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應乾拿著手中的《閨范圖說》翻看了起來,越看他越覺得書中的內容與他之前記憶中的《閨范圖說》內容相去甚遠。
他眉頭緊鎖,國本之事,事關大明社稷安危。這本《閨范圖說》以明德皇后為始,卻將鄭貴妃作為結尾,中間所夾帶的全是順天府附近有名的貞潔烈婦。加上這本書的作者“貴妃鄭”,似乎都無在彰顯鄭貴妃的影響力。
王雪堯看到父親的神色越來越古怪,問道“父親,你這是怎么了?”
王應乾仿佛沒有聽到王雪堯說話一般,直到王雪堯連著喊了幾聲“父親…父親…”
過了半晌,王應乾才反應過來,“啊,為父看這本書,覺得甚是喜歡,雪堯這本書,先放在父親這里,之后我再拿給你好不好?”
王雪堯聽到父親這樣說,點了點頭,便說道“好。”
王應乾拿著這本《閨范圖書》從王雪堯的閨房出來之后,便匆匆走到了書坊。
他又將這本書《閨范圖說》又從頭到尾仔仔細細的看了一遍,越看越覺得頭皮發麻,前不久的“三王并封”一事鬧得沸沸揚揚,更是將當朝閣老逼走。
如今,這本《閨范圖說》,顯然是鄭貴妃的又一番動作,若她再鼓動起來一番聲勢,不僅對鄭貴妃爭奪皇位有利,更對朱常洵有利。
想到這里,他心中打定主意,當即修書一封,寫給他朝中好友吏科給事中戴士衡,告知他自己在民間買到了一本名為《閨范圖說》的書,不日請他到府上一敘。
……
兩日后
戴士衡收到王應乾的書信之后,也不曾耽擱,第二天換上一身尋常衣服就匆匆趕到了大興縣衙。
“至登兄,好久不見。”戴志衡向王應乾行了一禮。
“章尹,好久不見。”王應乾見到戴志衡同樣甚是高興。
二人一同步入縣衙之后的大堂之中,賓主落座。
“昨日,我收到你的書信,信上說你收到了一本《閨范圖說》的書?”戴志衡問著
“不錯,我確實收到了《閨范圖說》這本書,章尹你也看看。”王應乾點了點頭說道,說完便起身去書房,將《閨范圖說》拿了出來,遞給了戴志衡。
戴志衡接過《閨范圖書》之后,翻看了幾頁,就說道“這本《閨范圖說》,與呂坤所著的《閨范圖說》,有所不同。”
王應乾點頭說道“不錯,這本《閨范圖說》,與呂坤所著的《閨范圖說》確實不同,甚至可以說是兩本書。章尹,你看這本書的作者是‘貴妃鄭’,說著就指了指新《閨范圖說》的作者。”
“荒唐!皇上對鄭貴妃,寵幸日隆。如此她還嫌不夠,竟然弄出此等荒唐文章。”戴志衡憤怒地說著。
戴志衡憂心忡忡的說“近年來,順天府已經出現了一大批《閨范圖說》,有不少書商都在行銷此書。”
“至登兄,我回去之后就準備上疏皇上,彈劾朕貴妃,跟呂坤。”
“可此事,呂坤并未參與其中,會不會打擊面過大了?”王應乾問道。
“哼,就算他與此事無關,少不了一個‘結納宮闈’之罪,若不是他先寫出了《閨范圖說》,被人進獻給鄭貴妃。鄭貴妃又豈能將其利用,炮制出這《閨范圖說》。”戴志衡冷冷地說道。
“話雖如此,只是……”王應乾,對于彈劾鄭貴妃并無什么反對意見,只是還在糾結要不要彈劾呂坤。
戴志衡見王應乾面露難色,“至登兄,你若覺得此事難辦,你就自行上疏吧。我回去之后,也跟其他給事中商量一下,準備上疏彈劾。”
“好。我大明‘后宮不能干政’,鄭貴妃又豈能置大明律法于不顧,如此為她造勢。”王應乾點了點頭說道。
“至于呂坤,我就不上疏彈劾了。”
“好。”聽到王應乾的話之后,戴志衡心下已經有了主意,即便是王應乾不參與此次的彈劾,他回去之后,也要召集六科給事,給呂坤點顏色看看。
這一刻,戴志衡作為大明六科給事中的一員,靈魂附體,他向明朝歷代科道言官們祈禱,回應他的是參與彈劾“內閣首輔楊廷和”的六科給事中們,當時的盛況,好不熱鬧,他們向戴志衡投來了微笑。
“至登兄,那我就告辭了。”戴志衡說完準備起身離開。
“好,章尹,此事雖事關國本,可還是要謹慎些為好。”王應乾說道,他還是想再勸一下戴志衡。
戴志衡點了點頭說道“至登兄放心,我自有分寸。”
……
翌日。
王應乾上疏萬歷皇帝,“皇上雖無廢長立幼之意,而牽于皇貴妃體貌難出之故,優游隱忍,甘以宗社為戲,不知天下者非我皇上皇貴妃之天下……臣覽《閨范圖說》無不是皇貴妃一面之辭,其中又有幾分教女綱常?臣請皇上,早立皇長子。”
戴志衡回去之后的奏疏,則更為火爆直接劍指呂坤,說呂坤是“結交宮闈,機深志險,包藏禍心。”同時他還不忘指責萬歷皇帝跟鄭貴妃“皇貴妃覬覦后位,動搖國本,請皇上早立國本。”
同時戴志衡回京之后,也發動了自己的其他的給事中同僚,不少人隨著戴志衡的上疏,一齊上疏鄭貴妃。
內閣。
王錫爵看到內閣之中堆成小山一般的彈劾奏疏,“這些都是彈劾鄭貴妃的?”
