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譯者序

在翻譯本書的一天,我偶然看到一篇文章中一名學生問了著名的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一個問題:到底什么是人類文明最初的標志?很多學生猜想的答案是魚鉤、石器、火等,然而米德的回答超乎所有人的意料,她說人類文明最初的標志是我們發現的“一塊折斷之后又愈合的股骨”。

米德進一步解釋說,股骨骨折在動物界是一件極其危險的事,如果動物摔斷大腿,這其實意味著死亡,因為這個動物無法逃避危險,不能去河邊喝水或狩獵食物,它很快會被四處游蕩的野獸吃掉。我們發現的人類愈合的股骨,則表明有人花了很長時間來照顧受傷的人——處理傷口,提供食物,保護他不受攻擊。最后,米德意味深長地總結說:幫助困境中的人才是文明的起點

這段文字令我感動且震撼,我因此更加理解了沙因教授在書中所說的“助人是人類最基本的相處之道”,我為能有機會將此書介紹給國內讀者而深感榮幸。

在我們每個人的經歷中,總有幫助他人、接受他人幫助的事情。有很多幫助,諸如來自父母、愛人、朋友的幫助都被當作“理所當然”,只有在失去時,我們才會扼腕嘆息或追悔莫及。對于一些“好心”的幫助,我們有時避之不及,要么困惑于并不是自己想要的卻“盛情難卻”,要么擔心“承受不起”或“無以為報”。而我們在給予他人幫助后,會發現“幫不上忙”或者“幫倒忙”的情況時有發生,還不時會因為幫助他人后沒有得到認可或者感謝而心中不悅。

“幫助”,看似一個簡單的概念,對我們的生活和人際關系的影響卻是極其深刻的,沙因教授在書中所論述的幫助的經濟性和戲劇性很好地解釋了上述現象背后的人際交往的底層邏輯和造成問題的原因,令人深有感觸。

幫助關系中的社交不平等性及角色模糊性是在翻譯過程中引發我很多反思的兩個概念。一次,我的一位好友就他的企業市場拓展方案向我尋求建議,我不假思索地基于自己的經驗,基于對他研發產品的些許認知,侃侃而談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議。過了兩個多月,他又來問我同樣的問題,我的內心有些不悅,順口說:“早告訴你了,你怎么不做?”朋友笑著說了幾句后,說回去再好好想想。在隨后的一個月里,我在英國參加了高管教練的學習,學習第一個模塊時我忽然明白了自己的問題,回來后主動聯系了那位好友,認真地詢問他的組織情況與他對業務發展的設想和顧慮,“意外地”發現了其問題的本質究竟是什么。好友高興地一拍大腿,興奮無比,立刻做出行動計劃,回去組織團隊實施,效果很快便顯現出來。過了一段時間后,我問他最初我提供的建議是否有明顯的問題,他答道:“你說的都對,可是對我不適合。”可見,助人者很容易落入本書所說的“陷阱”,從而影響幫助的有效性。在翻譯此書時,我不斷地看到了自己的問題,看到了我們經常掉入的助人者和受助者的各種陷阱,唏噓不已。

無論是作為助人者為他人提供幫助,還是因請求他人幫助成為受助者,某人在其中的有意識或無意識的內心活動往往會反映出其如何看待自我價值,而這會影響其看待他人的視角。因此,觀察某人在幫助關系中的表現,有助于了解這個人內心世界的需求。中國文化強調“有求必應”,這反映了我們的文化中含有對他人關心、關愛的價值觀。但究其深意,每個人對“應”的理解會大有不同,由此引發的結果也會迥然不同。一些人會先把“應”的優先級放在立即關注和響應的過程層面,然后客觀評價自己的能力,量力而行地選定合適的幫助方式,并進行真誠的溝通,給自己和他人都創造舒服的空間——我們會在很多年輕人身上看到這種情況,這種處事方式滲透了他們的日常交往。另外一些人,無論是作為助人者還是受助者,把“應”放在只以結果來衡量的層面上;“幫上忙了”似乎會皆大歡喜;若結果不好,一方可能會自責,而另一方可能會抱怨,由此“幫助”反而會對雙方的人際關系造成損害。我們在控制欲較強的父母身上看到更多的往往是第二種情況,尤其是在他們與處于青春期的孩子溝通相處時,這種“沖突”隨處可見。事實上,夫妻之間、家人之間、朋友之間對于幫助他人的限度的爭論也大多源于對“應”的理解的差異,其背后是每個人心智的差異。新聞經常報道的老年人在理財、保健品購買等方面的被騙案例,折射出老年人需要子女關愛的需求沒有被恰當地“響應”,從而給了心術不正之人可乘之機。沙因教授在書中強調的幫助過程背后的動因,有助于我們從幫助關系的角度更深地理解自己和他人——這也是很多教練感慨“為他人提供服務的時候,帶來的是自己的成長”的原因。

