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單片機開發(fā)從入門到精通(第2版)
- 白林鋒 曲培新等編著
- 1621字
- 2024-06-26 16:45:05
1.1.3 單片機的外部引腳
1.單片機的封裝和邏輯符號
單片機型號有很多種,不同型號又有多種封裝外形,傳統8051單片機或兼容8051系列的單片機多采用DIP40封裝,也有DIP20、DIP28以及扁平封裝等多種形式。圖1-5a所示為雙列直插式封裝外形,圖1-5b所示為扁平封裝,圖1-5c所示為51單片機的電路原理符號,其中電源正極和地兩個端隱藏。40個引腳按功能分為4個部分,即電源引腳(VCC和VSS)、時鐘引腳(XTAL1和XTAL2)、控制信號引腳(RST、和ALE)以及I/O口引腳(P0~P3)。
2.引腳功能描述
(1)電源引腳
在DIP40封裝中,40腳為單片機電源正極VCC引腳,20腳為單片機的接地VSS引腳。在正常工作情況下,VCC接+5V電源,為了保證單片機運行的可靠性和穩(wěn)定性,電源電壓波動不超過0.5V??梢苿拥碾娮酉到y可采用寬電壓的單片機設計,電源直接利用電池供電,實驗情況下也可以用三節(jié)普通電池或計算機的USB接口供電。一般電路中常采用集成穩(wěn)壓器7805提供電源。圖1-6所示為單片機常用的集成穩(wěn)壓電源,為了提高電路的抗干擾能力,電源正極與地之間接有濾波電容器。
(2)單片機的I/O口引腳
單片機的I/O口是用來輸入和控制輸出的端口,DIP40封裝的8051單片機共有P0、P1、P2、P3 4組端口,分別與單片機內部P0、P1、P2、P3 4個寄存器對應連接,每組端口有8位,共有32個I/O口。

圖1-5 MCS-51系列單片機的引腳分布圖

圖1-6 單片機常用的集成穩(wěn)壓電源
P0口分別占用32~39腳,依次命名為P0.0~P0.7,與其他I/O口不同,P0口是漏極開路(OD門)的雙向I/O口,P0口中任意一位電路原理如圖1-7所示,其中端口P0.×的輸出與內部對應的寄存器P0.×狀態(tài)一致。單片機在訪問片外存儲器時,P0口分時作為低8位地址線和8位雙向數據總線用,此時不需外接上拉電阻;如果將P0口作為通用的I/O口使用,則要求外接上拉電阻或排阻,每位以吸收電流的方式驅動8個LSTTL門電路或其他負載。
P1口占用1~8腳,分別是P1.0~P1.7。P1口是一個帶內部上拉電阻的8位雙向I/O口,每位能驅動4個LSTTL門負載。這種端口沒有高阻狀態(tài),輸入不能鎖存,因而不是真正的雙向I/O口。
P2的8個端口占用21~28腳,分別是P2.0~P2.7。P2口也是一個帶內部上拉電阻的8位雙向I/O口。在訪問外部存儲器時,P2口輸出高8位地址,每位也可以驅動4個LSTTL負載。
P3口的8個引腳占用10~17腳,分別是P3.0~P3.7。P3是雙功能端口,作為普通I/O口使用時,同P1、P2口一樣,作為第二功能使用時,引腳定義見表1-1。P3口的第二功能,能使硬件資源得到充分利用。
表1-1 P3口的第二功能引腳定義

(3)時鐘引腳
單片機有兩個時鐘引腳,分別是19腳XTAL1和18腳XTAL2,用于提供單片機的工作時鐘信號。單片機是一個復雜的數字系統,內部CPU以及時序邏輯電路都需要時鐘脈沖,所以單片機需要有精確的時鐘信號。
單片機內部含有振蕩電路,19腳和18腳用來外接石英晶體和微調電容。在使用外部時鐘時,XTAL2則用來輸入時鐘脈沖,如圖1-7所示。其中圖1-7a為晶體振蕩電路,圖1-7b為外部時鐘輸入電路。利用外部時鐘輸入時,要根據單片機型號XTAL1接地或懸空,并考慮時鐘電平的兼容性。

圖1-7 單片機時鐘電路
(4)控制引腳
在DIP40引腳封裝中,9腳RST/VPD為復位/備用電源引腳,在此引腳外加兩個機器周期的高電平就能使單片機復位。
30腳為鎖存信號輸出/編程引腳,在早期擴展了外部存儲器的單片機系統中,單片機訪問外部存儲器時,ALE用于鎖存低8位的地址信號。
29腳為輸出訪問片外程序存儲器的讀選通信號引腳。在CPU從外部程序存儲器取指令期間,該信號每個機器周期兩次有效。在訪問片外數據存儲器期間,這兩次
信號將不出現。
31腳用于區(qū)分片內外低4KB范圍存儲器空間。該引腳接高電平時,CPU訪問片內程序存儲器4KB的地址范圍。若PC值超過4KB的地址范圍,CPU將自動轉向訪問片外程序存儲器;當此引腳接低電平時,則單片機只訪問片外程序存儲器,忽略片內程序存儲器。
在STC系列單片機中,以上ALE、引腳已經省略,取而代之的是P4接口。
掌握單片機內部的各個部件功能、外部引腳特性是分析和設計單片機應用系統的硬件基礎,只有全面地了解單片機的硬件以及單片機外部器件特性,才能熟練應用單片機系統所提供的硬件資源,設計開發(fā)出性價比較高的應用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