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暗流涌動(一)
- 穿越崇禎:從大廈將傾到逆轉乾坤
- 天舞龍蛇
- 2251字
- 2024-08-22 17:40:00
崇禎元年六月初九,奉天殿內金碧輝煌,龍柱雕梁,氣勢恢宏。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透過琉璃窗,在大理石地面上投下斑駁的光影。百官們身著朝服,陸續進入殿內,在各自的位置上肅立,等待著崇禎帝駕臨。
這是崇禎從遵化城回到北京后的第一次早朝。
空氣中彌漫著一股凝重的氣氛,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些許疲憊和憂慮。
隨著一陣清脆的鐘聲,崇禎帝緩步走入大殿,身著黃色龍袍,頭戴冕旒,威嚴而不失沉穩。他在龍椅上端坐,環視著下方的群臣。
侍立在崇禎旁的太監王承恩高聲宣布:“早朝開始,諸位大人,如若有本奏,速速啟奏!”
百官們面面相覷,似乎在等待著誰先站出來。
這時,都察院御史李邦華從人群中走出,躬身說道:“陛下,臣有一本奏折,請恕臣冒昧!”
崇禎凝視著李邦華,沉聲問道:“李愛卿,所奏何事?”
只聽李邦華鏗鏘有力地說:“臣要參奏魏忠賢魏公公,在陛下被困遵化城之時,竟然資敵,實乃不忠不義之罪!”
此言一出,滿朝嘩然。侍立在崇禎身旁的魏忠賢臉色大變,正欲站出辯解,卻被崇禎揮手制止。
崇禎面色凝重,緩緩說道:“李愛卿,竟有此事?請詳細說與朕聽。”
李邦華恭聲道:“稟陛下,據臣調查,您被困遵化城時,魏忠賢曾私自組織糧車,聲稱是要馳援遵化。但這些糧車在半路上大部分被后金騎兵劫走,成了敵人的軍糧。此舉無異于資敵,罪不可恕!”
崇禎聽罷,心中怒火中燒,但他并未表露于色。
事實上,魏忠賢組織的糧車是分批運往遵化的,雖然大部分糧食被后金騎兵劫掠,但仍有少量糧食到達了遵化。
這點糧食雖然無法真正緩解遵化城內的糧荒,但卻給予了被困在城內的崇禎以信心和希望,使他忍住了沒有使用天花這個兩敗俱傷的最后手段。
而朝廷組織的官方糧車,卻是在和平協議已經談妥,后金騎兵撤離之后才姍姍來遲。
對此,崇禎心中雖有憤懣,卻并未表現出來。
他故作不解地問道:“李愛卿,依你之見,魏忠賢此舉,是存心資敵?”
李邦華回復崇禎說道:“陛下,無論魏忠賢是否有意,但他所做的行為,就是資敵。為了我們大明的安危,陛下,不可不察啊。“
這時,內閣首輔韓爌站了出來,似乎是為魏忠賢辯護:“陛下,臣認為李邦華將此事說得太過了。魏忠賢魏公公只是缺乏行政經驗,所以好心辦壞事罷了。”
崇禎坐在龍椅上,若有所思地看了看魏忠賢。
正在這時,時任工部員外郎的吳淳夫從群臣中站了出來,大聲說道:“陛下,臣認為首輔大人所說并無道理。”
吳淳夫,曾是閹黨“五虎“之一,官至工部尚書,正二品,掌管全國屯田、水利、土木、工程等相關事宜。崇禎繼位后,為了打壓魏忠賢的閹黨勢力,將其降為了工部員外郎。
此刻,崇禎暗自松了口氣。
因為就在剛才,他還在猶豫要不要親自下場反駁李邦華和韓爌。
他對吳淳夫說道:“吳愛卿,你有什么看法,說與朕聽聽。”
吳淳夫昂首挺胸,義正辭嚴地說道:“如果說魏公公只是好心辦壞事,那有些人就是以辦好事為借口,拖延援助在遵化城中的陛下,讓陛下處于危險的境地啊。”
他這番話,直指韓爌等人在崇禎被圍困遵化時,未能及時組織有效救援,甚至可能存在故意延誤之嫌。
這無疑是在暗諷韓爌身為首輔,卻不忠不智,難辭其咎。
韓爌聞言,臉色頓時變得煞白。
他怎么也沒想到,吳淳夫竟敢當著滿朝文武,公然質疑自己的忠誠。
韓爌面對吳淳夫的質疑,急忙向崇禎辯解道:“陛下,臣知道您與后金在遵化糾纏的時候,第一時間就開始組織糧草和護送糧草的兵馬,希望能幫助陛下取得勝利。哪知道陛下英明神武,很快就將后金軍隊逼退。此非老臣不力,請陛下明察啊。”
崇禎靜靜地聽著韓爌的解釋,心中卻是五味雜陳。
他知道,在這件事上,魏忠賢和韓爌都沒有錯。
面對問題,解決方法只有去嘗試,才知道管用與否。
然而,東林黨卻借此機會大肆打壓魏忠賢,這就不對了。
崇禎雖然對閹黨頗有微詞,但也不愿看到朝中黨爭愈演愈烈。
崇禎看著韓爌,意味深長地問道:“韓愛卿,這李邦華的奏折,朕是接還是不接呢?”
韓爌斟酌著回答:“陛下,臣認為李邦華身為御史,自有其監察之職。陛下身為明君,自然需兼聽則明。”
崇禎向身邊的太監王承恩示意,讓他將李邦華的奏折呈了上來。
然后,他又問韓爌:“韓愛卿,你作為首輔,今天早朝可有什么奏本需要呈上來的?”
韓爌猶豫了一下,接著從袖子里掏出一個奏本,謹慎地說:“陛下,臣的確有個奏本,但不知是否該呈上來。”
崇禎挑了挑眉,說道:“韓愛卿,你是首輔,有話直說,講來與朕聽聽。”
韓爌深吸一口氣,說道:“陛下,臣看了您與后金簽訂的和平協議,認為這份協議有紕漏,不應當被執行。”
崇禎眉頭一皺,問道:“韓首輔,有何紕漏?”
韓爌解釋道:“陛下,您在和平協議里寫道,是因為大明和后金兩國常年征戰,所以上天未來三年內會降天災,北方大寒,南方大旱,以懲罰兩國。為此,兩國應當和平相處,共同面對。”
崇禎裝作不解,問道:“這有什么問題嗎?”
韓爌堅定地說:“陛下,臣看了這份協議后,專門詢問了欽天監,是否能推演未來三年的天氣。欽天監說無法做到。如果后金今年冬天沒有大寒,他們以此為由撕毀協議,打我們大明一個措手不及,那該怎么辦?”
崇禎心中暗自思忖:“難怪韓爌剛才欲言又止,原來是準備架好大炮對準朕。看來,朕選的這個首輔當真是好生厲害啊。”
崇禎作為一個穿越者,憑借所讀史料,自然知道因為進入了小冰河期,接下來的三年,天氣將是北方后金地區大寒,而大明這邊則會遭遇大旱。
身為皇帝,崇禎深知自己必須維護天子的威望。
然而,韓爌的質疑無疑是在打擊他的權威。
盡管這份與后金的和平協議只是一紙文書,但卻是崇禎帶著御林鐵衛,用生命換來的。
這份協議可以給百姓帶來希望,穩定人心。
崇禎陷入了沉思,開始思索該如何應對這位自己提拔上來的內閣首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