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

1.2.1 對低碳經濟的研究

低碳經濟在英國學術界討論得非常早,2003年英國發表的《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白皮書中提出:2010年,英國碳排放量要比1990年減少20%;到2050年,碳排放量將減少60%,英國將初步建成低碳經濟社會,首次從官方角度提出“低碳經濟”的概念。在低碳經濟的基本內涵、特征以及發展模式等理論探討方面,經濟學家斯特恩發表《斯特恩報告》指出:全球每年投入1%的GDP,可以避免未來每年GDP5%~20%的損失。此外,他還提出減排的三個具體措施:重新給碳定價、提高能源效率、開發低碳技術。研究界普遍認可的一種對低碳經濟的定義就是:在經濟持續發展的基本理念下,利用不斷創新技術、轉型產業、開發新能源等方式,降低對高碳能源的持續消耗,盡量減少有害氣體的排放,讓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達成雙贏的經濟形態。由于低碳經濟這一概念產生的時間并不長,當前國內的許多研究者用的還是國際上通用的定義。付允等(2008)重新定義了低碳經濟的概念,并闡述了低碳經濟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和高效率、高效能、高效益的特征,隨后在研究國內外典型低碳城市的基礎上,提出發展低碳經濟的能源、經濟、社會和技術等方面的途徑付允,汪云林,李丁.低碳城市的發展路徑研究[J].科學對社會的影響,2008(2):5-9.。姚德文(2009)提出,低碳經濟是對能源的一次革新,是利用創新技術與制度的方式,應對氣候變化采取的減少排放的經濟發展措施姚德文.低碳經濟模式下的產業發展新路徑[J].當代論壇,2009(12):6-7.。王鈺(2013)認為,從經濟學角度,低碳經濟是指在資源和環境雙重約束下,為了減少人類經濟活動對氣候系統的負面影響,通過技術創新和制度設計等途徑,盡量減少礦物質高碳能源的消耗,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實現人類生存、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發展方式王鈺.基于低碳經濟的中國產業國際競爭力研究:以制造業為例[D].哈爾濱:哈爾濱商業大學,2013.

隨著學術界對低碳經濟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學者從不同學科領域對低碳經濟發展進行剖析,逐漸豐富和發展了低碳經濟的基本理論。宋德勇等(2009)在研究影響碳排放因素的基礎上,分析了我國碳排放量的周期性變化的規律宋德勇,盧忠寶.中國碳排放影響因素分解及其周期性波動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9(3):18-24.。陳詩一(2009)運用大量的面板數據研究我國綠色GDP增長情況與碳排放的可持續性陳詩一.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與中國工業的可持續發展[J].經濟研究,2009(4):41-55.。袁男優(2010)在深入分析低碳經濟的本質特征的基礎上,認為低碳經濟是社會、經濟與環境之間相互作用的系統袁男優.低碳經濟的概念內涵[J].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2010(1):43-46.。方大春等(2011)在深入研究低碳經濟的理論基礎與經濟學意義的基礎上,分析和總結了生態經濟、循環經濟、綠色經濟、氣候經濟之間相互關系,對拓寬低碳經濟的理論思路和探尋創新方向具有重要意義方大春,張敏新.低碳經濟的理論基礎及其經濟學價值[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1(7):91-95.

由于低碳經濟涉及的領域較多,不僅與經濟發展有關,而且與能源結構、消費行為、金融、外貿、科技等諸多方面有交叉,因此學者們對其研究范圍不斷擴展。胡志偉等(2010)對發展低碳經濟的科技支撐體系進行深入研究,肯定了低碳技術在發展低碳經濟過程中的重要地位胡志偉,劉勇.低碳經濟視角下的省域競爭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10(4):69-78..。喬海曙等(2011)在研究碳金融理論的最新進展的基礎上,分析了碳金融在發展低碳經濟過程中的各種作用,證實了碳金融的若干問題是阻礙低碳經濟發展一個重要方面喬海曙,譚燁,劉小麗.中國碳金融理論研究的最新進展[J].金融論壇,2011(2):35-41。屈小娥等(2013)等從低碳產出、低碳排放、低碳消費、低碳資源和人民生活五個方面計算并評價低碳經濟發展水平屈小娥,曹珂.陜西省低碳經濟發展水平評價研究[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13(2):30-35.。程敏(2015)在分析我國出口貿易現狀的基礎上,基于直接消耗法對我國主要出口的按SITC分類的第3、第5、第6和第7類產品2005年和2010年的碳排放量進行計算,結果顯示盡管我國出口商品碳排放強度在下降,但出口商品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較高,我國出口貿易建立在高碳排放基礎之上的特征明顯程敏.低碳經濟與我國出口貿易發展方向[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5(3):75-78.

