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40章
埃及的城市

古埃及是人類歷史上最杰出的王國之一,沒有哪個國家的名字比古埃及更讓人感到敬畏和莊嚴了。古埃及遙遠編年史中的模糊記載展示了人類社會統一的起源,也展示了那些改善人類生活的藝術的起源。然而早期的古埃及王朝在歷史的煙塵里已變得朦朧難辨,若不是那些令人驚訝的資料可以證明它們的真實性,我們恐怕會把它們視為詩人和預言家虛構的故事。對古埃及神奇遺跡的描述也是對古埃及歷史很好的介紹,這些遺跡不可能和它們所在的地點分開,所以我們將采取古代地理與現代地理相結合的形式,在簡要介紹埃及主要的現代城市的同時對它們進行描述。

古埃及第一個歷史時期的建筑風格

在這里,我們有必要指出,埃及的歷史包括三個非常不同的時期。第一個時期是5 000年前美尼斯建立君主政體直到公元前332年亞歷山大大帝征服埃及,包括埃及疆域最廣、最輝煌的鼎盛時期以及古埃及走向衰落的時期。在這期間,埃及人建造了宏偉的城市底比斯、盧克索神廟、卡納克神廟、金字塔、摩里斯湖和一些巨大的紀念碑,這些遺跡至今仍然讓人驚嘆不已。也是在這一時期,亞伯拉罕來到了埃及這個人口眾多的富裕國家;約瑟、雅各、摩西也來到埃及居住;后來希伯來人無法忍受埃及人對他們的壓迫,便逃到荒野地帶。埃及人在這個時期建造了很多陵墓和地下墓穴,今天的人們對這些莊嚴而神秘的埋骨之地產生了極大的興趣,這些墳墓里的雕塑和壁畫為我們揭示了四五千年前古埃及人的風俗習慣。

在埃及歷史的第一個時期里,這個國家的宗教、建筑、政府、法律和生活方式都非常獨特。現在我們知道,古埃及的藝術與亞述帝國和印度的藝術有些相似之處,但是很明顯,埃及人是一個特殊的民族,他們在人類歷史的初期就發展出了一種高雅的原生文明。

亞歷山大城——古埃及第二個歷史時期的建筑風格

公元前332年,亞歷山大大帝的征服使埃及發生了劇變。埃及的首都被遷往新的城市亞歷山大城,這是一座按照希臘風格建造的城市。公元前321年,希臘人托勒密在這個國家確立了自己的統治;之后近700年間埃及一直都被希臘人和羅馬人所統治,直到薩拉森人在642年征服埃及。從亞歷山大大帝征服埃及到薩拉森人征服埃及這段時期是埃及歷史的第二個時期。埃及人的古老文明在這段歷史中消亡了,他們原本的生活方式被征服者的風俗習慣取而代之。

埃及歷史的第三個時期從薩拉森人統治時期一直延續至今。在這期間,埃及深受伊斯蘭政府的影響,埃及人的宗教、法律、政府和風俗習慣也逐漸被同化,變得和其他伊斯蘭國家并無二致。我們現在還能在埃及看到這三個歷史時期留下的明顯痕跡:令人心生感慨的尼羅河沿岸的遺跡是對古埃及歷史第一個時期的莊嚴紀念;亞歷山大城的遺跡是第二個時期的見證者;薩拉森人建筑風格的開羅、埃及各地的清真寺以及隨處可見的穆斯林頭巾是第三個時期的象征。

古埃及國土的總體劃分與今天基本一致。古埃及北部被稱為下埃及,中部稱為海普塔諾米斯(中埃及),南部或上埃及,稱為底比斯。古埃及共由53個省組成,總人口約700萬或800萬人,遠超今天的250萬人。假如我們不知道尼羅河谷地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地,我們便不能理解,耕地面積還不如美國紐約州的埃及如何能養活當時龐大的人口。在過去,羅馬人把埃及視為帝國的糧倉。

