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半月之前
- 大明:從天啟開始當(dāng)明君
- 鬼知道是誰的小號
- 2026字
- 2024-06-29 01:00:00
登基大典之上的朱由校,主要得去做的事情有二。
一,祭拜祖宗、告慰天地。
二,念一念改朝換代的文稿。
之后的事情,所做的主力,就換作了禮部。
朱由校僅需要在自己的椅子上坐好,且看著禮部的官員,如何忙活。
并等待后續(xù)的全部流程結(jié)束即可!
朱由校看著恭恭敬敬去做事的、去站立的所有人員。
一時之間,感慨萬千。
單在月余的時間內(nèi),大明一連駕崩了兩位皇帝,這確實給國家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傷害。
并且緊隨而來的,則是朝堂的眾人,開始借著新舊交替的“大好時機”,來為自己謀取利益了。
——紅丸、移宮等重大事故,一而再、再而三地發(fā)生!
而到了地方上呢。
遼東的野豬皮,正蓄勢待發(fā)地昂揚前進!
朱由校記得,明年雖然剛剛啟用天啟的年號,可努爾哈赤這個野豬皮的頭子,就要一舉攻入沈陽城了。
隨后,野豬皮們的進程,即勢不可擋了!
至于說中原地區(qū),也要面對已經(jīng)初顯端倪的小冰河時代和連年的旱災(zāi)了。
由此以致于,農(nóng)民的起義軍,滅了又起、起了又滅!
內(nèi)憂外患啊。
朱由校默默地嘆了一口氣。
這個時代,爛的稀碎!
大明帝國,風(fēng)雨飄搖!
不過,事已至此,朱由校還能怎樣呢?
且先靠著自己從后世帶過來的知識,用盡全力去使大明中興起來吧。
自中原至邊疆,再跨過海洋到極西之地!
朱由校皆要漢旗在這些個土地之上,迎風(fēng)飄揚!
------
登基大典的流程很多。
但這些個忙活,勞累的主要是底下的官員。
所以,朱由校倒也能扛得住。
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登基大典,終結(jié)結(jié)束。
“嗚、嗚、嗚。”
“嘟、嘟、嘟。”
鼓樂聲音,重新奏起。
只不過,結(jié)束的曲子卻是和開始的曲子,大不一樣了。
“踏、踏。”
朱由校邁著步子走在了離開祖廟的道路上。
途中,他回頭一望,看了來時的路子。
又正視了一下前方的去路。
萬歷四十八年,十月初六日。
十六歲的朱由校,御皇極門,即皇帝位。
天啟年華,正式開啟!
------
半月之前。
淮北地區(qū)(淮河以北)。
“娘,我肚子好餓啊。”一個幼童對著他的母親開口說到。
此二人雖說年對不大相同,可身子骨的狀態(tài),卻極其相似。
皆是骨瘦如柴的樣子。
“沒事兒的,待會兒就有吃的了。”母親安慰到。
“娘聽鄉(xiāng)里人說,前面就有草根、樹皮的了。”
“等到了那里,娘給你煮著吃啊。”周圍的草根樹皮,已經(jīng)全部被老百姓給吃掉了。
饑荒,實在勢大!
“嗯,我知道了,娘。”孩子弱弱地回到。
他們娘倆,已經(jīng)額了很長時間了。
他們娘倆,已經(jīng)記不清上一次吃飽肚子,是什么時候了。
他們娘倆,也不知道前方是否還有能吃的東西。
——只是聽人家說有,娘倆就朝前進發(fā)了。
同行著的其他災(zāi)民,抱有同樣的狀態(tài)和想法。
并且由于饑餓的作祟。
所有人前進的步伐,都十分緩慢!
------
半月之前。
淮南地區(qū)。
“有糧了、有糧了!”一群饑民對著漕河之上的船只,大聲呼喊道。
“可是這是漕糧啊。”另外的饑民遲疑道。
“上面都有著官兵守護。”
“若是我等上前去搶奪,恐丟性命!”
“怕什么!”最開始歡呼的饑民,面露兇狠道。
“人死鳥朝天!”
“搶到了糧食,就能活下去。”
“搶不到糧食,大不了被殺了!”
“反正這破爛世道,也沒有什么活的必要了。”
“能活一天是一天,一天都也活不了!”
說罷,船只剛一停靠岸邊。
一群饑民就沖了上去。
“爾等膽敢如此?!?”官兵瞧次情景,即刻發(fā)怒道。
企圖驚嚇退饑民。
可惜,事不遂愿!
不過——
“啊、啊、啊!”饑民受死的聲音,接連響起。
饑民雖多,可船只和其上的官兵,也不在少數(shù)啊!
而且,官兵們武器裝備精良,饑民們只有一身蛋白質(zhì)!
孰強孰弱,一清二楚。
終于,在無數(shù)個死亡的威脅下,饑民們?nèi)套×诉M食的欲望,退卻了下去。
------
半月之前。
應(yīng)天府。
“探查清楚了嗎?”楊嗣昌問到。
“探查清楚了。”師爺回到。
“淮南、淮北,皆有饑荒。”
“并且......”
“并且怎樣?”楊嗣昌急道。
“并且今日我出去辦事的時候。”師爺說道。
“眼見著糧價立即由一斗米,一百錢,升至了一斗米,一百零五錢的地步!”
“而周遭的地區(qū)也傳來消息說,糧價亦上升了不少!”
“以及,就這種價錢,米店內(nèi)斗不大愿意供米了。”
“價錢如此之高,米店不趁機賺錢嗎?”楊嗣昌問到。
“米店內(nèi)也無米了!”師爺說出了實情。
“更何況在大街上,已經(jīng)有人在聚眾鬧事,企圖搶奪大戶的糧食了!”
楊嗣昌聞言,震驚了。
要出亂子了。
“你即刻去往府衙,命衙內(nèi)有司緊急聚合,片刻之后,我即趕往府衙。”
“記住,要快!”
楊嗣昌催促道。
師爺?shù)昧肆睿o急離開。
然后,楊嗣昌才是寫起了一封折子。
饑荒的事情大了。
搞不好要出亂子。
——民以食為天,老百姓說不定要造反!
他得趕快給朝廷上到折子!
------
泰昌年間結(jié)束、天啟年間開始的第一個晚上。
朱由校有些睡不著覺了。
他好像,失眠了?
朱由校坐起身子來,看著四周的光景。
他此時正身處于皇帝的居所,乾清宮內(nèi)。
而四周的燭光,飄忽不定,不太顯眼,遠沒有收拾的燈泡來得明亮。
這......乾清宮,真有那么好?
朱由校質(zhì)疑了。
可是如果不夠好的話,西李選侍等人,又為什么會如此熱衷于此地呢?
沒等朱由校的惆悵增加多少。
一陣陣急促的、輕輕的、稀碎的腳步聲,由遠及近地傳入了他的耳中。
朱由校心思一動,來人應(yīng)該是他的侍讀太監(jiān),王安吧。
此時此刻,也就只有他才敢大半夜的來過來找自己這個新任的大明皇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