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商直播技能實訓教程
- 何亮等主編
- 2044字
- 2024-07-10 17:47:58
案例導入
東風村的崛起
江蘇徐州睢寧縣沙集鎮東風村在短短4年間,由一個“破爛村”變成一個電子商務化的“淘寶村”。這一電子商務成功案例吸引了日本、德國等外媒以及中國的主流媒體聚焦。一個鄉村,因為電子商務而出名,成為信息化時代一顆耀眼的新星,其發展模式引人注目。
東風村在沙集鎮邊上,從睢寧縣城驅車20多分鐘便到了。在沙集鎮上,有一幅大型的廣告招牌,上書“最佳網商沃土獎”——阿里巴巴召開“第七屆全球網商大會”時將此獎授予沙集鎮。之后阿里巴巴發起召開“農村電子商務暨‘沙集模式’高層研討會”,東風村迎來中國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國務院研究中心、商務部、工信部等“國”字號貴賓。
一個“淘寶村”憑什么吸引這么多的關注?沙集鎮走的是一種很典型的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農村產業化的模式,在這里,信息化不是一個輔助手段,而是一個火車頭,它拉動了加工制造、服務、物流等產業鏈,形成了一個產業群,形成了一種生態。農民在家里創業,不用背井離鄉也能致富,有尊嚴地走向了市場經濟。
東風村的崛起,離不開孫寒、陳雷和夏凱3位創業青年。他們號稱東風村“三劍客”,“帶頭大哥”是孫寒。孫寒創辦的家具加工廠門口掛著3塊牌子,分別是:公司招牌、大學生村官網絡創業示范基地、共青團睢寧縣委青年網絡示范基地。
在“三劍客”帶頭經營淘寶網店銷售簡易家居前,擁有1 180多戶的東風村,多數人從事廢舊塑料加工,被人稱為“垃圾村”,但東風村也積累了難得的“商務經驗”。如果沒有這個從商經歷,東風村不可能變成“淘寶村”。截至2011年年底,東風村已有網店1 000多家,開網店的農戶已超過400戶,營業額超過3億元,不少店主月收入超萬元。
孫寒畢業于南京林業大學,大專文憑。在南京,孫寒當過保安;在上海,幫親戚做生意,一個月收入300元。孫寒還去酒吧做過服務生,也做過群眾演員。后來,他回到睢寧縣移動公司上班,月薪3 000元,卻因為倒賣公司做促銷活動的手機賺差價被迫辭職。失業回家后整天擺弄電腦的孫寒一度成了父母的心病。當時為了安裝寬帶上網,孫寒天天去鎮上的電信局軟磨硬泡,請相關人員吃飯才搞定。孫寒先在網上賣手機充值卡,一個晚上就賣了30張,從而發現電子商務可以成為“生存手段”。
2006年,孫寒正式開了淘寶網店,經營一些小的家具飾品和掛件,每月凈利潤有2 000多元,可以把自己養活了,但他并不滿足,當時他發現淘寶上同類型網店已有1萬多家,競爭非常激烈,利潤空間很小,很難成為“主要的生存手段”,因此他開始謀求銷售新產品。創業靈感來得很偶然,2007年的一天,孫寒只身前往上海,發現了宜家家居超市。經過在網絡上調查,孫寒發現宜家這種時尚簡約的家具很有市場,利潤空間也很可觀,于是他當機立斷趕回家中,開始了對木制家具生產的探索。孫寒草根創業,模仿宜家做廉價簡易家具,被人稱為“山寨宜家產品”。
一開始,孫寒尋找當地木匠代工,他拿著2 000元創始資金滿村滿鎮滿縣地找木匠。接下來,村民們開始發現孫寒每天都在家里發貨幾十單,卻從不見人上門付錢,也沒個店鋪門面的,村民們議論紛紛:這孩子是不是在搞傳銷啊?當初為了保密,孫寒開淘寶店只有另外兩個好朋友陳雷和夏凱知道,夏凱是沙集中學的美術老師。3個人便一起干,不僅在當地找到木匠仿制出了宜家風格的家具,而且低價時髦,滿足了都市白領兼顧時尚和實用的需求,在淘寶上大賣特賣。
沒有不透風的墻,知情后的村民立馬模仿“三劍客”開網店,親戚帶親戚,朋友帶朋友。原來經營廢舊塑料回收的人看到網商們在網上賣家具,不出家門就能賺到錢也紛紛棄舊學新。2009年,更有一大批年輕人陸續返鄉開店創業,其中不少是大學畢業生。夏河山便是其中一位返鄉大學畢業生,他告訴記者,他的網店一年營業額是100多萬元,利潤率是10%,賺得比“北上廣”新工作的白領還多。
今天,走進孫寒的家具加工廠,迎面就是一個大車間,工人正在操作現代化的機械制造簡易家具。孫寒向記者介紹,2007年他先投入10多萬元創辦了家具加工坊,2010年又投資100多萬元升級為擁有現代化設備的加工廠。現在孫寒的網店一年營業額500多萬元,以20%的毛利潤測算,他已經成為“百萬富翁”了。孫寒還在建設新廠房,源源不斷的訂單需要他繼續擴大規模。孫寒的加工廠現在不僅能生產簡易家具,也能生產板式家具、實木家具等,開始從單純仿制到自主創新,試圖從“山寨宜家村”轉型為“您身邊的家具定制專家”。
來源: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0305/09/9200790_357844971.shtml.
思考:
東風村是一個因電子商務而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村莊。2006年,東風村開出第一家淘寶網店時,它還是蘇北一個人均耕地不足一畝(1畝≈666.7平方米,下同)的小村莊,村民除了種地,就是回收加工廢舊塑料。如今,淘寶簡易家具的銷售額80%被這個村莊壟斷。東風村的崛起,一個關鍵因素就是返鄉知識青年的引領作用,同時說明了“信息社會”賦予“農二代”一個嶄新的機會,一批又一批的知識青年告別城市的繁華,回到家鄉,帶領鄉民謀發展,讓鄉村再生,再造魅力新故鄉。
1.案例中,東風村“三劍客”為什么試圖從“山寨宜家村”轉型為“您身邊的家具定制專家”?
2.東風村“三劍客”為什么可以帶領全村取得成功,對你有什么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