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借口
- 反清:從鎮江保衛戰開始
- 你家三妹
- 2334字
- 2024-08-22 07:00:13
時間很快到了咸豐三年的九月。
在東北大地上,成片的莊稼都進去了豐收期,一直暗戳戳躲在奉天和蒙古交界處的僧格林沁的騎兵們也在躍躍欲試。
跟胡林翼分析的一樣,咸豐皇帝果然是準備跟李萬勝動手了。
可能這么說不是很準確,準確的講應該是,京城里的滿清貴族和南方地主代言人們,準備跟北方軍動手了。
朝廷早在很久以前就開始調兵遣將了,之所以遲遲沒有開打,是因為滿洲貴族們不同意!
為啥嘞?
因為那個時候奉天地區的莊稼還沒熟??!他們進攻的主力是僧格林沁的騎兵,并且他們的策略也不是想著能一下子把北方軍給拍死,而是希望將北方軍打跑,最好是直接跑到山東去!
當然啦,這是最好的結果了,次一等的希望是,利用騎兵的突然性,大亂北方軍的內部,然后關內的大軍跟上,搶奪奉天地區今年的糧食。
畢竟按照他們制定的策略,當僧格林沁的騎兵發動后,聚集在魯南地區的人馬也要同時跟進,讓北方軍首尾不能相顧,打亂李萬勝陣腳的同時,也為進攻北方的滿洲八旗搶糧創造時間機會。
在這幫人看來,只要斷了奉天地區的糧食,李萬勝就得不打自亂,到了那個時候,他就只能是往山東撤了。
而只要將李萬勝壓縮到了山東,那他就過了秋的螞蚱,蹦噠不了幾天了。
清庭的計劃的確是個好計劃,但問題在于,這樣的計劃能不能成功實施呢?
答案是否定的。
先不說南北兩支軍隊代表的利益不同,很難做到緊密配合,就是此刻聚集在魯南的這部分軍隊,大多是各個地方的團練組成的雜牌軍,這些人可不是為了朝廷的利益來打仗的。
那他們是為了什么呢?
當然是為了運河的控制權??!
自從奉天被李萬勝占了之后,京城地區的糧食可就只剩下一個來源了,那便是南方。
這可是一筆巨大的利益啊,如果真的讓僧格林沁打下了奉天,那他們的賺錢大計豈不是藥丸?
因此,這些人最想看到的結果是,僧格林沁進攻東北失利,最好是兩財俱傷,如此一來,他們就能用最小的代價,打通運河,從而坐收漁翁之利。
就在李萬勝和左宗棠,胡林翼,馮國泰等人一起研究西征軍整編的事情時,林則徐和曾國藩,卻是在為如何找到一個開戰的借口而勞神。
這個借口很重要啊,既不能讓北方陷于“不義”,又不能跟清庭徹底撕破臉,還不能引發對方的“同仇敵愾,一致對外”,又得讓咸豐皇帝事后能捏著鼻子忍下來,可見這個借口是多么的難找。
不過林則徐和曾國藩久在宦海,各種陰謀詭計那是心里門清,只是不屑為之罷了。
如今既然需要走走這樣的路子,那他們還是有辦法的。
這不,林則徐很快就定下來一個引誘跟奉天接壤的哲里木盟和昭烏達盟首先“沖擊”奉天的戲碼來。
九月的一天,為兩個盟的羊群同時“失蹤”了一小半,他們的族人們立刻就慌了,紛紛集結族人,跑到奉天北方軍的防區來要他們的羊。
北方軍的士兵當然不允許啦,于是乎,雙方爆發了肢體沖突,隨后升級,北方軍扣押了這些鬧事的蒙古人。
這下子,可算是捅了馬蜂窩啦!
這兩個盟的頭人立馬跑到僧格林沁那里去告狀,只是還沒等僧格林沁下定決心,北方軍的先頭部隊,已經開進了昭烏達盟的核心區,理由是幫著對方找到羊群,從而洗清自己的嫌疑。
這下子,可是讓僧格林沁不淡定了。
他的大軍就停留在昭烏達盟的西南方向,這要是讓北方軍提前發現了蹤跡,那他攻擊奉天還有什么突然性可言?
于是,簡單思考過得失的僧格林沁,主動收攏大軍,想要避開北方的這股力量。
但裝備了大量車輛的第一旅豈是想避開就能避開的?
他們咬住了僧格林沁大軍的尾巴,無論對方怎么機動,都沒能將北方軍第一旅的偵查兵給甩開。
見此情景,僧格林沁又驚又怒,他突然后知后覺的發現,北方軍可能就是針對自己而來的。
“行動暴露了,對方這是想要先下手為強!”
僧格林沁在得出這個結論后,立馬就轉換了思路,不再一味地退讓了。
畢竟,既然人家已經知道了自己的戰略意圖,那還避讓個什么勁兒?
曾經制定的策略已然不能再實施了,那還不如轉變思路。跟對方來一場正面的攻防戰呢!
自己可是有著十二萬大軍,對面的李匪才有幾個人?
根據情報,整個李匪軍隊的規模只在六萬上下,就這還有一半兒駐守在山東和黑龍江地區,那么即使對方把可用的兵力全都派出來,也就不過區區的三萬人馬。
三萬步軍,跟他十二萬鐵騎在草原上打,僧格林沁無論怎么想,自己都沒有輸掉的可能。
可問題又來了,既然是人就知道的道理,難不成李萬勝不知道嗎?那他又什么會主動派人過來,對自己的大軍進行“騷擾”呢?難不成李萬勝真的活夠了?
僧格林沁百思不得其解,只不過在感受了一番天氣后,他突然就悟了。
對,就是天氣!對方騷擾自己,就是為了打亂自己的部署和節奏,一旦我退的太遠了,那么在時間上我就是最吃虧的。
朝廷將進攻的時間設定在了九月份,這個時間的確是秋高氣爽,適合作戰。
不過那些大人們似乎忘記了,關外的冬天可是比內地來的早多了呀。
通常來講,一進了十月,那么關外的冬季便就算是到了。尤其是在蒙古草原上,這里的地勢更高,也更加靠近西伯利亞,太容易受到西伯利亞冷空氣的影響了。
僧格林沁常年生活在這個地方,還能不知道這里的天氣嗎?這要是被李萬勝將時間拖入了冬季,說不定自己還就真的拿他沒辦法了。
十幾萬大軍可不是那么好聚攏的,尤其他們還是騎兵,那他們的后勤就是他們最大的軟肋。
什么?你說就食于敵?
那當然可以,不過那是在能搶到糧食的前提下。
如果僧格林沁率領的是幾千一萬的人馬,他當然可以這么想。可他如今率領的是十幾萬人馬,這么多人的糧食問題,如果他還敢有這種想法,那就跟自殺沒區別。
因為一旦攻擊不順,又或者沒有找到糧食,那他的人馬豈不是要餓死?
畢竟,冬季可是沒辦法帶著牛羊出征的,因為萬一下了大雪,牛羊也找不到足夠的草活命??!
想明白一切的僧格林沁,此時已經顧不上朝廷的命令了。
他立刻將大軍穩定在了從阿達可池到巴林一線,準備應對來自北方軍的挑釁。
他倒是要看看,李萬勝究竟有什么倚仗,僅率區區三萬兵馬,就敢在草原上跟自己的十二萬騎兵對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