1.2.2 貿易的環境效應研究

齊曄等(2008)對1997—2006年的中國進出口貿易中隱含碳排放量利用投入產出分析法進行了測算,并指出中國通過國際貿易為發達國家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犧牲了寶貴的環境資源齊曄,李惠民,徐明.中國進出口貿易中的隱含碳估算[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8(3):8-13.。王文治等(2012)也認為,中國的一般貿易本不會造成碳排放量的增加,流入產生的加工貿易才是造成中國碳排放量居高不下的元兇王文治,陸建明.要素稟賦、污染轉移與中國制造業的貿易競爭力:對污染天堂與要素稟賦假說的檢驗[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2(18):73-78.。楊立國等(2013)從國際貿易的整體角度出發對其產生的碳排放進行研究,結果發現在短期內中國的對外貿易并不顯著增加國內碳排放量,但在長期內國內碳排放量與對外貿易互為因果關系楊立國,劉宇娜.FDI流入、貨物貿易出口、GDP和碳排放:基于中國數據的實證研究[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13(1):53-57.

孫小羽等(2010)對中國外貿的能源消耗問題進行分析,最終發現中國為世界各國承擔了大量的能源資源消耗和大量的轉移碳排放,并且這些巨量的能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仍存在逐年增加的趨勢孫小羽,減新.中國出口貿易的能耗效應和環境效應的實證分析[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9(4):33-44.。劉紅光等(2011)認為,中國對外貿易的高順差是以犧牲國內資源為代價的,中國出口加工導向型的經濟結構和基礎原材料工業比例偏高的產業結構特點,是中國碳排放迅速增加的主要因素劉紅光,劉衛東.貿易對中國產業能源活動碳排放的影響[J].地理研究,2011(4):590-600.。劉倩等(2012)研究了新興市場國家的碳排放并指出,外貿依存度與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的碳排放并無直接關系,重點在于把握貿易的質量劉倩,王遙.新興市場國家、出口貿易與碳排放關聯關系的實證研究[J].中國軟科學,2012(4):97-105.。黃靜波等(2015)用Grossman和Krueger構建的國際貿易環境效應模型,分析了中國制造業對外貿易對環境質量的影響,結果發現對外貿易的結構效應有利于環境質量的改善。與此同時,在對外貿易規模不斷擴大的情況下,對外貿易的技術效應可能是環境質量沒有迅速惡化的主要原因黃靜波,何昌周.中國制造業對外貿易的環境效應分析[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15(1):51-58.。張曉瑩(2017)研究認為,加工貿易對所有污染物排放都產生正向影響,加工貿易的擴張普遍增強各類污染水平,成為中國對外貿易環境污染的主要來源。在國際生產分割背景下,中國融入國際價值鏈的比重不斷加大,要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調整產業結構,提升中國在國際價值鏈中的層次是必然之選張曉瑩.國際生產分割視角下中國對外貿易環境效應研究[J].經濟與管理評論,2017(3):154-160.

1.2.3 對外貿易轉型升級的研究

黨和政府對我國外貿轉型升級給予了充分的重視,學者們對外貿增長方式的轉變也有著廣泛的研究。林桂軍(2016)指出,我國在對外貿易的各個層面都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的差距,其中服務出口競爭力低、外資占出口規模的比重較大、出口結構較為單一、出口產品位于價值鏈的底層是我國對外貿易轉型中亟須解決的問題,不能犯貿易進口保護主義的錯誤林桂軍.夯實外貿發展的產業基礎向全球價值鏈高端攀升[J].國際貿易問題,2016(11):3-11.。簡新華等(2007)指出我國對外貿易的轉型升級就是外貿增長方式的轉變升級。他提出,對外貿易總額受經濟發展水平和方式的制約,我國對外貿易存在諸多問題急需修正,并指出外貿增長方式是指進出口數量增加和效益提高的途徑。由此可以把外貿增長方式劃分為兩大類:一是數量擴張、外延擴大、粗放增長的方式;二是數量規模合理、內涵擴大、集約增長的方式簡新華,張皓.論中國外貿增長方式的轉變[J].中國工業經濟,2007(8):190-207.

同時,也有學者針對我國對外貿易的微觀層面進行剖析,以期找尋順利轉型升級的路徑。周長富等(2012)以代工企業的轉型升級為視角基于制造業的微觀層面研究對外貿易的轉型升級,其研究結果表明外貿企業的轉型升級與其對國際市場的依賴度呈負相關,企業規模的盲目擴張會阻礙其轉型升級,代工廠的轉型升級必須抓住核心要素,擴展其價值鏈的范圍,才能保證企業規模擴張的同時實現企業轉型升級周長富,杜宇瑋.代工企業轉型升級的影響因素研究:基于昆山制造業企業的問卷調查[J].世界經濟研究,2012(7):23-28,86-88.。趙昌文(2013)指出品牌、創新和管理是企業轉型的根本,只有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建立良性的人才隊伍、加大研發投入以及形成科學合理的組織管理才能促進企業有效地轉型升級,有關企業轉型升級的理論在外貿企業同樣具有適用性趙昌文.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中國企業轉型升級的調查研究[J].管理世界,2013(4):8-15.。王子先等(2014)系統分析了我國在全球價值鏈分工中的角色和發展歷程,得出了我國外貿轉型升級的路徑,即著力提升我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和作用,打造出本土跨國公司,推動產業全方位升級王子先,張斌,鄧娜.基于全球價值鏈的外貿轉型戰略[J].國際貿易,2014(12):14-19.。耿偉(2015)指出,我國對外貿易的轉型升級就是我國外貿企業的轉型升級,企業轉型升級就是在企業完成規模擴張的同時實現其高附加值,而企業附加值的增加主要依賴企業技術水平的提高。同時,政府補貼是外貿轉型升級的重要一環耿偉.外貿企業轉型升級的影響因素研究:以天津為例[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65-70.

