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春秋(全7冊)
- 賈志剛
- 5091字
- 2024-06-26 13:30:34
第四章 烽火戲諸侯
姬服五歲的時候,周幽王給了他一份大禮——太子,而褒妃也同時得到一份大禮——王后。
從山里的小土妞到周朝的王后,褒妃——這個時候應(yīng)該叫褒后了,褒后走過了一條成功的人生之路。
“夫人,這下可以放心了吧?”周幽王高興了,這下算是了了一樁心事。
“放心了。”褒后說,可是沒有笑。
褒姒不笑,褒妃不笑,褒后還是沒有笑。
“你為什么還不笑?”
“我笑不出來。”
“為什么還笑不出來?”
“我也不知道,大概這件事情在我的意料之中吧。”
周幽王有些失望,這樣的事情褒后都笑不出來,什么能讓她笑出來呢?
其實,褒后不是不想笑,她是真的笑不出來。她發(fā)現(xiàn),兒子越長大,就越不像自己,也不像周幽王,而是像小褒子。一方面,她擔心會東窗事發(fā);另一方面,周幽王老了,干什么都力不從心了,因此褒后更加想念小褒子。
7
褒后的一酷到底令周幽王徹底傾倒,就如歌中所唱的“你主宰,我崇拜,沒有更好的辦法”。周幽王決定把自己的人生目標鎖定在“博褒后一笑”上。
許多人可能以為周幽王很無聊,其實不然。作為天子,周幽王其實很苦悶,因為他從來不懂得給別人帶來快樂才是人生最大的快樂。而褒后恰恰為他提供了這樣的機會,讓他能夠體會到一種從來沒有過的快樂和成就感。
如果他愛人民能夠像愛褒后一樣,那他不是一個偉大的天子嗎?
“褒子,褒子。”褒后在夢中喊道。周幽王被驚醒了:包子?褒后一定是在夢中想吃包子了。
周幽王輕輕地起身,他要給褒后一個驚喜。
早上,褒后醒來的時候,還沒有睜開眼,就聞到一股香味。睜開眼看,她驚呆了,床邊竟然擺了十幾籠包子,豬肉的、茴香的、蘑菇的,等等,一應(yīng)俱全,而周幽王正用得意的目光看著她。
“放包子在這里做什么?”褒后問。
“你做夢直喊包子,我就知道你想吃包子了。”周幽王說。
褒后笑了,苦笑,還不如不笑。不錯,她是夢見了褒子,可不是吃的包子,而是小褒子哥哥。看著眼前的包子,褒后的憂思只能更深。
周幽王并不氣餒,他知道,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很快,一個宮女報告說兩年前她不小心撕裂了自己身上的綢衣,那個聲音很怪,褒后當時好像笑過。
周幽王大喜,立即讓人去庫房取來成捆的綢緞,讓幾個力氣大的宮女趁著褒后不注意的時候撕裂。一捆綢緞被撕得粉碎了,褒后還是不笑,后來不僅不笑,而且一聽到那聲音就皺眉頭。
《史記》記載:“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萬方,故不笑。”看見沒有,周幽王想了成千上萬的主意,褒姒就是不笑。有錢、有權(quán),知道疼人,還千方百計地逗老婆開心,多好的老公啊,這樣的大款,今天多少人想傍啊。
周幽王實在無能為力了,怎么辦?這個時候,他想到了最后一個辦法。
周幽王想到了懸賞。
靠綁架,周幽王得到了美人,現(xiàn)在,來看看懸賞的力量。
周幽王曉諭宮內(nèi)外,若是有人有辦法讓褒后笑,重賞千金。
終于,一個人想出了一條妙計。這個人是誰?太宰虢石父。
“大王,我有辦法。”虢石父是個很聰明的人,周幽王一直很欣賞他。
“你有什么辦法?速速講來。”周幽王問。
“大王,我這計策雖好,可是興師動眾,不知大王認為值得否。”虢石父先賣個關(guān)子。
“當一個男人真的愛上了一個女人時,做什么他都愿意。若是能讓褒后開口一笑,別說興師動眾,就是送半個江山出去,也不在話下。”
虢石父笑了,沒想到周幽王還真是個情種。
“大王,當年先王為了防備西戎入侵,在驪山之上建了烽火臺,每隔二十里一座,直達諸侯國,一旦有賊寇入侵,立馬點火,附近諸侯見到烽火,星夜起兵來援。如今天下太平,烽火臺好久不用了。大王可以和褒后去驪山游玩,夜舉烽火,諸侯必然急急忙忙來救,來了卻沒有賊寇,一個個都得傻眼,褒后見了,必然開心大笑。”虢石父想象那個場景,忍不住自己笑了。
“好主意。”周幽王大喜,當下賞賜五百金給虢石父,約定事成之后再給剩下的五百金。
后人都說周幽王壞,說句公道話,若是沒有虢石父這樣的“聰明人”,周幽王能壞到哪里去?