“不錯,這些奏疏都是彈劾鄭貴妃的。”次輔趙志皋點了點頭說道。
王錫爵看到這些奏疏之后,頭已經瞬間大了起來,他撿起了幾本奏疏,翻看了起來“明成,你怎么看?”王錫爵問起了一直未曾說話的閣臣張位。
當下王錫爵與趙志皋之間的關系日趨緊張,張位的支持顯得尤為重要。
“閣老,此事顯然是鄭貴妃指使,著書立說,不就是在為她造勢嗎?”張位作為堅定的太子黨,一針見血的說著。
“唔…”王錫爵點了點頭,陷入了沉思,自己剛接任首輔位置不久,朝中就又為國本之事掀起了風浪。大興縣知府王應乾跟戴志衡上書,均提及了鄭貴妃的《閨范圖說》,自己近日也曾聽說過這本書。
思索片刻之后,王錫爵說道“既然事涉皇貴妃跟皇上,我想內閣此次暫不票擬,將事涉《閨范圖說》,暫時封印,同時將所有涉及的奏疏直接轉呈皇上。”
“是,閣老。”趙志皋,張位躬身行禮。
不一會兒,張誠來到了內閣,他躬身向王錫爵行禮,“閣老,近日需要票擬的奏疏,可準備好了?”
王錫爵說道“都已準備好了,由程嗣出遷河南按察使,赫杰為河南監察御史,工部撥款等事宜。”
張誠點了點頭,不忘吹捧王錫爵一番“王閣老,此番履新以來,朝中運轉效率大大提升。”
“全賴朝中肱骨之臣。”王錫爵笑了笑,并沒有被張誠的吹捧而沖昏了頭腦。
“張公公,今日朝中還有一事。”
“何事?”張誠問道
“今日大興縣知府王應乾,吏科給事中戴志衡領著六科給事中上疏,彈劾鄭貴妃。事涉貴妃,內閣不敢擅作主張,將奏疏一并轉呈,請張公公代為轉交給皇上。”王錫爵解釋著。
張誠目光漸漸陰沉了起來,“彈劾何事?”
“彈劾鄭貴妃作《閨范圖說》,覬覦后位,動搖國本!”王錫爵說道。
“這…”張誠一時語塞,略作思忖,張誠說道。“如此,將這些奏疏都轉交給我,我去轉呈給皇上。”
“好。”王錫爵點了點頭。
張誠走入內宮之后,喊來了他的干兒子毛壽寧
“義父,找我何事?”毛壽寧問道。
“有一項要緊的事,要你去辦。”張誠神情嚴肅地說著。
“義父請講。”
張誠說道“你去鄭貴妃寢殿,跟她講,朝中有人彈劾她,還指責她所做的《閨范圖說》,讓鄭貴妃早作打算。我這邊還要去皇上那邊,皇上那邊離不開人伺候。”
“兒子,記住了,這就去辦。”毛壽寧點了點頭說道。
“去吧,此時務必小心。”張誠叮囑道。
說罷,張誠便前往萬歷皇帝所在的養心殿。
萬歷皇帝今日心情不錯,正拿著毛筆在紙上書寫著什么。早年被張居正跟李太后的“魔鬼教育”,讓萬歷皇帝養成一手好字,朝中大臣也以能夠獲得萬歷皇帝的墨寶為榮。
“張誠?你來啦,看看朕今日寫的字如何?”萬歷皇帝見張誠步入殿內問道。
張誠走近之后,仔細端瞧了起來“主子的字又精進了,觀其力而不失,筆跡行云流水,蒼勁有力,似已自成一派。”
“哈哈哈哈,你這張嘴啊。”萬歷皇帝聽完之后,不由地哈哈大笑起來。
“主子是真龍天子,書法自然是不在話下。”張誠恭維著。
“哈哈哈…”聽到張誠的吹捧,萬歷皇帝更加開心了。
“今日朝中可有什么事?”萬歷皇帝問道。
“回主子,有幾件事,主子想聽哪件。”張誠說道。
“你撿重要的先說說。”
“是。要說重要的便是,今日朝中有人彈劾鄭貴妃。”張誠說道。
萬歷皇帝一聽彈劾鄭貴妃,一股怒火陡然而生追問起來“什么人?彈劾鄭貴妃什么?”