祁春凌等(2015)發現曾拉動我國經濟飛速增長的對外貿易在國際金融危機和國內經濟轉型的雙重壓力下增長乏力,成為我國經濟增速減緩的重要影響因素,外貿中低速增長、全要素成本優勢消失殆盡、國際貿易摩擦不斷等都阻礙我國對外貿易的轉型升級。他指出,完善國內產業結構、大力扶持服務業發展和加大技術創新的支持力度是新常態下我國對外貿易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祁春凌,徐麗.我國對外貿易新常態的表現與轉型發展的路徑選擇[J].經濟縱橫,2015(8):86-90.。姜艷艷(2016)指出我國正處于并將持續處于外貿新常態,我國外貿要實現質和量的突破,必須從最初的“提速增量”轉變為“提質增量”,要切實轉變思想,形成本國特殊的外貿競爭力和企業競爭力,才能抵消經濟新常態對我國外貿的影響,才能實現由“外貿大國”向“外貿強國”的轉變姜艷艷.新常態下中國外貿轉型升級路徑探析[J].價格月刊,2016(8):53-56.。馬汴京(2016)透過對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的研究,深入淺出地分析了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的特征以及跨境電子商務對我國外貿轉型升級的影響機理和路徑,最后指出新常態環境下,只有提高海關通關效率、物流效率,加大對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支持力度,才能提高跨境電子商務對我國對外貿易轉型升級的支持力度馬汴京.新常態下跨境電子商務對我國外貿轉型機制的影響[J].當代經濟,2016(5):13-15.

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低碳經濟、生態化和可持續發展逐漸成為輿論的熱點,我國政府也逐漸意識到不僅要看重經濟發展的質量和速度,還要兼顧我國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因此諸多學者對我國外貿發展的可持續指標也進行了比較全面的研究。傅鈞文(2010)基于可持續發展視角,通過系統分析新中國成立60年來我們的發展軌跡,為我國對外貿易的轉型升級指明了發展方向傅鈞文.建國60年中國對外貿易述評:基于可持續貿易發展視角的分析[J].世界經濟研究,2010(7):3-9.。李凱杰等(2012)通過引入非結構化的多方程模型,結合向量自回歸模型實證分析了我國對外貿易的可持續性,結果表明我國對外貿易的可持續性波動上升,其中我國貨物及服務的出口額與對外貿易的可持續性呈負向關系李凱杰,曲如曉.中國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經濟學家,2012(7):53-61.

此外,也有許多學者對我國對外貿易轉型升級保持非常樂觀態度。楊繼軍等(2012)通過“標準結構法”得出我國仍存在大量人口紅利,廣袤的農村地區仍有大量富足勞動力,外貿企業轉型升級過程中面臨的用工難和用工貴是個偽命題楊繼軍,范從來.劉易斯拐點、比較優勢蝶化與中國外貿發展方式的選擇[J].經濟學家,2012(2):22-29.。羅長遠等(2014)針對國外學者將我國外貿發展作為經濟發展“異數”提出異議。他通過對我國對外貿易問題及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研究得出,我國對外貿易總額并不是太大,我國進出口貿易余額也并非太大;我國外貿發展處于正常水平,我國對外貿易正處于轉型期,只要我國在今后的對外貿易中能協調好國內貿易和對外貿易,處理好國際貿易和區域內的貿易,同時能夠在發展產業內貿易的同時兼顧產業間貿易,在發展企業內貿易的同時加強企業間貿易,就能夠順利實現我國對外貿易的轉型和升級羅長遠,智艷.中國外貿轉型升級與“自貿區”建設探析:兼論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功能與角色[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139-146.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文安县| 观塘区| 淳安县| 泰兴市| 平南县| 左云县| 靖远县| 云林县| 仁寿县| 犍为县| 闽侯县| 宾阳县| 卫辉市| 南汇区| 静海县| 夏河县| 宜君县| 安新县| 融水| 建平县| 阳原县| 栾川县| 泗阳县| 绥宁县| 焦作市| 南江县| 内乡县| 景谷| 将乐县| 甘德县| 沿河| 育儿| 巴林右旗| 龙门县| 娄烦县| 安乡县| 上虞市| 海淀区| 铜川市| 扶绥县| 同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