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養老保險與大國之治:對我國多層次養老保險制度優化的思考
- 劉斌
- 2177字
- 2024-07-15 17:51:36
1 導論
1.1 選題背景和研究意義
1.1.1 選題背景
眾所周知,對于國家而言,養老保險制度是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維系、潤滑和穩定機制,屬于國家宏觀調控機制的范疇,也屬于目前國家治理的概念。一方面,養老保險制度作為經濟政策引入國家治理,將影響個人的預算收入約束,推動個人在儲蓄和勞動力供給方面進行最優決策,進而改變整個社會的儲蓄率和勞動供給,進而影響宏觀經濟
;另一方面,養老保險制度作為社會政策引入國家治理,將有效克服人類個體自身的脆弱性、人口老齡化大趨勢以及人類社會存在的市場失靈等現象,成為社會的“穩定器”,在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中發揮重要作用
。然而不容忽視的是,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疊加此前的新冠疫情給各國的治理帶來新挑戰。政治層面,大國戰略博弈成為常態并更趨激烈,各國在科技、經貿、意識形態等多領域封鎖與反封鎖、脫鉤與反脫鉤、斗爭與合作將深刻改變未來全球政治經濟格局,以美國為代表的大國以及主要經濟體、主要軍事強國間競爭性超過合作性態勢明顯;經濟層面,全球范圍內低增長、低通脹、低利率態勢仍將延續,高負債、老齡化、結構性改革遲緩、收入差距擴大等結構性問題將對中長期可持續增長形成制約,造成周期性因素與結構性因素相互關聯,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萎縮,大宗商品供給和價格持續動蕩,產業鏈供應鏈循環受阻。在這樣的國際宏觀環境下,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圍繞“如何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個時代命題,闡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越性和強大生命力,強調要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更是明確指出無論是經濟治理還是社會治理,都屬于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在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框架下堅持和完善統籌城鄉的民生保障制度,健全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發展商業保險,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特別是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之下,更應該貫徹習近平經濟思想的精髓要義,加強統籌協調,堅持系統觀念
,兜住兜牢民生底線,統籌推進經濟發展和民生保障(含養老保險)、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這些重大任務和舉措,始終貫徹著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真理光芒,為我們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多層次養老保險制度并提升國家治理能力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因此,可以看出,國家治理已經成為定義多層次養老保險制度的核心問題,既需要重視多層次養老保險制度的經濟功能,又需要重視多層次養老保險制度的社會功能,更好實現多層次養老保險制度與經濟社會治理的良性互動
。與此同時,在國家治理的框架下,不斷完善優化多層次養老保險制度本身已經成為經濟社會治理的重點問題
。
我們還必須看到,中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后,進入需要同時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中推進共同富裕的目標的新的歷史階段。在這個新的歷史階段,實現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克服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還要克服人口快速老齡化對經濟增長的沖擊。無論是需求、供給還是預期,抑或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其核心始終無法脫離民眾對未來特別是進入老年時期各種保險項目的經濟保障能力的信心。而解決這些問題都需要養老保險制度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進程中發揮作用。與此同時,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我國必須堅決防止兩極分化,推進共同富裕,實現社會和諧安定。而扎實推動共同富裕,在經濟治理領域關鍵在于合理調節社會財富分配格局,在社會治理領域核心在于實現更大程度的共建共治共享,養老保險制度作為免除社會成員生存危機和實現國民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是促進共同富裕不可或缺的制度安排。因此,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應更加注重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保障,堅持好養老保險制度與生俱來的公平性原則,不能設定過高的目標或者搞過頭的保障,也不能保障不足,并有效克服公共產品可能遇到的“養懶漢”“搭便車”、低效率和欺詐等問題,堅決防止落入“福利主義”陷阱。那么可以看出,新時代加快推進以養老保險制度等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創新,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福利社會,是打破經濟增長制約并推動共同富裕的關鍵之舉,也是提升經濟社會治理能力進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任務。
此外不容忽視的是,2016年11月,國際社會保障協會(ISSA)將“社會保障杰出成就獎”授予中國政府。國際社會保障協會也曾致信習近平主席,盛贊中國憑借強有力的政治承諾和諸多重大的管理創新,在社會保障擴面工作方面取得了舉世無雙的成就,在這個過程中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兩大社會保險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協會秘書長康克樂伍斯基認為,如果不算中國,全世界社保覆蓋面只有50%,算上中國就達到61%,中國將全球社會保障覆蓋率拉升了11個百分點
。實際上,到目前為止,我國已經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范圍的養老保險體系,覆蓋人口超過10億。然而遺憾的是,伴隨著改革進入深水區,在養老保險制度理所應當被賦予增進民生福祉的宏觀價值功能后,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既需要確保效率也要維護公平,既需要鼓勵競爭也需要保持底線,既需要尊重差異也需要凝聚共識。這些問題的本質,實際上就是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個宏大的時代命題下,系統梳理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和現實邏輯,進一步推動多層次養老保險制度系統性優化,更加有效地提高經濟社會治理效能,更加有效地增進民生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