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兄,看劍!”
劉辯一個橫掃,揮劍斬向對手。
對手并不慌亂,一閃身便躲了下來。
“史侯,近來怎么如此喜歡練武了,之前你明明對此不感興趣啊?”
說話之人不是他人,正是劉辯的表哥,他舅舅大將軍何進的長子何咸。
劉辯收起木劍扔給一旁的侍衛,接著在下人手中接過毛巾,擦了擦汗。
“如今天下紛亂,內有太平道作亂,外有鮮卑等蠻夷蠢蠢欲動,父皇憂心不已,作為兒子的當然早做準備,要為父分憂了。”
劉辯嘴上說的正義凜然,可他心中明白,亂世就在眼前,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皇子,就是權臣案板上的一塊肉罷了。
自己苦練武藝,別的不說,等董卓手下來時,“奪其劍,殺數人”,史書上給一句“少雄壯”,不過分吧,這樣也不枉費他穿越走這一遭。
既然上天給他重活一世的機會,那么他這一世,必當全力而為,不留遺憾!
如今他的舅舅是大將軍,武將之首,如此得天獨厚的條件,當然要抓住。
何咸也把木劍交給下人,他倒是沒流什么汗,甚至可以說是氣定神閑。
他笑著說道:“殿下何必擔心,有我父親在,定可保大漢江山無虞。”
聽到這話劉辯有點無奈,歷史上最大的一個雷就是他這個舅舅何進了,要不是他的騷操作,東漢還真不至于亡的這么快。
劉辯看著何咸,嗔怪道:“怎么又叫我殿下了,咱們表兄弟親如一家,叫我史侯便好。”
何咸聞言笑著答應。
這時,府門外一名內侍走到劉辯近前。
行了一禮,隨后說道:“殿下,宮里傳話,皇后娘娘讓殿下速速進宮。”
劉辯看著面前躬著身低著頭的內侍,看似隨意從懷里一掏,然后上前將內侍扶起,順勢將手中之物遞到了內侍手中。
“公公免禮,母后她有說是什么事兒嗎?”
“皇后娘娘并未說明。”
劉辯接著問道:“母后她心情如何?”
這個問題內侍自然是能說的,他摸了摸手里的銅錢,然后低聲說道:“娘娘的心情似乎不好。”
“多謝公公了,請公公在門外稍待片刻,我隨后便來。”
接著劉辯轉過身對著何咸說道:“表兄,母后喚我,我就不等舅舅了,等舅舅回來后,麻煩表兄替我帶聲好。”
何賢笑著點頭,“史侯盡管前去,等父親回來,定為史侯帶話。”
說完,劉辯將手中毛巾交給下人,轉身往府外走去。
何賢看著劉辯離去的背影,緩緩點頭。
不久之后,何進從軍營返回家中,何賢立馬來到何進的房間。
“吾兒這么著急來見我,所謂何事啊?”
何賢說道:“父親大人。今日史侯他來了,臨走讓我給您帶聲好。”
“是這小子啊,禮數倒是周道,就是不知怎地,最近總喜歡往府上跑,之前他明明不怎么來的。”
“是啊,史侯他最近好像迷上了武藝,有事無事就來找兒練劍。
不僅如此,還時不時的邀府上的侍衛切磋,高興了便賞些銅錢酒肉,現在侍衛若是見史侯來了,都非常高興。”
“哦?”
這個消息何進還是第一次聽說,他捋著胡須思考片刻說道:“我這外甥倒是有些他舅舅的風范了,哈哈哈。“
何進捋著胡須,哈哈大笑,他就是出了名的善待士卒,聽到何賢的話,也沒多想,只覺得是外甥受到了舅舅的影響。
何賢見父親完全沒理解自己的意思,接著說道:
“父親可知為何史侯今日沒來親自道別?”
今日并不是劉辯第一次來何進府上,是他穿越半個月以來,有事沒事兒就來拜訪。
經常一待就是一天,沒吃完晚飯是絕對不會走的。
何進也覺得奇怪,這小子今天怎么沒吃飯就走了。
“那是為何啊?”
“是皇后娘娘召見。”
“是我那妹子啊,這很正常啊,若是等我回來,宮門都關了,他哪有時間道別。”
“父親,我說的不是這個,今日內侍來時,我看見史侯他偷偷塞給內侍財物,打探消息。”
這句話一出口,果然引起何進的注意。
“是你教他的?”
“并不是孩兒所為。”
何進又捋起胡須來,喃喃道:“這倒是有點意思了。”
——————————————
小半個時辰之后,劉辯終于到達長秋宮。
“兒臣拜見母后。”
劉辯恭敬的行禮道。
“哼!”
一聲清厲的聲音傳來。
劉辯在潛意識作用下就覺得膝蓋一軟,當場就想跪下認錯。
他心道這原身怎么誰都怕啊!他立馬壓制住潛意識,穩住身體,說道:
“母后這是怎么了,是誰人惹母后生氣了?”
何皇后愣了一下,這才幾日不見,這孩子怎么還學會裝傻了,換做平時此刻應該已經跪下請罪了。
“昨日你父皇召你,都問你什么了,說給我聽。”
于是劉辯將昨日對話給和母后講了一遍。
何皇后聽完倒是也沒聽出什么問題。
她用疑惑的眼神看著眼前的劉辯。
“你昨日真是這么說的?”
這時劉辯上前抓住母親雪白的手,盯著母后的眼睛。
“兒臣哪敢誆騙母后啊,兒臣昨日確實是這么說的,張讓可以作證。”
見劉辯突然上前,何皇后就是一愣,心想這孩子平時與自己并不十分親近,今日怎么轉性了。
所以也就沒躲,任由劉辯握著自己的手。
甚至劉辯真誠的眼神反而讓何皇后臉皮發燙,有些不好意思了。
何皇后用另一只手輕輕拍打劉辯的手背,語氣也溫柔了不少。
“好了,母后信你還不行嗎。”
劉辯心中就是一喜,他這位母后,漂亮是真漂亮,好哄也是真好哄啊!
接著劉辯從何皇后得知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原來,今日母后召他前來的原因是因為張讓的密信。
何皇后還將密信拿給劉辯觀看。
只見一段錦布上寫著:“帝曰:子不類父,如之奈何。”
看到這簡短的一行字,劉辯也是一驚。
立馬想到昨日父皇問他的那個問題,他此時已經意識到是他答錯了!
注:《后漢書·卷十下·皇后紀第十下》:家本屠者,以選入掖庭。長七尺一寸。生皇子辯,養于史道人家,號曰史侯。拜后為貴人,甚有寵幸。性強忌,后宮莫不震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