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志愿服務理論與實踐
- 張靜等主編
- 14字
- 2024-07-10 17:59:57
第二章 大學生志愿者與志愿服務
第一節 志愿者
【案例導入】
初春蘭州,乍暖還寒,而在蘭州市安寧區孔家崖街道一間簡陋的民房里,卻是暖意融融。這一天,蘭州交通大學機電工程學院的12名大學生如約來到這里,和年過八旬的孔繁云老人圍坐在火爐旁談天說地,小屋里充滿了歡笑。這是蘭州交通大學大學生志愿者陪孔繁云老人度過的一個普通的上午。在蘭州交通大學機電學院,一屆屆志愿者前赴后繼、愛心接力,陪伴孔繁云老人度過了22個春夏秋冬。9歲時,因為出麻疹,孔繁云雙目失明,生活陷入困境??追痹平K身未婚,多年與哥哥一家人相依為命,生活過得很艱難。1995年年初,當時的蘭州鐵道學院(現蘭州交通大學)機電工程學院的大學生志愿者了解到孔繁云的狀況,便將他列為幫扶對象。兩年后,機電學院志愿者協會與安寧區孔家崖鄉政府簽訂“敬老扶弱”項目,將幫助孔繁云納入協會的重點服務工作。自那以后,無論嚴寒酷暑、風霜雨雪,每到周末,都會有來自蘭州交通大學的志愿者來到孔繁云家,大學生們拎著牛奶、水果、蛋糕等禮物,成群結隊地來看望老人;同時,還幫助整理房間,清洗衣物和被褥等。從當年的30名志愿者,到如今擴大到4000多人;從每兩周一次探望,到現在一周一次,甚至多次探望,照顧孔繁云老人的愛心接力,蘭州交通大學學子一接就是22年。來自江蘇的李雯珺今年大二,從大一加入機電工程學院青協開始,就積極參與照顧孔繁云老人的活動。她分享說,“剛開始根本聽不懂方言,后來聽得多了也能明白大概的意思,現在每次去都和孔大爺談笑自如?!?/p>
(資料來源:中國志愿服務網《蘭州交通大學:志愿者與失明老人22年不了情》)
一、大學生志愿者的基本概念
志愿者(volunteer)是志愿服務最核心、最重要的基本要素?!吨袊驹阜沾筠o典》將志愿者定義為為公共利益而自愿且無償地奉獻自己的時間、精力和技能的個人,也稱為“志愿服務者”“志愿工作者”。共青團中央頒布的《中國注冊志愿者管理辦法》將志愿者界定為不以物質報酬為目的,利用自己的時間、技能等資源,自愿為國家、社會和他人提供服務的人?!督魇≈驹阜諚l例》將志愿者定義為以自己的時間、知識、技能、體力等從事志愿服務的自然人。從以上對志愿者的界定可以看出,要成為一名志愿者,必須要有為他人、為社會做奉獻的信念,必須是自主、自愿參與非義務或職責的活動,必須是不求物質回報的。
大學生志愿者是指不為物質報酬、基于良知信念和社會責任,自愿為社會和他人提供服務的在校學生。相對于社會的志愿者,大學生志愿者是在高校組織的領導下開展志愿服務活動,高校是大學生志愿服務他人和社會的平臺。自20世紀90年代起,我國大學生志愿服務在團組織的精心指導和各高校的積極配合下快速發展,服務內容也由以往單一學雷鋒的活動形式,逐漸拓展到扶貧濟困、慈善募捐、義務支教、環境保護、社區服務、賽事服務、公益維權等多個方面。
近些年,無論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重大政治事件,還是大型體育比賽,我國面向國內外舉辦的任何活動都離不開高素質的大學生志愿者。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召開期間,有87%的上海市大學生積極參與到博覽會志愿者的隊伍中,為廣大游客服務。新冠疫情發生后,廣大返鄉大學生迅速行動起來,積極投身于疫情防控的志愿服務工作,受到社會的一致好評。截止到2020年5月4日,據不完全統計,共青團一共組建了5萬余支青年志愿者突擊隊,111萬余名團員青年勇當先鋒;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團委總共已招募志愿者170多萬人,上崗志愿者137萬人;全國近70萬名返鄉大學生志愿者就近向所在社區(村)報到,投入到城鄉聯防聯控工作中。2021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有超過100萬人申請成為賽會志愿者,最終錄用近2萬名。他們中絕大多數來自北京地區的各大高校,為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勝利召開提供了全方位服務和保障。
二、大學生志愿者的權利和義務
志愿者用自己的時間、精力、知識、技能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而不求物質回報,似乎只有承擔社會義務和責任,沒什么權利可言。其實,不管從志愿服務行為是民事行為的角度,還是從志愿者是志愿者組織成員的角度來說,志愿者既要承擔一定的義務,也具有一定的權利。2021年7月頒布的《江西省志愿服務條例》對此作了明確的規定:
(一)志愿者享有的權利
志愿者享有以下權利:
1.自愿加入或者退出志愿服務組織
志愿者可以參與志愿服務組織開展的志愿服務活動,也可以自行依法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志愿者有權加入或者退出志愿服務組織。
2.自愿選擇與其自身情況相適應的志愿服務項目,拒絕參加超出自身能力或者違背自身意愿的志愿服務
志愿服務活動種類繁多,志愿者做什么樣的志愿服務活動是由自己來選擇的,即志愿者有權自主決定是否參加志愿服務活動,有權選擇參加何種志愿服務活動。
3.獲得從事志愿服務真實、準確、完整的信息
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的過程中可能會存在一些安全隱患,因此志愿者有權知悉參加活動的有利影響和不利風險,并有權保持自己的人格和尊嚴獲得尊重,不受任何歧視、污蔑和誹謗。
4.獲得所參加志愿服務相關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以及必要的工作條件和安全保障
志愿者在志愿服務過程中的生命權、健康權和財產權依法不受侵害,志愿組織需要向志愿者提供必要的條件和保障。在志愿服務活動中,志愿者有權獲得的保障包括物質、安全、醫療等多方面,志愿者可以獲取交通補助、餐飲補助、安全保障、醫療衛生服務和人身保險等。
5.對志愿服務組織的工作進行監督,提出意見和建議
志愿者作為各志愿者組織的重要組成成員,自然有權對組織工作進行監督;享有加入組織自由,退出自由的權利;有權就志愿服務工作對志愿者組織提出建議和意見。
6.無償獲得本人的志愿服務記錄證明
志愿服務組織應當根據志愿者的需要,以志愿服務記錄信息為依據,為志愿者無償、如實出具志愿服務記錄證明。志愿者可以在志愿服務信息系統中打印本人的志愿服務記錄證明。
7.因參加志愿服務導致本人人身、財產損害時,依法獲得賠償或者補償
志愿者如果在提供志愿服務時遭受損害,可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也可以依據《民法典》中有關無因管理的規定請求被服務對象給予適當補償。志愿服務組織安排志愿者參與可能發生人身危險的志愿服務活動前,應當為志愿者購買相應的人身意外傷害保險。
8.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
志愿者享有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如志愿者享有休息權;休息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的公民最基本的權利。志愿組織有義務為志愿者安排合理的工作時間,不得安排超過志愿者能力范圍的工作時間和工作強度。
(二)志愿者應當履行的義務
志愿者應當履行以下義務:
第一,履行志愿服務承諾或者協議約定的義務;
第二,服從志愿服務組織管理,維護志愿服務組織以及志愿者的形象和聲譽;
第三,尊重志愿服務對象,維護志愿服務對象的合法權益,不得向志愿服務對象收取或者變相收取報酬;
第四,保守在志愿服務活動過程中獲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不得泄露個人隱私和其他依法受保護的信息;
第五,因故不能參加或者完成志愿服務活動的,應當及時告知志愿服務組織或者志愿服務對象;
第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義務。
三、大學生志愿者精神
志愿者精神是一種廣泛的人道主義精神,是本著幫助他人、改善社會的宗旨,不求回報的社會理念,基于這種理念,人們無償地為他人、為社會奉獻自己的財富和時間。共青團中央對志愿者精神的表述為“奉獻、友愛、互助、進步”,大學生志愿者精神將主體限定為大學生,是志愿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又區分于我們常說的志愿精神,具有其獨特的內涵和特征。
(一)大學生志愿者精神的內涵
