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李中玉外科
  • 李明道等主編
  • 1107字
  • 2024-07-03 16:23:46

第二節(jié) 螻蛄癤(穿掘性毛囊炎)

螻蛄癤,俗名貉?,因癤生于頭,未破如曲蟮拱頭,破后似螻蛄串穴而得名。臨床常見兩種類型,一種是堅硬型,常見于青壯年,不分季節(jié),少則幾個,多則數(shù)十個,瘡形腫勢大小不一,成簇相串,未膿時堅硬隆起,釀膿時軟硬間雜,潰破出膿而堅硬不退,瘡口愈合后還會復(fù)發(fā),常為一處未愈,他處又生,連綿不絕,多年不已;一種是多發(fā)于兒童頭部,多因暑癤治療不當所致,癤小如赤豆,瘡大如梅李,相連三五枚,潰破膿出而不易愈合,日久頭皮竄空,如螻蛄串穴之狀,可成疽頭骨壞死,可致瘡面局部永久性脫發(fā),亦可引起頸部臖核。不論何型,局部皮厚且硬者較重,皮薄成空殼者較輕(圖5-7~圖5-10)。

圖5-7 螻蛄癤(1)

圖5-8 螻蛄癤(2)

圖5-9 螻蛄癤(3)

圖5-10 螻蛄癤(4)

一、病因病機

癤病急性期,多為濕熱毒邪蘊積。俗曰:“邪不去,熱必生,熱生則肉腐,肉腐則為膿,膿出即愈?!毕N蛄癤多因為早期癤病治療不當,膿出不暢,余毒不盡,反復(fù)發(fā)作,遷延時日,成為慢性病程。對腫塊堅硬,膿出腫硬不減等癥,為癤病日久,余毒不盡,熱羈營血,無從外泄,與血相搏,留結(jié)為瘀,乃經(jīng)脈阻塞、氣血凝滯之病機。

二、治療

(一)辨證論治

1.邪熱瘀阻證 治則為和營通絡(luò),導(dǎo)滯散結(jié),選用仙方活命飲加減。常用方藥:當歸、赤芍、銀花、穿山甲(現(xiàn)已禁用)、皂刺、白芷、防風(fēng)、甘草。瘀血重,重用歸芍,加丹皮紅花;熱毒重,重用銀花,加牛蒡子、連翹、黃芩、梔子;有暑濕加車前子、茯苓、滑石粉。

2.余毒未清證 常選用補氣和血托毒之劑透膿散加減。常用方藥為張八卦外科第五代傳人先師李道周家傳經(jīng)驗方:當歸、穿山甲(現(xiàn)已禁用)、川芎、生黃芪、銀花、牛蒡子、連翹、白芷、桔梗、皂刺、甘草。瘀血重,重用當歸、川芎;氣虛重,重用黃芪,加黨參;脾虛加白術(shù)、茯苓;有熱毒,重用金銀花,加蒲公英。

3.氣血兩虛證 除了看到有熱毒濕熱之證,更是詳細審察久病必虛之證,內(nèi)治多以活血養(yǎng)血、健脾益氣托毒之劑,常用托里消毒散、八珍湯加減。

(二)中醫(yī)外治

1.外用散結(jié)靈:芒硝50g,大黃5g,白礬30g。熱水溶化濕敷。

2.釀膿者切開引流,切口要與膿腫區(qū)等齊,使其再無蓄積膿毒之處,摻以紅升丹祛腐生肌?;蛞匀芬粭l槍插入膿腔竇道,或以掛線法、拖藥線法打通膿腔管道,潰瘍處依次摻撒三仙丹、五五丹、八寶丹,外貼加味太乙膏,或黃連生肌膏、生肌玉紅膏。適時應(yīng)用壓墊法,每日1次,直至痊愈。

三、預(yù)防調(diào)護

1.注意個人衛(wèi)生,勤洗澡,勤理發(fā),勤修指甲,衣服宜寬大,勤洗換。

2.炎熱夏季外出宜戴帽遮陽,避免烈日直接暴曬。

3.平時少食辛辣炙煿助火之物,高溫作業(yè)要做好防暑降溫工作。

4.有消渴和體質(zhì)虛弱者,應(yīng)及時治療原發(fā)病,增強體質(zhì)。

5.癤瘡不宜擠壓、碰撞,以免引起并發(fā)癥。

6.擴創(chuàng)術(shù)后要注意引流通暢。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丽水市| 永定县| 庆安县| 城固县| 涟水县| 武鸣县| 中卫市| 榆树市| 郎溪县| 自贡市| 灵川县| 莱芜市| 资溪县| 凤山县| 富宁县| 西贡区| 长海县| 黄浦区| 沙河市| 峨眉山市| 武威市| 广灵县| 象州县| 阳谷县| 昆明市| 云阳县| 怀化市| 湖州市| 都安| 夹江县| 隆回县| 尚义县| 紫云| 郁南县| 晋州市| 谢通门县| 灌阳县| 百色市| 奇台县| 浮山县| 偃师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