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探秘女孩的情感世界(3)
- 不嬌不慣富養女孩
- 靜濤編著
- 4802字
- 2014-12-09 14:59:48
這是一個過猶不及的典型例子。父母過于尊重女孩,就會演變為沒有原則的妥協;如果尊重不足,就會隨時產生沖突。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適度的尊重呢?父母要取得女孩的信任,這樣她才會向你敞開心扉,同時又遵從你的一些決定。家長制的權威是要不得的,你可以用委婉而溫和的態度向女孩提建議:“如果我是你,我就會……”女孩聽到這樣的話就會感覺自己受到了尊重,也比較容易接受父母提出的意見。
2.學會對女孩的要求說“不”
現實生活中,如果女孩提出的要求非常過分,父母一定要堅決抵制。父母的拒絕會讓女孩體會到規矩的威力。否則,如果父母滿足女孩提出的一切要求,她的欲望就會無休無止。
小紅生性活潑可愛,但就是有點貪心不足。父母一旦答應她一件事,她就馬上變本加厲。有一次,她要買書,爸爸就滿足了她的要求。可誰知她拿上手里的這本,又看上了另一本,爸爸不想讓她不高興,便又給她買了。當他們出門的時候,小紅仍舊悶悶不樂。爸爸問她原因,她說:“爸爸不好,才給我買兩本書!”類似的情況經常會發生,慈愛的爸爸經不起小紅眼淚的攻勢,大部分情況都會選擇妥協。結果,爸爸越妥協,小紅就越得寸進尺,以至于后來,小紅幾乎總是淚眼汪汪的,因為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爸爸無法做到的。
在《愛彌兒》一書中,法國著名啟蒙思想家盧梭對為人父母者說過這樣一段意味深長的話:“你知道怎樣做會使你的孩子感到痛苦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因為有種種滿足他欲望的便利條件,所以他的欲望將會變本加厲、無法遏制。結果,終究會有一天,你會由于自己的能力所限迫不得已而拒絕他。突然遭到拒絕,他的痛苦將比得不到他所希望的東西還要強烈。”因此,父母一定不要對女孩百依百順,要學會對她的要求說“不”,這樣,女孩以后再提出自己的要求時就會慎重很多。而且,父母有限度地滿足女孩的要求也可以模仿社會和周圍環境的一種基本態度,女孩在父母這里學會適度地提自己的要求和控制自己的欲望,長大后就可以更容易地與他人交往。
3.“淡化”父母的愛
隨著女孩不斷長大,父母要懂得逐漸“淡化”自己的愛,逐漸拆除擋在女孩身邊的“保護墻”。要讓女孩在生活中學會獨立自主,并在生活的風風雨雨中錘煉成長,培養她堅毅的品格。
多關注女孩的心靈成長
當今的家庭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女孩也同樣也肩負著來自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殷切期望,家長往往更容易把注意力放在女孩的成績上,認為只要把學習搞好了,其他的什么都不用管,從而對女孩的心理健康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
同樣,經過多年的工作與調查,心理專家發現,現實生活中絕大多數的家長只對女孩的學習成績和身體健康給予關心,很少重視女孩是否過得快樂,忽視了女孩的心理健康。女孩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健全的心理。只有心理健康了,女孩才能擁有自強、自立、自尊等品質,心理素質才會提高,才能面對生活各個方面的壓力,才能茁壯成長。
然而,對于女孩的心理健康,父母給予了多少關注?又有多少了解呢?
女孩的身心健康比知識更重要,父母應該在女孩的心理健康上多多給予關注。女孩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僅有物質方面的需求,而且還有情感方面的需求,但父母們很容易忽視這種需求。因此,父母應該提高自己的認識,給女孩的心理健康更多的關注,讓女孩身心都得到健康的發展。
心理健康的女孩會擁有良好的情緒、健全的個性、較強的適應能力與融洽的人際關系。這對女孩的成長以及未來發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女孩的心理沒有得到健康的發展,而父母又忽視了這一點,就很容易造成女孩的人格缺陷以及行為障礙。
父母要關注女孩心理健康,具體應該怎么做呢?