大學生志愿者精神是指在自愿地、不計報酬地參與志愿服務過程中體現出來的,以“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為主的道德品質與內在精神,其表現出大學生對志愿精神的價值認同,是大學生參與社會生活的重要方式。首先,它是一種崇高的思想,是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應有之義。大學生志愿者精神既是一種理想信念,也是一種高尚的思想品德,只要腳踏實地踐行志愿精神,就可以實現社會文明前進一大步。其次,它與大學生自身社會責任感、道德感、誠信觀、綜合素質等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廣大青年學生在志愿服務中深入基層一線,關愛他人、服務社會,自我得到升華;反過來,志愿者精神又對大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學生必須不斷自我發展、完善、全面進步。最后,大學生志愿者精神將大學生與社會、世界相連接,是大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
(二)大學生志愿者精神的特征
大學生志愿者精神具有鮮明的特色,主要表現為導向性、自愿性、能動性和社會性。大學生志愿者精神以“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為核心內容,彰顯和倡導社會主流價值觀。廣大志愿者在志愿活動中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體現了他們的智慧和奉獻精神。同時,著眼于地區、國家乃至世界,志愿服務也成為大學生與社會接觸的重要渠道。
四、大學生志愿者的基本素養
志愿服務作為傳遞愛心、傳播文明的生動實踐,是社會和諧進步的助推器。大學生志愿者基于誠信友愛和無私奉獻參加志愿服務,必須具備一些基本的素養。
(一)必須具有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一個樂觀向上的人才能有正常的心態去幫助別人,才能體會到“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快樂,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也會影響和帶動需要幫助的人,為他們帶去生活的陽光。
(二)必須是一個誠實守信的人
誠信是為人之本,志愿者在志愿服務工作中必須誠實守信,否則無論對服務對象、對志愿者組織、對同伴都是一種不尊重。
(三)必須有大局觀和團隊精神
團隊精神的核心是協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體成員的向心力、凝聚力。志愿者一般參加的都是有組織的公益活動,說話處事必須胸中有大局、心中有他人。意氣用事,逞一時口舌之快,罔顧團隊的人不是一名合格的志愿者。
(四)必須尊重他人
在志愿者的集體中,任何人都需要尊重周圍的同伴,像對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樣,以最親近的、平等的態度對待集體中的任何人。大學生志愿者應該尊重組織、尊重同伴,尊重服務對象的人格,尊重服務對象的隱私權。
(五)必須有包容和團結精神
大學生志愿者應該善于傾聽、善于溝通,善于聽取不同意見,心胸豁達開闊,有協作意識和團結精神,善于包容他人。
(六)大學生志愿者要守時守紀
大學生志愿者要積極地參加志愿者集體的活動,特別是不要遲到早退,更不應該隨意缺席活動。有事要事先請假,不能因為個人原因浪費團隊的寶貴時間。在志愿服務過程中,要注意遵守法律法規、校紀校規,不得做違法的事情。
(七)大學生志愿者要具備一些基本的文明禮儀
大學生志愿者在開展志愿服務過程中應具備一些基本的文明禮儀,如著裝整潔、交談文明有禮、講究個人衛生等,良好的文明禮儀不僅展示了大學生志愿者的形象,更能讓他人如沐春風。
【延伸閱讀】
做志愿者,我們要有什么樣的態度
第一,開放、積極、樂觀的心態。志愿者的服務對象大多是弱勢群體,志愿者要有計劃地好心辦好事,必須有健康樂觀積極的心態,才能給服務人群帶來向上的改變。
第二,重承諾,為服務人群的部分信息嚴格保密。尊重你服務的對象,首先應尊重他們的隱私,這要求我們嚴格保守他們的秘密。
第三,做能力范圍內的事。志愿者個人的力量是微薄的,志愿者群體的力量是巨大的,相信這點,然后盡自己的能力,做自己能做的事。
第四,有計劃,不怕挫折。如果自己有計劃,按自己的計劃去做;如果沒有,服從組織的安排也是不錯的選擇。
第五,自我保護意識。保護自己的隱私,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這是從事志愿服務活動的第一要義。
第六,平等、互尊、平常心。不要因為自己是志愿者而在服務對方時就持一種施舍者、居高臨下、救世主的態度。平等互愛,以平常心對待志愿者行動。
上海查處假借“志愿者證”倒賣香煙事件
據上海網絡辟謠平臺發布:近日,有網友在社交媒體發帖稱,上海市志愿者帥某在保供單位工作,倒賣香煙商品。聊天記錄顯示,帥某自述有通行證,“每天有500條香煙可以進上海”,一天可賺一萬元。事實究竟如何?