開羅蘇丹·哈桑清真寺——古埃及第三個歷史時期的建筑風格

我們從尼羅河三角洲開始說起。現代的亞歷山大城位于馬留提斯湖附近,是埃及主要的港口城市,也是與歐洲進行貿易的最主要場所。亞歷山大城商業發達,在這里幾乎可以看到世界各國的商人,但是街道又臟又暗。城市人口約3萬人。亞歷山大大帝建造的古城遺址就在附近,它曾經是托勒密王朝的首都,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宏偉壯麗的城市之一。根據記載,當時亞歷山大城的人口多達50萬人,貿易極為發達,沒什么能夠比得上各種希臘風格的宏偉大廈。這座城市的遺跡至今訴說著它曾經的輝煌。站在這片貓頭鷹、蝙蝠和野狼出沒的棕櫚樹林里,我們依然能看到大片殘垣斷壁和數不清的陵墓與墓穴。在這片廢墟中,有兩樣東西最引人注目,一個是高達95英尺的龐貝柱,另一個是高達58英尺的克利奧帕特拉方尖碑。這座方尖碑是由一整塊花崗巖制作而成,上面刻滿了象形文字。亞歷山大城附近曾經矗立著一座500英尺高的古代燈塔,現在已經不存在了。在亞歷山大城東北約50英里處是埃及古都塞易斯,它是“地心說”的集大成者托勒密出生和埋葬之地。

克利奧帕特拉方尖碑

從亞歷山大城可以看到阿布基爾灣,這個海灣因為1798年英法兩國的海戰而聞名于世,法國在這場海戰中被徹底擊敗。東邊是現代城市羅塞塔,再往東是達米埃塔,這兩座城市都是重要的貿易中心。這個地區以前還有一個叫作培琉喜阿姆的城市,曾被認為是埃及的戰略要沖。毗鄰阿拉伯半島的地方是以色列人居住的“歌珊地”。從前的赫里奧波里斯也在這個地區,是喜克索斯王朝,也就是牧羊王朝的所在地。向北一點兒是紅海邊的現代城市蘇伊士,對外進行一些貿易,這里有一座天然良港。在古代,這里曾通過一條運河與尼羅河東部的支流相連,但是運河現在已經被完全阻塞了。

略去不太引人注意的地方,我們再來看看埃及中部。位于尼羅河東岸的開羅是最讓人感興趣的城市,也是現在埃及的首都。開羅的歷史非常悠久,它建立在一個叫作巴比倫城的廢墟之上,被埃及法老、征服者拉美西斯二世擄來的巴比倫俘虜曾住在這里,巴比倫也因此得名。現在的開羅是法蒂瑪王朝的哈里發在973年建立的。后來阿尤布王朝的建立者薩拉丁又為這座城市修建了堅固的城墻和華麗的大門。開羅被設為首都后,很快就超過亞歷山大城——它從這個時期開始逐漸衰落。在整個非洲乃至東方,開羅都可以說是一座一流的城市,很多詩歌都贊美過它的輝煌。但對一個歐洲人來說,開羅就有點沉悶和陰暗了。它的街道上沒有鋪磚,曲折而陰暗,街道旁的房子上沒有窗口可以看到街上。城里的房子都是兩層。這里有大片的草坪,蔥翠碧綠,雨季一來就變成湖泊,雨季一過就又恢復明亮的綠色。開羅最宏偉的建筑是蘇丹·哈桑清真寺。這座城市堪稱世界上最大的交通樞紐,來自各地的商隊匯集于此,上埃及、地中海和阿拉伯之間的貿易活動十分頻繁。街上常常擠滿了駱駝、驢子和狗,讓通行變得困難。大量的奴隸被運到這里,像牲口一樣在露天市場上公開出售。整座城市約7英里寬,占地面積和巴黎差不多大,人口約30萬人,是非洲最大的城市。

開羅和尼羅河谷風景(從東往西看),遠處是吉薩金字塔和利比亞山脈

開羅附近有一些最引人入勝的埃及古跡。往東北幾英里就是赫里奧波里斯,也就是《圣經》中伯示麥的遺跡,那里的太陽神廟十分著名。開羅往北一點兒,尼羅河東岸附近,是孟斐斯遺址,那是摩西時代埃及的首都。那時,底比斯的榮耀已經消逝,孟斐斯后來居上。孟斐斯繁榮了多年。公元前529年,波斯國王岡比西斯占領并洗劫了這座城市,此后,孟斐斯逐漸衰落,直至消失,只留下一片廢墟。

