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美是如何誕生的
  • 孫周興
  • 1947字
  • 2024-06-26 13:47:09

前言

本書(課程)最早的名稱是《西方詩學》,當時我深受海德格爾的影響,更偏向于使用亞里士多德的“詩學”概念,以為后形而上學的思想要放棄傳統形而上學的概念,“藝術”和“哲學”這樣的專名也屬此列。海德格爾后期不再說“藝術”與“哲學”,而是喜歡說“詩”(das Dcihten)與“思”(das Denken),兩者都是動詞/動名詞。海德格爾的想法并非無理,而是基于新思想的要求,但現在看來,這種要求顯然過于拘泥和嚴苛,不利于學術性寫作和交流。主張一種新哲學,也未必就要棄用“哲學”之名吧?所以,我現在把這本書定名為《藝術哲學》了。

如今我雖然沒有放棄“詩學”之名,但越來越喜歡“藝術哲學”這個名詞了。比較而言,另一個更流行的名稱“美學”可能是更不合適的,因為它在起源上是一個知識論/認識論的名稱,但我也并不堅定地反對“美學”,認為不妨在寬泛意義使用之。在本書中,我差不多在同等意義上使用“詩學”“美學”“藝術哲學”(甚至“藝術理論”),這就是說,我并不想糾纏于這些名稱之間的細微差異。不過,我總體上傾向于分別使用“古典詩學”“近代美學”和“現當代藝術哲學”。

與坊間常見的美學史教材的編寫方式不同,本書沒有嚴格按照傳統的歷史分期(古希臘、羅馬到中世紀、文藝復興、近代、現代等)來編寫,而是嘗試把歷史敘事與問題邏輯結合起來,以藝術與哲學的關系為主線,梳理西方藝術哲學的歷史,把藝術哲學史簡化為古典詩學、近代美學和現當代藝術哲學三個階段,并且把關注的重點放在兩端,即古典詩學和現當代藝術哲學。本書共八章:古典詩學/古典藝術哲學二章(“藝術與哲學”“藝術與自然”)、近代美學/近代藝術哲學三章(“詩性與知性”“經驗與超越”“啟示與審美”)、現當代藝術哲學三章(“美感的暴力”“藝術與真理”“后哲學的藝術”)。

本書同時也希望簡化藝術哲學的問題,抓住傳統西方藝術哲學/美學的三個基本范疇即“創造”(poiesis)、“美感”(aesthesis)、“陶冶”(catharsis),以及與此相應的三個原則即“形而上學原則”“審美原則”和“道德主義原則”,據此來梳理藝術哲學的問題結構,探討當代藝術哲學的基本處境和基本問題。即便在古典和近代藝術哲學的討論中,本書也努力貫徹“以今釋古”的闡釋方法和原則,問題優先,而不再拘泥于歷史細節。本書以當代哲學(特別是現象學和實存哲學)和當代藝術(特別是博伊斯的“擴展的藝術概念”)為背景,著眼于20世紀新文化格局中藝術與哲學之關系的重構,試圖超越傳統美學概念,形成新藝術哲學之思。

因此,本書設計了三項目標:一、通過對西方藝術哲學史重要節點的研討,獲得關于藝術哲學之歷史階段及階段性特征的總體理解;二、通過把握藝術哲學的問題邏輯,形成藝術考察和研究的問題意識及學術視野;三、通過研討,加深關于當代藝術的理解,以及有關未來藝術之可能性的探測。

顧名思義,“藝術哲學”就是關于藝術的哲學或關于藝術的理論探討。但藝術需要哲學嗎?藝術學院需要講理論嗎?藝術專業的學生需要學習哲學,了解藝術理論、詩學或美學之類的嗎?這是我在多年來的《藝術哲學》課程教學過程中經常被追問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也就是藝術與哲學的關系問題了。在常識中,藝術與哲學的對立已經根深蒂固了。老輩哲學家們的說辭也加強了這種對立感。維柯早就斷言:詩性與知性相對立,感受強則理論弱,理論強則感受弱,兩者是不可能共生共長、相互促進的。尼采在《悲劇的誕生》中曾提出一個反方向的問題:搞音樂的蘇格拉底是可能的嗎?或者也可以問:“理論人”蘇格拉底還可能搞藝術嗎?尼采給出的答案也是否定的。

如果我們現在來問,藝術家需要哲學嗎?搞藝術的可能搞哲學嗎?反過來問,搞哲學的可能搞藝術嗎?那么,我們提問的處境明顯已經不同于尼采當年,更不同于維柯時代了。恰恰差不多從尼采開始,并且經由尼采,時代風貌大變,藝術與哲學的邊界開始模糊了;其實,尼采本人就屬于重構藝術與哲學關系的先導者,并且把兩者之間關系的調適和重塑理解為時代文化變局的核心問題。在此我們更用不著提更后來的,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的當代藝術了——在我看來,當代藝術的主體正是觀念藝術;在當代藝術/觀念藝術中,發生的竟是以藝術之名向哲學的進攻和蠶食。在今天,誰還能說運用觀念只是哲學的事了?誰還能說藝術與觀念無涉,甚至藝術與觀念對立呢?

如若這樣,我們就必須認為,“藝術哲學”不但對于藝術家或者藝術專業人員來說是必需的,而且對于哲學家或者哲學從業人員來說也是必需的。說到底,藝術是每個人的,哲學也是每個人的。尼采說得最妙,他說自己的“總任務”是:“表明生活、哲學和藝術之間如何能有一種更深刻的和意氣相投的關系。”(1)尼采的這個“總任務”應該也是《藝術哲學》課程和教材的根本任務。


(1) 尼采.哲學與真理:尼采1872—1876年筆記選[M].田立年,譯.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3:164.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乐市| 黄浦区| 九寨沟县| 淳化县| 仁化县| 深州市| 巴南区| 阿克苏市| 涡阳县| 舞阳县| 乐昌市| 罗甸县| 甘南县| 宝坻区| 荣成市| 琼结县| 镇沅| 乐亭县| 裕民县| 塔城市| 嘉义市| 桐梓县| 威远县| 达州市| 英山县| 晋江市| 定州市| 宜兰市| 济阳县| 浮梁县| 滨海县| 临猗县| 高安市| 美姑县| 广灵县| 思南县| 冀州市| 获嘉县| 出国| 泾阳县| 平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