三天之后,月朗星稀,萬里無云。虢石父特意挑了一個好日子,以保證烽火能夠傳遞出去。
一切準備妥當,周幽王起駕,帶著褒后從鎬京出發(fā)直奔臨潼。來到驪山腳下,有轎子接著,上到山上。山上有座驪宮,虢石父早已備好宴席,并有胡姬歌舞。
看著天色黑下來,這邊開宴,那邊點火。烽火臺上,火焰騰騰,別說二十里,就是五十里外也看得清清楚楚。于是,二十里外的烽火臺也連忙舉火,一一傳遞,就像奧運火炬?zhèn)鬟f一樣,一直傳到了東西南北各路諸侯那里。
都城有難,中央有難,天子有難。四面的諸侯看到烽火起來,立即進入一級戰(zhàn)備,正在吃飯的扔下飯碗,正在大便的提起褲子,有的諸侯國國君親自帶隊,有的派出最精銳的戰(zhàn)車,大家奔向同一個目的地:鎬京。
在將近三千年前,沒有柏油馬路,沒有帶輪胎的車輪,諸侯們從各地奔向鎬京,那絕對不是輕松的旅途。
午夜狂奔,星星引路,諸侯們?yōu)榱耸裁矗克麄優(yōu)榱艘粋€信念:保衛(wèi)祖國,保衛(wèi)中央,保衛(wèi)周幽王。在數(shù)百里的范圍內(nèi),煙塵四起,車馬轔轔,人喧馬嘶,旌旗搖動。
天亮時分,距離最近的秦國軍隊第一個趕到。他們先到了鎬京,發(fā)現(xiàn)沒有敵人,聽說周幽王在驪山,于是馬不停蹄直奔驪山。
驪山腳下,這里的黎明靜悄悄,山上烽火在燃燒。敵人去了哪里?秦軍氣喘吁吁,來回亂竄。正在此時,東面又有一支諸侯軍隊殺到。兩支軍隊相會,你問我,我問你,大家都是干瞪眼。
還沒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北面一支諸侯軍隊殺到。三支軍隊會合,傻乎乎地,誰也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驪山腳下亂成一團。
“咚咚咚,咚咚咚。”驪山上鑼鼓齊鳴,火光之中閃出一個人來。誰?虢石父。
“喂,沒你們事,你們回去吧。天子沒事,點烽火逗你們玩。”虢石父的嗓門不小,大家都聽得清清楚楚。
山下亂了營了,跑了一晚上的諸侯軍隊個個傻眼,大眼瞪小眼,像被耍的猴子一樣垂頭喪氣,繼而罵罵咧咧,呼兄喚弟,氣急敗壞地走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褒后笑了,終于笑了。
那一天褒妃笑了好幾回,因為斷斷續(xù)續(xù)還有十多個諸侯國軍隊前來保衛(wèi)都城。
周幽王非常高興,立即兌現(xiàn)了剩下的五百金。
千金買笑,這個成語就從這里而來。
不過這里的“金”并不是金子,而是銅。
從那之后,周幽王不斷地點火,馳援的諸侯軍隊越來越少,逐漸誰都不肯來了。
《史記》中記載:“幽王說之,為數(shù)舉烽火。其后不信,諸侯益亦不至。”
8
俗話說: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
轉(zhuǎn)眼間,到了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
太子宜臼被廢之后,就在姥爺家里無所事事。八年過去了!八年哪,人生有幾個八年?宜臼很郁悶。
姥爺申侯同樣郁悶,女兒進了冷宮,外孫又在自己這里待業(yè),兩代人就這么毀了。
盡管郁悶,但是胳膊擰不過大腿。怎么辦?忍吧。