開羅的對面是一個名為吉薩的村莊。在這里,沿著尼羅河西岸散布著金字塔——堪比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宏偉建筑。這里共有60座金字塔,從一個斜坡綿伸60英里,直到尼羅河邊。其中最大的是基奧普斯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和切普斯金字塔。基奧普斯金字塔的塔基為693平方英尺,高500英尺,大約建于4 500年前,而機械技術還幾乎不為當時的人所知。據說10萬勞工花費了20年的時間才建成這座金字塔。有人進入過這座金字塔,發現里面有幾條長走廊,通往兩個房間,其中的一間有一座石棺,現在是空的。切普斯金字塔高400英尺。這座金字塔被貝爾佐尼打開,他在一間46英尺長、16英尺寬的房間里發現了一座石棺,但里面只有一頭公牛的骨頭。盡管金字塔的建造與某些宗教思想有關,這一點毫無疑問,但人們認為金字塔是古埃及人為國王建造的墳墓。一些學者認為它們只是一座巨大廟宇的中心部分,兩側還有巨大的柱子。

旅行家、古文物研究者貝爾佐尼在埃及

盡管這些巨大的古跡讓人感到非常震撼,把我們的思緒帶回到4 000多年前,然而它們仍然應該被視為建造者虛榮和自私傲慢的證據,他們把帝國的收入浪費在了旨在讓他們名垂青史的工程上。作為藝術作品,它們并不應該受到如此高度的贊揚,我們不過是對它們的宏偉巨大感到驚訝而已。從建造所需的勞動力來看,金字塔也比不上很多現代建筑。例如,鋪設倫敦街道所用的石頭比建造基奧普斯金字塔的要多,人們卻不會對此感到興奮和驚奇。

獅身人面像

距離基奧普斯金字塔大約600英尺的地方是巨大的斯芬克斯雕像,其具體形態為獅身人面。這座雕像現在大部分被黃沙掩埋,只有頭部和脖子還暴露在外。整座雕像約60英尺高,125英尺長。

在開羅西南約50英里、距離尼羅河25英里的地方,是不容錯過的法尤姆地區。通過開鑿出一條穿過利比亞山脈的渠道,古埃及人把尼羅河引入這片土地,將這片曾經的荒漠變成了埃及最肥沃的地區之一。無數的運河在灌溉和為土地施肥之后,匯聚在一起,形成了現在的法尤姆湖。湖長約30英里,寬4~5英里。法尤姆湖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摩里斯湖。據說法尤姆湖只是摩里斯湖的湖底,古人說摩里斯湖像大海一樣,面積約有160平方英里。當尼羅河的洪水泛濫時,它起到泄洪閘的作用;當河水不足時,它又可以為它供水。湖上有兩座金字塔,附近還有一個迷宮,里面有大約3 000個房間,一半的房間在地上,一半的房間在地下。如今這些古跡早已不復存在,只剩下一些難以辨認的廢墟。

法尤姆城是這個地區的首府,這是一座美麗的城鎮,約有4 000名居民,有一部分是基督徒。它坐落在“約瑟運河”上,主要在古代阿爾西諾伊城的遺址上建成。法尤姆城有很多精美昂貴的柱子和各種雕塑的遺跡,現在這些文物都用碎石塊粗糙地黏合在一起了。

從開羅沿著尼羅河往上游走,可以看到沿岸有許多城鎮和村莊。剛才談到的古埃及文物都是以其雄偉的規模讓人們感到震驚,現在我們來到明亞,將見識到把宏偉莊嚴和藝術完美結合在一起的古埃及杰作。在尼羅河東面,布滿巖石的山丘上有數不清的墳墓。考古人員發掘了這些塵封千年的墳墓,發現墳墓里的壁畫仍然保留著鮮艷的色彩,這些壁畫向我們揭示了古埃及人的風俗習慣和生活追求。這些壁畫和其他類似的遺跡是古埃及文物中最吸引人的部分,我們之后描述古埃及人的宗教和文明時將詳細介紹這些壁畫。

