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黑旗軍的困境
- 反清:從鎮江保衛戰開始
- 你家三妹
- 3060字
- 2024-08-15 00:02:00
“你能這么想,那是華夏萬民之幸也!”
林則徐很認可李萬勝的這個思路。先是肯定一句,隨后才繼續道:
“既然你誓要以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為己任,那如何保證你驅逐韃虜之后,中華不亂才是最需要考慮的事情。
古往今來,所有的造反者,一開始的心里想的大多都是拼上一把,成了君臨天下,敗了轟轟烈烈,不枉此生!
可他們誰又想過這天下的普通人呢?
百姓所求的不過是口中食,身上衣,不管那些王侯將相們畫出什么樣的大餅,在他們心里還是自己的衣食最重要。
良耜,我一直也在觀察你,看你是如何爭奪這個天下的!
你能真的將土地無償的分給百姓,還定下了土地軍有,不可私自毀棄和買賣,這點很好,非常好,只要你能一以貫之,那就能杜絕千百年來土地兼并之禍。
不過如此一來,你的黑旗軍就難了吧?”
“誰說不是呢!”李萬勝聽到林則徐這么說,當即便一拍自己的大腿,滿臉痛苦的說道:“不瞞林大人您啊,我準備數年,僅僅是打下來一個山東,黑旗軍差點兒就破產啦!
盡管在山東境內沒收了一些旗人的產業,但現銀是真沒搜刮出來多少,大頭全都是土地。
可這些地得無償的分給百姓啊,要不然黑旗軍的信念可就沒了。
如此一來,這一仗從經濟的角度來看,完全是賠本兒的買賣。”
面對著林則徐,李萬勝開始大倒苦水,將他這段時間以來所受的“委屈”,全都跟林則徐訴說了一遍,聽的林則徐一愣一愣的。
林則徐畢竟是這個時代成長起來的士大夫,他還從來沒從經濟的角度看待過戰爭問題。
因此聽了李萬勝的訴苦,可是給這位大人打開了一個新的視角。
原來,戰爭還有可能打賠本兒?這個他可是從來都沒有想到過的。
“怎么就不會賠本兒了?”面對林則徐的疑問,李萬勝不由得說道:
“打仗就是在打錢啊!大人您只看到了黑旗軍的槍快炮利,可你不知道這些槍炮一響,那可全都是白花花的銀子啊!”
“這些不都是你的工廠自產么?”
“自產也要花錢的啊!工人的工資要銀子,生產用的機器要銀子,損耗要銀子,原材料要銀子,運輸要銀子,車輛要銀子……,總之哪一樣不得要銀子啊!
可是,我特么上哪兒去弄這么多銀子啊!
原本指望打下山東來能搶一波的,只是可惜,山東的旗人們太少,地主富農只要肯配合分地,我總不能亂殺吧?
再說了,就算殺了,也不一定就能從他們手里掏出銀子來不是?
這就等于說,我的黑旗軍花了那么多的錢,到頭來最大的好處被我們白白分給窮苦大眾了,自己啥都沒落著!”李萬勝攤攤手,一副真是虧大了的表情。
“那你打算如何彌補這個虧空?”
林則徐總算是聽懂了李萬勝的意思,等于說是為了實現自己給黑旗軍樹立的信念,為了在天下萬民中立住自己的信任,李萬勝完全是在自己貼錢在打仗,打下來的土地還全都分給了窮苦百姓。
而他想從窮苦百姓那里收到回報,那可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實現的事情了。
窮人最大的問題就在于他們窮,窮的就只剩下一條命了,除了這個,他們什么都沒有!
因此,這樣的人家分了土地,他們的兒郎們加入黑旗軍之后作戰肯定勇猛無比,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在山東的時候,新編練的黑旗軍的作戰能力會比清軍高出去那么多了。
但問題是,打仗從來就不是只有勇敢的士兵就能行了的,除非你走的當年蒙古人的路子,打一路,搶一路,丟一路!
可只要你依然還想在這片土地上建立國家,再造社稷,那你就不可能去學那種野蠻人的做法。
不過文明人的戰爭并不意味著就會不死人,縱觀歷史,各朝各代爭奪天下的過程中,都會伴隨著大量的人口損失,從來沒有例外。
非凡如此,除了人口的下降,新生國家的實力也會有很大程度的損失。
這就是為什么唐朝有渭水之盟,北宋有澶淵之盟,明朝朱元璋還弄出來了不征之國的根本原因。
到了近現代,這種影響就變得更大了。
比如說太平天國運動,它當然有積極的一面,而且還是主要的方面。
但也不能不看到這場運動的負面影響,整個太平天國運動中,按照后世的統計分析,華夏損失的人口大約在七千萬左右!