終于,機會來了。什么機會?第一,由于動不動就點把火玩弄大家的感情,諸侯都已經(jīng)很討厭周幽王了;第二,犬戎國主派人來了,說想做點兒易貨貿(mào)易。
犬戎生活在周的西面,是野蠻民族。犬戎是游牧民族,生活要素簡單,但是對于周朝的各種生活和生產(chǎn)物資十分羨慕,而且非常需要。通常情況,他們想跟周朝做易貨貿(mào)易,但是周朝不愿意跟他們打交道。換不到怎么辦?搶。犬戎是馬上民族,剽悍而且騎術(shù)高超,因此他們常常到邊境來搶劫。但是,由于人數(shù)上的劣勢和戰(zhàn)術(shù)上的落后,犬戎也不敢太過深入,往往是搶一點兒就跑。
申國在今天的陜西省眉縣,在鎬京的西面,與犬戎很近,平時也有些往來。
申侯搞了一個策劃,他自己覺得這是個萬無一失的策劃。
具體的內(nèi)容是這樣的:聯(lián)合犬戎進攻鎬京。為什么要聯(lián)合犬戎?因為周朝的諸侯沒人會進攻鎬京。那么,合作雙方的利益怎么體現(xiàn)呢?犬戎的利益是他們可以在鎬京隨意搶劫。申侯自己的好處在哪里?在于可以殺死褒后母子和虢石父等奸臣,這樣宜臼就可以當回太子,申后也就可以當回王后。
有什么風險呢?申侯根本就沒有去想風險。
這幾乎是一個完美的策劃,可是,申侯忽略了一點:犬戎的信用等級很低,常常不按合同執(zhí)行。
申侯派了使臣給犬戎國主傳了個口信,傳達了這個策劃的內(nèi)容。
犬戎國主很高興,就像財主的兒子來請強盜一起搶財主,強盜能不高興?犬戎國主心想:你不來請我們還想去呢,如今來請,傻瓜才不去。
兩人約好了時間,犬戎國主親領(lǐng)一萬五千人,都是能征善戰(zhàn)的戰(zhàn)士,浩浩蕩蕩地向鎬京進發(fā)。與此同時,申侯起戰(zhàn)車一百乘,也是親自領(lǐng)軍,與犬戎軍隊在鎬京會合。
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外族入侵就這樣發(fā)生了。申侯則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漢奸,準確地說,應(yīng)該叫“周奸”。
申戎聯(lián)軍來到了鎬京,早有哨探發(fā)覺,急忙報知周幽王。周幽王大驚,于是立即召開御前緊急會議。那時候,周朝已經(jīng)許多年沒有打仗了,現(xiàn)在是鬼子進村,漢奸領(lǐng)路,堪稱黃金搭檔,怎么辦?
“點火吧。”虢石父只有這個主意。
快馬上驪山,立即點烽火。
那一天風和日麗,晴空萬里,還微微吹著西風,驪山烽火狼煙一起,一百里之外都能看見。
申戎聯(lián)軍并沒有立即攻城,他們也在看烽火。他們擔心,如果現(xiàn)在攻城,就算攻進去,諸侯援軍一到,自己就被反包圍了,到時候想跑都來不及。所以,申戎聯(lián)軍是圍而不打,萬一諸侯援軍到了,立馬就跑。
三天過去,諸侯未發(fā)一兵,申侯笑了:“女婿啊,叫你玩邪的,傻了吧?”
城里亂了套,救兵不到,怎么辦?
“老虢啊,當初烽火戲諸侯的主意是你出的,如今諸侯都不來了,你出城迎戰(zhàn)吧。”周幽王要派虢石父出戰(zhàn)。
“這……這不行啊,我哪會打仗呢?我出去也是送死啊!”虢石父不敢去,他說的倒是實話。
“死怕什么?你不是說做鬼也幸福嗎?”