在明亞上游兩英里的地方,是安底諾伊的遺址,這是一個由古羅馬皇帝哈德良建立的城市,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希臘風格的劇院、柱廊、拱門和圓柱的遺跡,和這個地區古埃及人建造的方尖碑、陵墓和雄偉神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我們再來看看埃及中部。蘇特城是尼羅河東側的一個大城鎮,有20余萬居民。尼羅河上下游的河谷都很窄,但這里有12英里寬,而河流本身的寬度只有750英尺。前往努比亞和達爾富爾的商隊就是從這里出發的。考古人員在蘇特附近的石山上發掘了大量的墳墓,里面有許多精美的雕塑和繪畫;其中一些墳墓是基督徒的,他們在這里開始了隱居生活,并導致了隱修制度的產生。

當我們沿著蘇特往尼羅河上游走,最壯觀的景色便會不斷地映入我們的眼簾。在一個整潔的小鎮艾赫米姆,生活著1萬居民,其中一半是基督徒,這里有兩座巨大的神廟遺址。在艾赫米姆北邊是坐落在尼羅河西岸的丹德拉遺跡,這是埃及保存最完好的遺跡之一。這里神廟的門廊美麗絕倫,大到令人難以置信——寬265英尺,高60英尺。建筑的表面刻滿了各種神秘而奇特的雕塑、象形文字、神祇、神圣的動物以及士兵行進的列隊,可以說是埃及風俗和神話的具體體現。這些藝術品展現出古埃及人高超的技術和精美的工藝。神廟里面也同樣漂亮,屋頂上有一處表現黃道十二宮的雕塑,它有12英尺長,8英尺寬,3英尺高。這處雕塑被拆下,現在保存于巴黎的博物館。

丹德拉神廟

這是一個神奇的地方,人們甚至不能叫出這里所有奇觀的名字。在丹德拉以北幾英里的地方,有一處視野開闊、世界上絕無僅有的景觀——最令人驚嘆的遺跡占據了一整片廣闊的平原。這里是底比斯的遺址,誰在什么時候建立了這座號稱百門之城的雄偉首都不得而知,只知道那時候還是模糊不清的傳說時代,若不是眼前這些宏偉的遺跡證明這座城市配得上古老詩歌中的贊頌,我們肯定會以為古人對底比斯的描述根本就是虛幻的神話。從底比斯的宏偉莊嚴來看,這座人類歷史上最早的都市之一,幾乎使后世所有的藝術珍品都黯然失色。人們剛開始看到的只是一片雜亂的大門、方尖碑和圓柱,這些建筑都很巨大,矗立在棕櫚樹林里。漸漸地,人們能分辨出廢墟的東邊,靠阿拉伯方向那一側的卡納克神廟和盧克索神廟;在廢墟的西邊,靠利比亞方向那一側的門農宮殿和山后的陵墓。

卡納克神廟(3)的宏偉程度超過了底比斯所有其他建筑,甚至全世界都找不到可以和它媲美的建筑。一位法國的工程師騎在馬上繞著卡納克神廟走了一圈,竟然花了一個半小時,因此他確信神廟的周長至少在3英里以上。在卡納克神廟的東北入口處,古埃及人將它們的富麗堂皇展現無遺。這里有一條全埃及最長的獅身人面像大道,通向一排巨大的神廟大門,門口是一些巨大的雕像。神廟的大部分已經破敗,很難辨別這里曾經是一組整齊有序的建筑群。在這片廣闊的廢墟上,只能看到一些建筑的碎片、斷掉的石柱、殘缺不全的巨型雕像和方尖塔,有的已經完全倒下,有的依然矗立在那里。在巨大的大廳里,無數圓柱、大門和走廊支撐著屋頂,從沒有哪個建筑有這樣的規模。在神廟遺址的西側,雜亂中卻呈現出一種井然有序的景象,數不清的大門和大廳錯落有致,互相之間非常協調,顯得渾然一體。當我們完全了解這座神廟的整體規劃之后就會發現,這座巨大建筑各部分的布局和對稱性令人嘆為觀止。