1.先做朋友后做父母,多和女孩交流
父母應該走進女孩的內心,更多地了解女孩。但是,事實證明父母想要做到這一點是比較困難的。不少父母都有家長的架子,把女孩看成是自己生命的延續,并沒有意識到女孩也是一個獨立的生命體,這樣的父母要想走進女孩的內心是很難的。
因此,父母應該給女孩營造一個融洽的家庭氛圍,主動和女孩進行交流,努力成為她的好朋友,要尊重女孩,多和女孩說說心里話。這樣,父母才能得到女孩的理解與信任,并為女孩所接受,才能成為女孩真正的知心朋友,才會和女孩保持一種親密無間的朋友關系。
2.多關注女孩的心理需求
一位失敗的爸爸曾這樣教育女兒:
兩個人逛完超市,爸爸拎著滿滿一袋的兒童食品帶著5歲的女兒回家。在路上,女兒手里拿著一瓶飲料,由于瓶子蓋沒有擰緊,女兒稍微傾斜了一點,飲料灑了出來。爸爸厲聲呵斥道:“你怎么這么笨啊,飲料都拿不住。這么一點小事都做不好,以后還能指望你有什么出息!”或許這樣的場景太多了,小女孩對爸爸的批評毫不理會,繼續和爸爸一起往前走。
突然,女兒停了下來,蹲在地上注視起幾只螞蟻在搬一只大蟲子來,她充滿好奇,想看看螞蟻要把蟲子搬到哪里去。爸爸一扭頭看不到女兒了,一轉身看到她正蹲在地上,爸爸的怒氣又來了:“你不能快點走嗎,還想不想回家啊?”迫于無奈,女兒只好站起身告別了螞蟻,隨爸爸回家去了。她心里也許此刻仍然想著小螞蟻,一步三回頭,不時地望著剛才的地方。
盡管這位爸爸很關心女兒,給她買各種營養品,但是卻對女兒的心理需求絲毫不懂。女兒心里的所思所想,身為爸爸的未必知道。
作為父母,應該多關心女孩的心理需要,平時多和女孩進行平等的交流,不要總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女孩。關注女孩的心理需求,父母應該多在女孩身上下工夫,要多從女孩的角度出發,留心體察女孩的心理需求,保證女孩心理的健康成長。
3.抽點時間多陪陪女孩
盡管父母在生活上總是對女孩照顧得無微不至,但可以真正陪伴女孩成長的父母卻并不多見。女孩比較重感情,小的時候就非常依戀父母特別是媽媽,這種依戀是任何人都難以取代的。但實際上,父母也時常面臨來自家庭和工作的巨大壓力,這種情況使父母在家陪伴女孩的時間越來越少,而這往往正是女孩真正所需要的愛。
在女孩看來,每天都能和父母在一起才是快樂的。如果父母由于忙于工作而忽視了對女孩的陪伴,這會對女孩幼小的心靈產生很大的傷害。因此,無論工作有多忙,父母都要盡量抽出時間陪伴女孩,這才是給女孩最好的愛。
4.關心女孩一點一滴的進步
女孩最依賴的人就是父母,她渴望得到父母的愛,也希望聽到父母的贊美之詞。為此,父母應該看到女孩哪怕是一點一滴的進步,并且由衷地贊美她,鼓勵她繼續努力。如果忽略了這一點,女孩的成長將會大打折扣。
女孩就算取得了一點兒進步,她都希望父母可以和她一同分享這份喜悅。如果父母對此表現得過于冷淡,就會使女孩產生一種失落感,也會使她的安全感降低,這不利于她的健康成長。父母要關注女孩的點滴進步,不要吝嗇贊美之詞,要多給女孩鼓勵,這才是父母應該采取的正確的做法。
需要注意的是,家長要關注女孩的心理健康,不能停留在傳統的角色里裹足不前,而要學會與時俱進。現代網絡日趨發達,家長完全可以用騰訊QQ、博客、網上日志等方式多和女孩進行交流,還可以和女孩一起看一些新書、新電影,這樣對于縮小家長和女孩的距離是很有幫助的,同時,還可以實現零距離的交流,對女孩心理的健康成長更加有利。
讓女孩懂得珍愛自己
在女孩成長的過程中,她能夠快快樂樂、合群好學、不怕挫敗,不畏艱難、勇于接受挑戰和愿意承擔責任是每個父母最想看到的。但是,怎樣才能培養出這樣的女孩呢?其關鍵就在于讓女孩建立良好的“自我價值”觀念,要讓她懂得珍愛自己。
維持一個人生存在這個世界的基本原動力,是他的“自我價值”。所謂的“自我價值”簡而言之就是一個人的自信、自尊和自愛。一個有“自我價值”觀念的人,會懂得珍愛自己,會有積極的生活態度。一個人出生的時候,是不存在“自我價值”的,這是成長過程中,通過每一件事的積累而得到的總的結果。她的人生有多少成功、快樂、滿足和幸福將取決于她是否足夠地自信、自愛與自尊。
如果想感受到生活的樂趣和魅力,女孩一定要有起碼的自愛。珍愛自己的一切,包括優點、缺點、夢想和自己身上的一切……就算認為自己不漂亮,不聰明,也仍然要懂得珍愛自己。女孩只有學會珍愛自己,其心靈才能觸碰到世界真實而深刻的一面。