記者從浦東公安部門獲悉,帥某為浦東航頭鎮某社區居民。今年4月初開始,帥某從朋友處購得部分香煙,并以每條香煙加價20元左右的價格轉手販賣,共販賣香煙70余條,獲利1800余元。而網傳的聊天截圖,實則是帥某在一次和網友的私聊中,為炫耀自身能力,虛構了他在社區擔任志愿者期間每日賣煙能獲利萬元及其他不實言論,而后相關截圖被發到網上引發熱議。
市文明辦25日就此事回應稱,帥某于3月30日注冊為本市志愿者,報名若干志愿服務項目,暫無志愿服務時長。目前已封停帥某在上海志愿者網上的個人賬號。目前,公安機關已責令帥某公開澄清不當言論并道歉,并對其不當行為予以嚴肅批評教育。針對帥某販賣香煙的行為,公安機關將移送有關部門另行處罰。
在這個案例中,有幾個要點值得關注和重視。
第一,帥某報名防疫志愿者獲得證件之后,利用出入社區的便利條件倒賣香煙,這是一件非常惡劣的事件,其嚴重違反志愿服務法規政策、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
第二,社會上對“倒賣香煙”的事件十分關注,爭議非常激烈,形成極大的網絡輿情。因為這個事件既嚴重損害志愿精神和志愿服務,也嚴重違背疫情防控的管控要求。
第三,主管部門及時回應和查處,封停當事人志愿者個人賬號并發布公告。公安部門嚴肅查處并移交有關部門進一步處理倒賣香煙的事件。
第四,志愿服務專家、志愿者骨干針對此事進行批評和糾正,進一步闡明志愿服務法規和政策的要求,呼吁對違法違規現象加大查處力度。與此同時,我們認為在疫情防控需要大量志愿者參與服務,廣大群眾特別關心和關注防疫志愿服務的時候,還需要進一步做好相關工作。
一是在開展防疫志愿服務的同時,也要及時將《志愿服務條例》以及其他法規、政策中,有關志愿者權利義務、風險責任,以及志愿服務規范要求、注意事項等進行更加廣泛的宣傳、解釋。應該說,很多志愿服務相關法規和政策,因為文本較長、條文較多,普通志愿者很少詳細閱讀和了解,普通群眾更是缺乏關注和了解。因此,主管部門、志愿組織要將法規、政策中的關鍵要點進行“碎片化”“高頻次”的宣傳推廣,如志愿服務是“自愿、無償向社會或者他人提供的公益服務”;志愿者是“以自己的時間、知識、技能、體力”從事志愿服務;志愿者“提供的個人信息應當真實、準確、完整”;“對以志愿服務名義進行營利性活動的組織和個人,由民政、工商等部門依法查處”,等等。相關部門和組織要運用圖文并茂、簡明易懂的方式面向社區、農村群眾宣傳普及這些關鍵要點,預防侵害志愿者和志愿服務的事件發生。
二是針對防疫志愿服務過程中,出現“以志愿服務名義”謀取利益或非法活動的案件,要盡快嚴厲查處并公之于眾,避免引發社會輿情,做好正確的導向、積極的引導。
三是以防疫志愿服務為契機,引導和鼓勵廣大志愿者依法開展服務,也促進各級部門依法組織志愿服務活動,真正發揮法規政策的積極作用。
(資料來源:廣東省社工與志愿者合作促進會《做好防疫志愿服務的十個參與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