卡納克神廟遺址

卡納克神廟不僅擁有罕見的巨大面積,而且這種非凡結構的所有獨特特征也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廟里有兩座埃及最高的方尖碑,一座高69英尺,另一座高91英尺,上面裝飾著完美的雕刻。正廳長318英尺,寬159英尺,有134根石柱支撐著屋頂。這些石柱高約70英尺,直徑約11英尺。一條很長的大道兩側原本也有很多石柱,但現在只有一根還豎立著,其余的石柱都已經倒塌,按照原來的順序倒在地上。幾乎所有的雕塑都是彩色的,盡管經過數千年歲月的洗禮,它仍然閃耀著明亮的光澤。巨大的獅身人面像群現在只剩下50個,但從地面上的痕跡可以看出,這里曾經聳立著多達600座這樣的塑像。進入神廟內部非常困難,而且里面陰暗無光,遍布斷壁殘垣,沒有什么值得注意的東西。然而一旦登上屋頂,就能欣賞到周圍獨特而壯觀的景色。

所有看到過這個場景的人都認為,卡納克神廟給人的印象幾乎是世界上任何事物都無法比擬的。根據德農的說法,整個法國軍隊一看到它,人人都像被電擊了一樣站在那里一動不動。根據若盧瓦和德維利耶的說法,環繞在周圍的壯觀景象仿佛是想象中的幻覺,而不是真實的存在。貝爾佐尼特別強調過,關于我們現在最宏偉壯觀建筑的最理想的概念,也不足以描述卡納克神廟遺址所呈現出的景象。在他看來,他似乎是誤入了一座由已經離開的巨人留下的城市,身處這個世界上最莊嚴的地方,他感覺自己就像一個孤獨的棄兒。巨大的圓柱林立,四周都是美麗的雕像和各種裝飾品,裝飾著美麗的人物塑像。朝這片迷宮一樣的建筑群一眼望去,可以看到那些高高的大門,以及神廟里的一堆堆廢墟——這些加在一起給貝爾佐尼的心靈帶來了如此巨大的震撼,他仿佛神游天外。一時間,他似乎不知道自己是在塵世間,還是在其他的世界。

如果說卡納克神廟遺址的宏偉和廣闊舉世無雙,那么盧克索神廟更像是一個簡約而美麗的藝術品,這種簡約之美在整個埃及無與倫比。從尼羅河畔望去,這里的風景特別優美,青翠的島嶼點綴在河面上,對岸是一片白茫茫的平原,平原上是茂密的棕櫚樹林,目光的盡頭是雄偉的阿拉伯山脈。前往盧克索神廟要經過一個現代村莊,這個小村莊就叫盧克索村,村子里擁擠而簡陋的小屋與這些輝煌的古代遺跡形成了奇特而又鮮明的對比。穿過村落,就到達了盧克索神廟的門廊。在門廊兩側可以看到世界上最美麗的兩座方尖碑。宮殿的內部同樣富麗堂皇,200根大小不一的圓石柱支撐著屋頂,其中許多石柱的直徑達到了10英尺,而且大部分非常完好。

不過這座神廟里最值得注意的是那些豐富的雕塑,方尖碑、墻壁和房間里都能找到的大量雕塑。雕塑在埃及所有建筑物上都很常見,但是盧克索神廟雕塑的數量超過了其他任何地方,而且制作十分精美,似乎都出自最熟練的雕刻藝術家之手。這里的雕塑似乎描述的是一位古埃及君主的歷史和勝利,盧克索神廟的建造者很可能就是這位君主。其中一間房間里的雕塑特別展現了一場激烈的戰斗,埃及人拿著弓箭徹底擊敗了來自亞洲的拿著長矛和標槍的敵人。追擊和撤退,勝利者的姿態,受傷和死亡,這些豐富多彩的雕塑給人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甚至有人推測,偉大的古希臘詩人荷馬就是從盧克索神廟里的藝術品中為他的故事汲取了許多素材。另一個房間里的雕塑描繪了征服者端坐在他的寶座上,被俘虜的君主則被捆在一輛車上,戰敗的首領們正遭受著刻意的殘酷折磨,古代戰爭法則賦予了勝利者殘忍地處置失敗者的權力。