而伴隨著這些人口的損失,華夏的國力也受到了極大的消耗。盡管太平天國失敗了,可即便它當年能成功,它依然不可避免的要受到來自全世界列強的覬覦,一如現實中的滿清一樣。
因此,凡此種種,無不在給此時的李萬勝敲響警鐘。他面對的這個時代,跟以往任何時代都不同。
而如何既能推翻滿清的統治,又能讓國家實力不至于遭受太大的損失,這是一個極為復雜的問題,而且也是沒有什么先例可循的新問題。
這種新問題反應到現實層面上,其中之一就是李萬勝在這個時代進行的平分土地,根本無法完全照搬后世的方式,將地主和富農的財產直接充公,他只能拿走他們多余的土地。
而且,這個土地還不能變現,只能無償的分配給無地農民,從而帶來農業生產力的大幅度下降。
是的,你們看錯,分地之后農業生產力是會大幅度下降的!
這個不是李萬勝胡說八道的,這是有歷史依據的。
其實這個問題也不難想象,舉個例子:
比如說,以前一個小地主有五百畝地,家里不但有幾十把鐵鍬,耙子還有幾頭耕牛和幾副鐵犁。
有了這些工具,再加上十幾個長工就能保證糧食大豐收。
可是現在不行了,地主家的土地沒有500畝了,按照新政策,他家就只能保留30畝地,剩下的被無償分給了窮人,那么你要是這個地主,你會把你用不上的工具也送人嗎?
開玩笑,老子就是把牛殺了,把犁毀了也不會白白送給你!
那么面對這種情況該怎么辦呢?
兩種辦法:第一就是搶,依靠黑旗軍的軍事力量,直接將對方的生產工具充公,然后分配給窮人使用。
不過這種方式放在后世還行,可放在眼下,實在是行不通。
因為雖然通過軍事力量可以很快將這些東西弄過來,但想要讓這些東西發揮它們原有的作用,那這個問題可就太復雜啦。
比如,牛你得喂吧?這個讓誰來喂?不是自己家的不心疼,說不定用不了幾天就把牛給餓死了,餓病了,然后大家伙一起吃肉了。
鐵犁誰都想要,憑什么給他不給我?
什么?輪流使用?既然是公家的東西,那憑什么他要排在我前頭?
總之,農村問題紛繁復雜,李萬勝自認為沒有偉人的智慧,即便是有現成的作業可以抄,他都不一定能抄的好。
因此,這種方式他嘗試了幾個試點兒以后,自己就主動放棄了。
他一沒有這個智慧,二沒有這個時間,三也沒有那么多可用的干部,因此這個方案pass!
如果不能搶,那就只能租了。
可是租也有一個巨大的問題,那便是農民們沒錢啊!
之前就說了,很多人窮的就剩下一條命了,他們除了黑旗軍分給他們的一塊兒地,剩下的什么都沒有!
于是,租這個方案那就無從談起了。
如此一來,事情幾乎就陷入了一個死局。
這還僅僅是土地上的困境,在工業上,李萬勝同樣面臨一個發展困境,那便是無法將工業產能商品化。
說的通俗一點就是,他造的東西不好賣,不能給他換來大量的金錢。
看看他現在造的都是些什么?
鋼鐵,炸藥,大炮,火槍,卡車等等,幾乎都是在圍繞著軍事打轉的。
唯一一個軍民兩用的東西卡車,發動機還是“進口”的,現在根本沒有自產的能力。
可以說他現在的工廠里造的,除了幾樣鐵鍬鎬頭,就沒有幾樣能拿的出手的東西來!
如此一來,軍事戰爭搶到的銀子太少,搶到的資產大頭分了,剩下的不容易變現。
因此這個時候黑旗軍,幾乎就在破產的邊緣。
要不是李萬勝還能憑著兩個世界的貴金屬差價在勉力維持,說不定他真的就得以戰養戰了!
以戰養戰雖然能解決他大部分問題,但帶來的負面影響實在是太大了,那幾乎是敲骨吸髓般的抽取這個國家的一切人財物力,這對他的遠大計劃來講,無異于飲鴆止渴!
有此種種,到了這個時候,李萬勝是真的不想再擴張了,而且他也無力再擴張了。
真要是現在就把整個中原地區打下來,那他面對的問題要比現如今大上無數倍,他是真的沒有那個經濟實力的。
強行上的話,即便在軍事上他能取得巨大勝利,但在經濟上他非破產了不可!
而經濟上的破產,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政治上也會是夾生飯,那可就真的得不償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