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狂放的水上舞蹈 旋渦紋

 旋渦紋又叫渦紋,是非常古老的幾何紋樣,其形態(tài)像水渦,代表古人對水的敬畏和崇拜。

 旋渦紋為圓形,由內(nèi)到外,一圈接著一圈。

 旋渦紋最早用在新石器時代的陶器上,之后也被運用在青銅器、玉器、漆器、瓦當和織物上,漢朝以后便不再流行。

● 苗族的特殊圖騰

在丹寨苗族,幾個近乎圓形的旋渦紋有秩序地組合在一起,形成窩妥紋。在苗語里,“窩”指衣服,“妥”的意思是蠟染,二者合起來意思就是蠟染的衣服。

國寶上的旋渦紋

1923年,甘肅省臨洮縣的馬家窯村出土了大量代表上古時期華夏文化的器物,其被稱為馬家窯文化。同心圓和旋渦紋是這些器物上的常見紋樣,尤其是彩陶。其中,渦紋四系彩陶罐被譽為“彩陶之王”。

國寶檔案

渦紋四系彩陶罐

現(xiàn)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

● 旋渦的魅力

上腹飾有一圈旋渦紋,兩個大旋渦紋之間各繪兩個小旋渦紋,一大一小像母子一樣緊緊依偎;下腹有水波紋和弦紋,像大力士般托舉著旋渦紋。

● 馬家窯彩陶的特色

這一時期的彩陶多數(shù)采用黑色粗線條,其以平行、彎曲或交叉的方式組合,將大自然中的景象以抽象化的符號繪制出來。這個彩陶罐就是人們受湍急河水的啟發(fā),以夸張的手法繪制而成的。

旋渦紋彩陶——馬家窯彩陶的代表

旋渦紋的起源傳說

旋渦紋是如何興起的?學界有很多說法,但至今沒有定論,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

● 水之生命起源論

水是生命的源泉,但洪水泛濫時,又會帶走生命。從古到今,人們對水是又愛又恨。因此,古人以水渦為靈感創(chuàng)造了旋渦紋,其代表萬物皆從水渦中出現(xiàn),最后又回歸水渦。

● 鳥紋演變論

鳥圖騰最早見于七千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古人認為鳥代表太陽,也象征人丁興旺,所以非常喜愛鳥紋。仰韶文化早期的鳥紋展現(xiàn)了鳥的形態(tài),晚期簡化為圓點和弧線。石嶺下文化的變體鳥紋已具旋渦紋的雛形,而馬家窯文化的旋渦紋就與變體鳥紋十分相似。

● 指紋沾染論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旋渦紋脫胎于指紋。新石器時代的人采用手工制陶,難免會把指紋印在陶器上,由此產(chǎn)生靈感,設(shè)計出了旋渦紋。

三星堆文化中的旋渦紋

從1929年開始,位于四川的三星村就不斷出土大量的陶器、石器、玉器、銅器、金器等,這些器物形成了獨特的三星堆文化。其中,青銅神壇是最復雜的青銅器,根據(jù)目前出土的殘件的修復,可分三層,代表著天、人、地三界,頂部和底部繪有旋渦紋。

● 方尊祭神,神鳥為天

方尊代表神殿,每一面都雕刻著五個鏤空小銅人,他們正跪在地上祭拜天神。方尊頂上有四只神鳥,它們象征天神。

● 巫師禱告,人界虔誠

四個站立的人代表巫師,他們頭頂高山,手中拿著祭祀的工具,好似正在向上天禱告。

● 神獸托舉,象征大地

底盤上有兩只神獸,其身上的旋渦紋十分醒目。神獸四肢前傾,似乎在很用力地托舉著上方。有人認為神獸支撐著整個大地,所以它們象征大地。

● 古蜀人眼里的天、人、地三界

祖?zhèn)鞴攀袢搜壑懈呗柸朐频纳矫}就像連接天與地的長索,而我們腳下的土地之所以不會下沉,正是因為有一位神力非凡的大力士在托舉著它。古蜀人腳踩土地,祭祀群山,相信這樣便可以將心愿傳給天界,這體現(xiàn)了古蜀人“天、人、地合一”的宇宙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如皋市| 永年县| 平定县| 吉安县| 鄂托克前旗| 玉林市| 和政县| 潜山县| 台东县| 台湾省| 文登市| 丰原市| 阿巴嘎旗| 凌海市| 梅州市| 盖州市| 宁武县| 三门县| 灌阳县| 开封市| 太保市| 富裕县| 天津市| 新乡县| 曲沃县| 长子县| 临江市| 彭山县| 延长县| 广南县| 建水县| 岫岩| 长汀县| 陕西省| 兴业县| 招远市| 方山县| 枣强县| 万盛区| 福安市| 瑞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