盧克索神廟遺址

在尼羅河西岸、利比亞方向那一側是底比斯的紀念碑,雖然這些紀念碑的規模沒那么驚人,但同樣讓人興趣盎然。其中有兩座雕像依然矗立在那里,不過已經破敗不堪,無法判斷它們的價值。根據雕像上的銘文,其中一座雕像似乎就是一個可以發出聲音的門農雕像,古埃及人會在日出時或者特定的節日擊打雕像奏樂來表示慶祝,這種聲音就像演奏弦樂器一樣。然而現在沒有人會用這個雕像演奏,只能發出擊打巖石的普通聲音,毫無疑問,這些音樂的音調是由古埃及的祭司們巧妙地創造出來的。

門農宮殿遺址

門農雕像

底比斯附近的陵墓同樣值得關注。考古人員在陵墓里發掘出的石碑雖然沒有我們剛才提到的那些遺跡那么巨大,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卻更引人注目,而且更獨特。在所有的東方國家,人們都會給予死者特殊的尊敬,但是在墓葬方面,似乎沒有哪個國家比得上埃及。在埃及,凡是被考察過的城市遺跡,都能在后山找到陵墓和墓穴。底比斯的陵墓在數量、面積和精美程度上都超過了其他地方。利比亞山脈綿延6英里,平均海拔約300~400英尺,山體大多是石灰巖,特別適合建造這種豪華的陵墓。古埃及人修建的墓穴幾乎可以和他們在地面上建造的紀念碑和雕像相媲美。

陵墓入口處的走廊通向一間寬闊的大廳,大廳里擺放著石棺,石棺和墻壁上都裝飾著五顏六色的雕像。死者石棺周圍的雕塑表現的是他生前的榮耀和功績。整個畫面完整地展示了古埃及人的家庭生活,我們可以看到一些風俗習慣至今仍在流傳,并沒有發生什么改變,仍然是這個國家獨有的特征。節日慶典、農業生產、商業貿易、狩獵、斗牛、捕魚、捕鳥、葡萄園、地面裝飾等生活場景構成了這些藝術表現的各種主題。大廳旁邊的房間和走廊里有許多木乃伊,這是古埃及人永久保存死者遺體的神奇技術,這些遺體至今都保存完好。木乃伊是用亞麻或棉布層層包裹著的尸體,尸體已被瀝青浸透,處理手法如此的巧妙嫻熟,哪怕經過了數千年,這些遺體的面容和最細微的身體特征都被完美地保存下來。許多木乃伊的裹尸布布層之間還包裹著寫有象形文字的莎草紙——這也是歐洲古物學家們最感興趣的研究對象。

貝爾佐尼曾非常生動地描述過發掘這些陵墓時的種種困難:“墓穴里全是細細的灰塵,不停地往我的鼻孔和喉嚨里鉆,我不得不拼命呼氣,才勉強把灰塵和木乃伊發出的強烈惡臭趕出我的肺部。你必須爬行穿過十分狹窄的墓穴通道,有時甚至不超過一英尺寬,好不容易才爬到一個稍微寬敞的地方,或許可以坐下來,卻發現這里是一個到處都是死人的地方!周圍都是尸體,都是成堆的木乃伊。我費了好大勁才進入那里,又往前走了50碼(4),100碼,300碼,有可能是600碼,才找到一個可以坐下來歇腳的地方。當我不小心坐在了一具古埃及人的尸體上,它頓時像硬紙盒一樣塌了下去。我慌亂地揮舞手臂,想要抓住什么支撐身體,什么也沒抓到。這樣,我與一堆骨頭、破布和木箱一起掉入破碎的木乃伊堆中,揚起的灰塵讓我一刻鐘內難以動彈,直到它們再次落下。”

國王陵墓的規格自然非民間墓葬所能比。埃爾埃貝克神廟是一座規模較小但十分精致的神廟,坐落在利比亞山脈的中心地帶。沿著狹窄山谷里的一條蜿蜒小路往前走大約兩英里,可以看到山巖之間有一條狹窄的裂口通向“帝王谷”。谷中寂靜無聲,陰森寂寥,呈現出一片干旱和荒涼的可怕面貌。高聳的石山在四面矗立,將峽谷嚴密包圍,只露出一部分天空。這些石山反射的熱量是這樣大,1799年,德薩克斯將軍的兩名護衛就死于這里的致命炎熱。如果沒有墓穴提供的蔭蔽,人類幾乎不可能在這里停留。