從很大程度上講,女孩珍愛自己的能力都是從父母那里得來的。對于父母來說,教會女孩自愛,是給女孩最好的禮物。這份禮物能給她帶來成長的動力和勇氣:愛自己,接受自己,寬容自己,坦誠地與自己進行溝通,正確地認識自己,既不自以為是,也不妄自菲薄,能明白是什么讓自己感到幸福和滿足的。那么,父母應該怎樣做才能讓女孩擁有珍愛自己的能力呢?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幫助女孩正確認識自己
父母要讓女孩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讓她明白任何人都不是完美無缺的,人人都有優點和缺點,不能由于自己不如別人而產生自卑感,更不能因此自暴自棄。比如,兒童節學校要表演節目,她并沒有被老師選中,這時,父母就要告訴孩子:“這并不能說明什么,更不代表你是個笨孩子,回到家里你可以演給爸爸媽媽看。”另外,父母在家中對女孩的偏袒和溺愛要少一些,多給女孩一些客觀合理的評價,這樣可以讓女孩建立真正意義上的自尊、自愛,而不是以自我為中心,唯我獨尊。
2.尊重女孩的天性
培養女孩珍愛自己的能力,就要讓她感到自己有價值,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父母要尊重女孩的天性,接納最真實的她,要讓她覺得自己是一個價值的、得到認可的獨立個體。
3.給女孩設定一些可行的目標并不斷鼓勵她
父母要根據女孩的能力、興趣和價值觀,給她設定一些切實可行的目標,并且不斷地鼓勵她。在她取得進步的時候給予贊揚,在遇到困難的時候給予鼓勵,分擔她的各種感受(不論悲或喜、苦或樂),當她達到目標的時候,更要充分地分享她成功的喜悅。這樣,女孩就會對自己的能力充滿信心,知道自己的價值,并學會珍惜自己的成績。這樣下去,便能使女孩具有珍愛自己的能力。
這種做法,不僅可以在讀書、做家庭作業上運用,而且還可以在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上加以應用。例如,策劃一次旅行、安排一次宴會、參加學校或其他機構舉行的一些比賽等,都可以成為培養女孩珍愛自己能力的好機會。
4.在客人面前正式地介紹女孩
生活中,有客人第一次來到家里,父母只會把家里的成年人介紹給客人,而另外的正式成員——孩子,卻有意無意地被疏忽了。有時候孩子就在面前,父母也仿佛對她視而不見。有的父母即使向別人介紹女孩,也只是順口說一句“這是我的女兒”,好像女孩沒有屬于自己的姓名一樣。更有甚者,當有客人造訪時,讓女孩回到自己的屋子里,反復叮囑不要出來。有的父母干脆讓女孩到外面玩耍,免得給自己添麻煩。
家里招待客人,這本來是培養女孩人際來往能力的一個絕佳機會。但是,很多父母對此卻不以為然,以至錯過了教導女孩的機遇。在女孩看來,父母不向客人正式介紹自己,是因為自己無足輕重,因此并不把自己作為招待客人的主人來看待;家長只顧和客人交談而對女孩有所忽略,這時女孩就會耐不住寂寞,就會想方設法地通過胡鬧撒嬌來引起家長和客人的注意。如果家長不給女孩應有的重視和尊敬,那么她做到自尊、自重、自愛就很困難。以后當有客人來到家里時,她不是怯懦地躲躲閃閃,上不了“臺面兒”,就是跟家長胡鬧、撒嬌,隨心所欲,不能學會與人進行正常的交往。
家庭是女孩步入社會之前的“演習場”。父母應該具有強烈的教導意識,留心發現有益的教導機遇,對女孩實施相應的教導。所以,當有客人到家里來的時候,父母不要忘記正式地、鄭重地把女兒介紹給客人。
5.不要用專制的態度對待女孩
父母用專制的態度對待女孩,經常對女孩的行為挑三揀四,不當地運用獎勵或懲罰來教育女孩,對女孩不信任、不尊重,這些做法都不能培養她珍愛自己的意識。面對專制的父母,具有較強個性的女孩會與之對抗,無法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系。生性懦弱的女孩會認為父母的話總是正確的,因此經常自責,形成自卑心理;或者為了不引起沖突或受到責備,任何事情都以父母的意愿來進行,沒有自己的見解或主張,長此以往,便泯滅了個性,對女孩成長十分有害。只有在和諧而民主的家庭氛圍里,能培養出女孩珍愛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