“我……我還是更喜歡做人一些。”虢石父厚著個臉皮,就是不肯去。
周幽王也沒辦法,只好下令堅守。
攻城集結(jié)號吹響——羊角號。
犬戎軍開始攻城的時候,申侯正在大便,大便完站起來,城頭上的旗幟已經(jīng)換成了犬戎旗幟。
狼入羊群會怎樣?放羊為生的犬戎最知道。現(xiàn)在,他們自己就是狼入羊群。犬戎軍生在荒蠻之地,何時見過大周國都的繁華?進了鎬京,看什么都是稀世珍寶,看什么都是高科技,看什么都是奢侈品,什么都搶,見人就殺。申侯軍隊隨后進城,這時候申侯發(fā)現(xiàn)麻煩了,原來這幫放羊的如此野蠻。申侯急忙勸阻,這時候誰聽他的?
周幽王其實可以不死,他只是犯了錯誤。為什么這樣說?因為其實沒有人非殺他不可,犬戎只想搶東西,申侯只想殺褒后母子。
周幽王的身邊只有鄭桓公姬友,他是周幽王的親叔叔。大難當頭,還是親叔叔靠得住。
“大王,如今四面都是犬戎軍,硬闖不行。我假扮成大王去引開敵人,大王混在平民中逃走。”姬友建議道。這一招叫作替身法。
“不,寡人是堂堂周朝天子,丟不起這個人。”周幽王雖說昏庸,但也挺有骨氣。
“那大王趕快上車,我保護你殺出去。”姬友可不是吃干飯的,雖說年齡大點兒,武藝卻十分高強。
“不,叔父,我不能只顧自己。要走,褒后和太子也要一起走;要死,我們也要死在一起。”周幽王斬釘截鐵地說,他不能扔下老婆孩子。至于申后,他已經(jīng)忘了。
“大王,社稷為重啊,這個時候了,還要兒女情長?”
“不,沒有了褒后,要社稷還有什么用?備車,我要帶著他們一起走。”周幽王說得堅決,讓姬友竟然也有些感動起來。
姬友令人備了車,周幽王一家三口上車。姬友上了戰(zhàn)車,率著剩下的二三十個衛(wèi)士,親自執(zhí)戟保護,往東門殺去。
姬友是個驍勇善戰(zhàn)的猛將,再加上犬戎兵猝不及防,竟然給他保著周幽王殺出東門去了。犬戎國主原本也不想追了,偏偏申侯口口聲聲一定要殺了褒姒,于是犬戎軍一路追了下去。
馬快車慢,周幽王的車如何跑得過犬戎的騎兵?姬友勇猛,拼著命保護周幽王到了驪山腳下,力盡戰(zhàn)死。
“不要欺負婦女兒童,要殺先殺我。”周幽王此時挺身而出,倒也像個男人。犬戎兵原本不想殺他,看他自己求死,管他三七二十一,一擁而上,將他砍成肉泥,又把姬服一刀剁了,只把個嚇得發(fā)呆的褒后活捉回去。
周幽王十一年,鎬京被破,周幽王被殺。
犬戎兵在城里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犬戎國主占了王宮,也瀟灑一回。申侯敢怒不敢言,他知道真要是翻了臉,自己的那幾個兵根本不是犬戎軍隊的對手。
申侯傻了,徹底傻了。該殺的沒殺,不該殺的殺了。他現(xiàn)在能做的事情就只有兩件,頭一件是保護自己的女兒,第二件就是派人悄悄出城,前往最近的諸侯國求援。
直到這個時候,諸侯們才知道這一回的烽火可不是拉錯了警報,那是動真格的。其實,諸侯們還是愛國的,還是愛都城的,還是愛天子的。于是,各路諸侯起兵,急奔鎬京。
在這里要插一句,什么是世子?王的繼承人叫太子,諸侯的繼承人就叫世子。
等到諸侯救兵來到,犬戎軍早已滿載而歸了。
褒后被犬戎軍帶走,后來不知所終,說法不一。有說自盡身亡;有說成了犬戎國主的老婆,換個地方做她的國母去了;有說小褒子后來出贖金將褒后贖回,兩人破鏡重圓,白頭偕老。
說起來,褒姒是個可憐的女人,有娘沒爹,生下來就險些被淹死。從小生活貧困,五歲上山采蘑菇,十四歲進宮。先后經(jīng)歷了與情人生離死別、老公被殺、兒子被殺,自己則被搶走,下落不明。這樣一個可憐的女人竟然被許多后人說成是葬送西周的罪魁禍首,這到哪兒講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