古埃及人試圖用可怕的自然環境來隱藏底比斯國王的陵墓,已經為陵墓入口的安全采取了所有可能的措施,但人類的貪婪和好奇還是突破了一切預防措施。穿過擋在陵墓入口處的巨石,是一條狹窄而曲折的通道,通道上建有一扇又一扇堅固的大門。盡頭是一個寬敞的大廳,正中央是石棺,通常都是空的。墻壁上裝飾著華麗的彩繪雕塑,呈現出古埃及人最華麗的風格。這些藝術品的主題和神廟墻壁上的裝飾有所不同,通常包括葬禮游行、宗教的神秘、神圣的動物、象征永恒的圓球以及審判死者的奧西里斯。還有一些剛被斬首的受害者鮮血噴涌,這些血腥的場景給人帶來十分強烈的視覺震撼。這似乎表明古埃及人在皇家葬禮上會用大量戰俘當作犧牲。更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雕塑和壁畫都保存完好,因為它們通常都不是在堅硬的巖石上雕刻而成的,而是用柔軟的石膏或者灰泥,這些材料幾千年來依然保持著原貌。

亞歷山大石棺

貝爾佐尼開始探索這片陵墓時,有10個墓穴已經被打開,可以進入。貝爾佐尼自己又成功打開了其余幾座墓穴,只有一座墓穴因為入口太過隱蔽,他花了很長時間都沒有找到。最后他發現了一塊石頭,看起來和金字塔入口處的石頭差不多。從這里進入之后,他穿過重重障礙,來到一間陰森的墓室,這里的裝飾和其他的墓室差不多,但華麗程度遠超其他所有的墓室。墓室中央有一口9.5英尺長、3.5英尺寬的石棺,看起來由雪花石膏制作,但后來確認這種材料是霰石。這個不同尋常的精美石棺被誤認為是亞歷山大大帝的石棺,在貝爾佐尼的努力下,這口石棺被運往英國,現存于倫敦博物館。

這一地區的古跡不可勝數,限于篇幅,我們只能再介紹其中的幾處。底比斯遺址往北幾英里處是著名的埃德夫遺址,也非常壯觀。這個山谷的遠處更加狹窄,陡峭的巖石懸崖都伸到了尼羅河的河面上。這里是砂巖采石場,古埃及人的大部分建筑主要是從這里開采石料。阿斯旺,古代著名的賽伊尼城就位于這條荒涼峽谷的最北端。美麗而肥沃的鮮花島坐落在尼羅河的懷抱中,島上植物種類繁多,呈現出一片郁郁蔥蔥的景象。鮮花島上有兩座面積較小的神廟。再往上游走3英里就是著名的尼羅河大瀑布,不過現在早已沒有了從前那種壯觀的景象,只是從巖石間奔流而下的一股激流而已。在尼羅河水最豐沛的年代,大瀑布轟鳴的水聲在3英里外都能聽見。這里也是上埃及與埃及中部的邊界,往北幾英里就是菲萊島,這座島是進入埃塞俄比亞的門戶。菲萊島上也有大量古跡,不亞于尼羅河兩岸的那些宏偉遺跡,這里有至少8座不同時期的神廟。再遠處就是努比亞,我們很快就會介紹那里的建筑奇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庆市| 康马县| 荣成市| 日土县| 页游| 高雄县| 富平县| 基隆市| 新竹市| 平昌县| 沈阳市| 岢岚县| 马公市| 江陵县| 北辰区| 卓尼县| 安岳县| 托克托县| 偏关县| 金阳县| 双城市| 英吉沙县| 禹城市| 渝中区| 宁南县| 瓦房店市| 红安县| 纳雍县| 本溪市| 江西省| 盐边县| 峨山| 涟水县| 宜州市| 阿克苏市| 德安县| 兴山县| 鄢陵县| 韩城市| 红原县| 当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