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色彩
光的構成
首先要弄清楚一個概念,色彩本源于光,沒有光的地方就沒有色彩。平時人們所認識的色彩,其實并不是物體本身存在的色彩,而是物體反射的光以色彩的形式得到的感知。因此,光的改變也可以同時影響物體的色彩。
光實際上是電磁波的一種。電磁波種類繁多,但是人眼可以感知的范圍極其有限,在這個范圍內的將其統稱為可見光。在整個可見光波段中波長最長的是紅色,最短的是紫色,其中紅色與紫色之間漸變般地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色彩。但直接用肉眼觀察光是看不到任何色彩的。
光在直線前進的過程中,如果遇到某一物體,根據物體表面的性質不同,有的波長的光被吸收,有的被反射。反射出去的光進入人眼的時候,就引起了人們對色彩的感覺。
早在17世紀,牛頓通過三棱鏡,證明了白色光是波長不同的單色光的集合體。照射在三棱鏡表面的光,由于波長不同,所以折射率也不同,因此出現七色光。而基本上所有的色彩都是通過七色光產生的。
色彩的基本介紹
基礎色
分兩種:色光三原色和色料三原色。色光三原色是通過光的照射而獲得的紅、綠、藍,三種顏色的光在一起便形成了白光。色料三原色是減弱光的顏色而獲得的青、品紅、黃,通常用于四色印刷,這三種顏色合在一起形成黑色。
次生色
用三原色可以調出任何一種次生色,一般用三原色中的兩種顏色進行等量調和就可以調出次生色。
三次色
由一個二次色和一個未調制次生色的三原色調和而成。
顏色三屬性(色相Hue)
色相是色彩屬性的一種,用于描述紅、綠、藍的色彩程度。根據可見光波長不同,色相有著無限的變化,其具有色彩特殊、唯一的特點,也幫助人眼在視覺上正確區分不同的顏色。
色相環是將色相中最強的色彩呈環狀排列而成。一般是由紅、黃、綠、藍與互補色為基礎加上中間色排列在圓周上。
互補色是指在色相環中,互為180°處于相反位置的兩個顏色。互補色的對比給人感覺非常強烈。
鄰近色是指在色相環中位置相近的顏色。鄰近色會讓人感覺十分和諧。

圖3-1?色相環
顏色三屬性(明度Lightness)
明度是指色彩光亮的程度。所有的色彩都有不同的光亮,灰階是用來表示明度的尺度。明度越高色彩也就越白,明度越低色彩也就越黑;對比度的高低也是由于明度不同引起的。而這些在作品的后期處理工作中會大量體現出來。

圖3-2?明度
顏色三屬性(純度Saturation)
純度是指淡色、深色等色彩的鮮艷度的判斷標準。它與明度一樣,有高低之分。純度最高的色彩就是鮮艷的原色,隨著純度降低,就會變成暗淡無色的色彩。但在作品的后期處理工作中卻并不是越鮮艷越好。例如,純度高的色彩容易給人華麗搶眼的印象,而純度低的色彩卻會給人樸素安靜的感覺。
色彩的基礎(色調Tone)
色調是將色彩三屬性中的明度和純度結合在一起,表現色彩程度的基準。根據不同的明度和純度的組合,可以劃分出艷色、亮色、柔和色、深色等組合。
色調是各種后期處理工作中進行配色的重要概念,更容易表現色彩的感情。把握色彩的色相、明度、純度這三要素,就更加容易理解色彩的性質,后期處理工作也會變得更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