沙因教授在書中對幫助關系在組織中的運用和復雜性進行了深入的論述,涉及領導力、打造高效團隊以及管理組織變革。因為之前的職業經歷,我對此頗有感觸——其對提供咨詢服務的專業人士為何會經常“走麥城”的分析論述,和我之前作為客戶所得到的體驗“如出一轍”。

在我作為職業經理人的職業生涯中,有兩次與全球頂尖的咨詢公司合作來推動業務和組織變革的經歷。A公司的合伙人經驗豐富,從一開始就和我們的團隊打成一片,最后的項目結果充分聽取了我們的意見,當然后續落實也就變得“步步為營”,很多年之后我們還是不錯的朋友。而B公司的項目主管從一開始就給人一種格格不入、高高在上的感覺,項目過程中團隊的反彈比較大,項目的結果可想而知。這兩次經歷,讓我在準備為企業提供咨詢服務之際讀到沙因教授的《麻省理工斯隆商學院過程咨詢課Ⅱ》這本書時,產生了深深的認同感,于是下定決心和伙伴們一起踐行通過“教練+專家”的方式支持并幫助企業實現變革與突破。在實踐的過程中,我們多次感受到具有各領域豐富經驗的合伙人在面對客戶時,很容易會立即進入“專家角色”,而正是在一次次這樣的覺察和不停轉換中,我們看到了客戶團隊自身的不斷進步和成長。給客戶團隊成員帶來自信心提升的同時,我們在不斷進步。我們經常反思和論證的一個問題是:我們的項目交付過程是在支持客戶構建自身的能力還是只是得出一個看似完美的方案?有意思的是,對自己團隊有自信且注重企業長期價值的領導者和團隊會更加喜歡前者。在合作的過程中,我們會對這樣的客戶堅持“示人以真”,不再被“專家的帽子”所束縛,這不僅會讓彼此產生高度的信任感,而且“問”和“學”相輔相成會使雙方都有很多收獲——在共創價值的同時,雙方度過了一段愉快的旅程。在翻譯此書的過程中,我有機會更加深入思考和反思為客戶服務的過程與經歷,從而更加堅定了我們的方向,這算是另一個不小的收獲。在此,我祝愿為企業提供服務的律師、教練、各種咨詢師能夠從本書中發現屬于自己的珍寶。

沙因教授集幾十年的教學和服務經驗,遵從“大道至簡”的原則,“力出一孔”于“詳解幫助”這個人際交往的基石。書中引用了不同學者的大量研究成果,我在翻譯過程中盡量追根溯源,希望能夠呈現正確的解讀,但恐才疏學淺,仍會有理解偏差,歡迎讀者指正,這其實也是一次以文會友的幫助過程。

王欣先生不僅是我翻譯此書的推薦者,也是翻譯過程中我的優秀“助人者”,他多年的管理經驗以及理論研究的基礎為我提供了強大的支持,他的鼓勵和實質性的幫助讓整個工作過程充滿了力量和樂趣。感謝機械工業出版社的信任和支持,策劃編輯老師的幫助平等而溫和,在很多關鍵詞語、定義的討論中,她給我帶來了非常有益的啟發,在此一并感謝。

李艷

主站蜘蛛池模板: 漳浦县| 华池县| 延庆县| 灌云县| 安国市| 鄂温| 商丘市| 柘荣县| 仁化县| 宁晋县| 金寨县| 济源市| 辰溪县| 三原县| 陕西省| 越西县| 湟源县| 额敏县| 大化| 罗源县| 林西县| 中宁县| 衡山县| 宜昌市| 吕梁市| 旬邑县| 克什克腾旗| 石门县| 镇康县| 佛坪县| 扬中市| 道孚县| 深水埗区| 永兴县| 阳朔县| 石城县| 威信县| 新安县| 疏附县| 盐津县| 会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