一場大旱又摧毀了幸存的植物。之后發生的饑荒不過是這一民族即將降臨的所有不幸的前奏。向來極為傲慢的匈奴人,擔心東漢王朝會乘機討伐他們,便祈求和平。他們曾經的臣民鮮卑和烏桓則向他們發起進攻,把他們驅趕到更遠的北方,使他們拋棄大漠南部的所有財產。
兩位王位競爭者中的一位秘密向東漢王朝送去了一張匈奴帝國的地圖,要求被承認為附庸。他的對手聞風而動,決定暗殺他,但這位送地圖的競爭者立即聚集了他所統治的8個部落,宣布自己為單于,并自稱呼韓邪。他的繼任者繼續保留了“呼韓邪”的名號,就像羅馬皇帝稱自己為愷撒的繼承人,并把皇帝的職位命名為“愷撒”一樣。他統治著東漢王朝的邊境地區和匈奴南部,匈奴因此分裂為兩個王國,一個是南匈奴,另一個是北匈奴。
南匈奴與東漢王朝保持著良好的關系,并負責抵御北匈奴和鮮卑的入侵。北匈奴雖然受到許多心存不滿的部族的威脅,但它依然繼續激怒東漢王朝,東漢王朝別無選擇,只能在73年展開了著名的西征。這對北匈奴的勢力造成了可怕的打擊,他們的單于不得不去尋求東漢皇帝的友誼,并在84年獲得允許,讓他的臣民與帝國的西部邊境交往。這引起了他的宿敵——南匈奴的嫉妒,南匈奴襲擊了北匈奴,奪走了他們幾乎所有的牛羊牲畜。中亞的烏桓和鮮卑,還有丁零人,從四面八方向北匈奴發動攻擊,迫使他們越來越向西北退卻。北匈奴單于在與鮮卑的一場血腥戰斗中被殺,鮮卑的進攻如此猛烈,致使北匈奴中的58個部落尋求東漢王朝的保護,懇求成為東漢王朝的附庸。
89年,東漢王朝在西邊的小布哈拉建立了統治,一位漢朝將軍(竇憲)在那次戰爭中擊敗了北匈奴人,迫使他們中的81個部落宣布自己是東漢王朝的附庸。第二年,他占領了哈密城,并迫使烏古斯的國王把他的兒子作為人質交給他。在這之后,北匈奴人再也不敢武力犯邊了,他們祈求和平,并派出一名使者向皇帝致敬,皇帝派一名官員到邊境迎接他。
這位北匈奴的使者剛一離開,南匈奴的一個使團就到了長安,要求東漢王朝幫助它對付北匈奴?;实鄄活櫯c北匈奴的約定,答應了南匈奴的要求,并與他們組成聯軍。聯軍完全戰勝了北部的敵人。得知這場勝利之后,皇帝決定乘勝追擊,徹底擊潰北匈奴。于是他征召了一支強大的軍隊,命其向額爾齊斯河的源頭進發,最終將北匈奴徹底驅逐。北匈奴單于在90年、91年、92年不斷潰敗,最終被殺掉。
北匈奴的殘余勢力再次聚集起來,一起向索格狄亞那地區進發,然而不得不暫時在庫車的北部地區定居了一段時間,并以“悅般”為名。后來,他們去往西北,也用悅般作為族名,定居在伊斯基季姆草原南面山區的兩側。448年,他們派了一個使團到北魏,邀請北魏從東邊進攻柔然,而他們從西面進攻。在這之后,這個民族便消失在了歷史之中,很可能是與突厥民族融合在了一起。
其他一些弱小的匈奴人分支仍然存在。鮮卑以武力在匈奴原來的疆域建立了自己的國家,十幾萬匈奴人歸附于他們。為了獲得更好的條件,匈奴人與征服者完全融合在一起。鮮卑人認為自己的偉大時期就是從那時開始的。
南匈奴保持了一段時間的安靜。在109年,當一場可怕的饑荒給東漢王朝造成了重大打擊時,南匈奴的單于認為這是一個統治至少一部分漢朝土地的合適機會。然而漢朝人團結起來,徹底打敗了他們,他們不得不來請求原諒,并重新表示效忠。在155年的一次類似災難中,他們試圖與西邊的一個西藏部落聯合起來,擺脫東漢王朝的枷鎖。東漢王朝的邊將設法切斷了各部落之間的一切聯系,收編了西藏軍隊,并征服了匈奴,進而阻止了這一情況的發生。
此后,他們有時是東漢王朝的臣民,有時與東漢王朝開戰。最后,216年,曹魏的創立者(曹操)關押了他們最后一位單于,廢除了他的頭銜,并為他的人民安排了另一位統治者。一部分人分散在北方邊境,與當地人融合在一起。他們被分為5部,每部都由一個首領管理。后來,留在南匈奴故地的兩萬戶人口也前來向東漢王朝投降。由于魏國的皇帝們頗為強力,統治也頗為穩固,他們在這段時期相對平靜。
在中國的北部,主要是靠近雙長城的山西和直隸(22)的州郡,匈奴的民戶長期與中原百姓共同生活,最后融合在一起。把他們安置在那里實屬下策,因為這讓他們獲得了帝國的一部分領土。事實上,這些匈奴人現在已經對中原事務了如指掌,并從4世紀的帝國大分裂中獲利,他們在這里建立了漢王國,也稱前趙,從304年持續到329年。它的王庭設在山西,勢力非常強大,對晉朝造成致命打擊。他們攻陷了洛陽,俘虜了晉朝的皇帝。
隨后,他們的一位將軍(石勒)成功地反叛,建立了一個小國家。幾個將軍向他投降,承認他是他們的君主。他摧毀了他主人的王朝,建立了后趙,一直延續到351年。
匈奴人的另一支不斷壯大(首領赫連勃勃),甚至占領了中原政權的首都長安,他在418年稱帝,但他的強大是短暫的。最后一個由匈奴人建立的國家是北涼,并于401年在烏古斯人的統治下崛起,460年被柔然所滅。從那時起,匈奴人就分散到整個亞洲地區,失去了自己的名字,在一定程度上與其他不同血統的民族融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