“主子,今日大興縣知府王應乾,吏科給事中戴志衡會同六科給事中一齊上疏,彈劾鄭貴妃。戴志衡的奏疏還彈劾刑部侍郎呂坤,指責他所著的《閨范圖說》是“結交宮闈”。”
“拿來我看看!”萬歷皇帝怒斥著。
“是,奏疏都在這里了,王閣老覺得事涉皇上跟皇貴妃,內閣不好票擬,特讓我代為轉呈。”說著張誠便命小太監將今日的奏疏都拿了進來。
萬歷皇帝接過奏疏之后,便翻看了起來,不多時他就看完了王應乾,跟戴志衡的奏疏。“混賬!這些人真是混賬!”
“主子息怒,主子息怒。”張誠趕忙說道。
“主子,準備怎么辦?”
“先拜駕乾清宮。”萬歷皇帝說道,他準備先去看看鄭貴妃。
“是。”張誠說著。
……
毛壽寧來到乾清宮之后,命人通稟,不多時就見到了鄭貴妃。
“貴妃娘娘,大事不好了。”毛壽寧急切的說著。
“發生了何事啊?毛公公,是你義父讓你來的嗎?”鄭貴妃問著。
“是,義父特地命我前來,娘娘,今日朝中發生了一件大事。”毛壽寧解釋著。
“到底發生了何事,讓你如此慌張?!”鄭貴妃笑吟吟的問著,手上還端起了放于桌旁的茶水。
“今日,朝中有人彈劾貴妃娘娘,彈劾貴妃娘娘所做的《閨范圖說》!”
“砰”的一聲,茶杯落在地上碎成了好幾片。
“娘娘,義父還說,讓娘娘早作打算。”毛壽寧恭敬地說著。
“我…知道了。”鄭貴妃掩飾著自己的慌亂,“翠娥,你去給毛公公拿十兩銀子。”鄭貴妃吩咐著翠娥說道。
“是,毛公公請隨我來。”說罷,翠娥便領著毛壽寧走了出去。
……
不多時,傳來了張誠的聲音,“皇上駕到。”
鄭貴妃領著自己寢殿之中的太監宮女齊齊下跪。
“愛妃請起。”萬歷皇帝扶了鄭貴妃。
“皇上,今日政務已經處理完了?”鄭貴妃問道。
“今日政事不多,朕今日想早點見到愛妃。”
“皇上~”鄭貴妃嬌嗔著。
“哈哈哈。”萬歷皇帝笑了起來。
“貴妃,有一事問你。”
“你可知道一本喚作《閨范圖說》的書?”萬歷皇帝問了起來。
“臣妾知道,前日臣妾偶然所得,見到書中內容,講述作為女兒,母親,妻子的倫理綱常,覺得十分貼合宮中,就命人將其稍作改編,準備自己閑暇時看。”鄭貴妃張口就編了起來。
“原來如此。朝中有宵小之輩,今日彈劾你,還有此書。”萬歷皇帝一副了然的樣子。
“請…請皇上為臣妾做主啊。”說著鄭貴妃潸然淚下,撲進萬歷皇帝的懷中哭了起來。
“愛妃莫哭,愛妃莫哭。”萬歷皇帝憐惜的摸了摸鄭貴妃的臉龐。
“張誠!”
“主子,奴才在。”
“王應乾、戴士衡假以建言報復私仇,妄指宮禁,干擾典禮,惑世誣人,捏造書詞,搖亂人心,拿入詔獄!”
注釋1.呂坤,字叔簡,寧陵人。萬歷二年進士。為襄垣知縣,有異政。調大同,征授戶部主事,歷郎中。遷山東參政、山西按察使、陜西右布政使。擢右僉都御史,巡撫山西。居三年,召為左僉都御史。歷刑部左、右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