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坐標中國作者名: 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本章字數: 708字更新時間: 2024-06-27 10:06:00
征山漠,讓“絲綢古道”煥新顏
“要是有一條新通道可以更快到達庫爾勒就好了。”做著牛羊肉生意的布倫加甫,經常要穿越天山往返于烏魯木齊與和靜縣,一次運輸費最少5000元,比一只羊都貴,路上還要走將近10個小時。若是到了冬天,大雪封路會讓他更加頭疼。
布倫加甫沒想過自己的期盼這么快就要成真。9月5日,中國交建宣布,在建世界高速公路第一長隧——烏尉天山勝利隧道進口端三洞順利穿越全線最大斷層,為隧道順利貫通和烏尉高速公路順利通車創造了良好條件。等到烏尉高速公路通車后,從和靜縣到烏魯木齊只要2個多小時,而且一年四季24小時都可以通行。
高寒天山的另一極,是干旱酷熱的沙漠。常年黃沙漫漫、天地混沌,風沙無孔不入,只能瞇著眼睛,嘴里、鼻孔里滿是沙塵,當地人常常笑稱“每人每年要吃一塊磚頭”。
就是在有著“死亡之海”之稱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極端的自然環境下,中國人建立起了世界上首條環沙漠鐵路線——環塔克拉瑪干沙漠鐵路線。其中,由中國鐵建負責全線勘察設計、軌道鋪設工作,以及近一半的線下工程的和若鐵路是這條鐵路線的最后一塊“拼圖”。
望天山,獨庫公路、巴里坤至哈密公路、烏尉高速公路分臥西、東、中三線,物暢其流的通衢大道讓絲綢古道煥新顏;觀沙漠,和若鐵路自2018年底正式開工建設到正式通車僅用時三年多,建設跑出加速度,鐵路在塔克拉瑪干沙漠“畫”了一個圈。
撫今追昔,方覺來路之多艱。從閉塞難行到四通八達,是因為我們太知道,經濟要發展,交通須先行;民生得改善,交通來開路。十年交通巨變,改寫了神州大地的時空格局,挺起了泱泱大國的發展骨架。
回望過去滄海桑田,展望明天征途漫漫。中國跨度,央企建造。實踐創造的中國跨度,將繼續刻錄進歷史的長河。
(中國新聞網 左宇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