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若諸葛亮在,荊州不會丟
- 諸葛亮三顧茅廬請我出山
- 貳鳳
- 2064字
- 2024-06-19 10:07:25
此時,馬文才說得興起,完全沒有注意到諸葛亮的表情變化。
見他們并沒有回答自己的提問,馬文才便又是自顧自的問道:“假若當年諸葛亮身在荊州,荊州會丟嗎?”
楊姜魏三人,瞪大眼睛,下意識的回頭看向諸葛亮。
諸葛亮定了定神,因為剛才一直沉浸在過往的回憶和悲痛的情緒之中,他竟一時沒有聽清楚對方的話。
馬文才這才瞥眼看向了諸葛亮,輕聲重復道:“會丟嗎?”
“不……”諸葛亮一時愣住,喃喃出聲,“不會……吧?”
啪!
諸葛亮話音落下,只聽得馬文才猛的一拍大腿,激動得眉飛色舞:“不會丟,絕不會丟,倘若當年諸葛亮坐鎮荊州,荊州絕不會丟。”
馬文才的話,讓諸葛亮都開始懷疑起來。
自己真有這本事,能幫關羽保住荊州?
不過聽到對方這樣信誓旦旦的話語,諸葛亮的內心也是頗感欣慰。
無論怎樣,這個世界上,至少還真有能懂自己苦衷之人。
“子夜說過,諸葛亮如果身在荊州,一定有辦法,讓關羽保住荊州。”
說到這里,馬文才高昂的情緒開始有所緩和。
他緩緩坐下身來,呷了一口茶才道:
“子夜說,依靠諸葛亮的智謀,絕對不會讓關羽與東吳交惡,退一萬步講,就算交惡,只要諸葛亮在,東吳亦絕對不敢白衣渡江前來偷襲。”
“而憑借關羽的勇武,加上諸葛亮的謀劃,趁著水淹七軍威震華夏的大好時機,率兵直搗長安也未為可知。”
“唉,往事已矣,誠可悲,可嘆啊!”
馬文才話音落下,不僅諸葛亮,便是楊姜魏三人,表情同樣是顯得非常的遺憾落寞。
尤其是魏延,表情最為悲戚。
因為他想到了自己,前些年,假如諸葛丞相依從了自己出“子午道”的奇謀,長安可能早已經拿下了。
自己的遭遇和當年的情況,豈非一模一樣?
丞相,還是太謹慎了!
自己空有一身的才華發揮不出來啊!
他在內心感嘆道。
諸葛亮呷了一口茶,平復了一下心情,方才緩緩說道:“上述這些,都是贏子夜的論斷么?”
馬文才平靜的點了點頭。
諸葛亮是一個豁達的人,也很現實,他絕不會沉溺于過去,因為過去無法改變,希望只在將來。
他看向馬文才,輕聲道:“過往的遺憾已經隨風而去,任何人也追不回來,至少現在來講,大漢保住了蜀地的基業。”
輕咳一聲后又道:“贏子夜給你講這些,那他有沒有講起過,在當前的這種情勢下,我大漢要如何才能破局,如何才能擊敗曹魏,還于舊都,興復漢室?”
雖然現在很多人都稱諸葛亮劉禪的政權為蜀漢,但是諸葛亮卻依舊習慣于稱呼他們為“大漢”。
偏安一隅,但是他心中的理想卻從來沒有磨滅過。
大漢就是大漢,就算是深居蜀地,大漢依舊是大漢。
他鞠躬盡瘁一生,就是要恢復大漢的昔日榮光。
而這時,馬文才卻是搖了搖頭。
諸葛亮當即皺眉:“贏子夜沒有與你探討過?”
“非也,”馬文才表情沉痛道,“我搖頭的意思是,便是子夜也沒有太多的辦法。”
“沒有太多的辦法?意思是他有一些辦法?”諸葛亮試探著問道。
馬文才點了點頭道:“子夜曾經多次跟我講起,蜀漢與曹魏之間的戰爭,比拼的不是一城一池的得失,最終比拼的是國力。”
“當今天下,曹魏最強,蜀漢最弱,兩者之間的實力差距很大,這是世所公認的事實,想必諸位內心也非常清楚吧?”
馬文才嘆了一口,才道:“那么,兩者之間到底差距有多大,子夜曾舉過幾個例子。”
“前兩年,也就是我們諸葛丞相二出岐山的那一次,數萬大軍,圍攻一個小小的陳倉城,卻久攻不克。而守衛陳倉的人是誰?僅僅只是郝昭率領的千余魏兵。”
“這件事情對諸葛丞相打擊很大,從表面上看,這是諸葛亮的失敗,而更深層次的原因,則是南北武力的差異。”
“自古以來,在華夏歷史上,北人天然尚武,南人則更多的是文雅和秀氣,北人往南打,往往摧枯拉朽,南人往北打,卻常常屢攻不克。”
“所以,子夜說,蜀漢要想勝曹魏,得從根本上解決南人的脾性,推崇南人的尚武精神,采用新式的練兵方法練兵,不斷淬煉他們的筋骨和思想,讓他們比北人更強——而現在,諸葛丞相的練兵方法,起不到作用!”
“贏子夜……他知道如何練兵?”諸葛亮試探著問道,“他所謂的新式練兵方法,究竟是什么?”
馬文才搖了搖頭:“子夜不曾與我講起具體的方法,他只說如果讓他來給諸葛亮練兵,或許還有勝算,其他人根本不行。”
“但是,”馬文才立即道,“子夜只是說說而已,他絕對不可能下山幫助諸葛亮,我記得就這兩年,諸葛亮好像還真派人來請過子夜,甚至還親自寫信給他邀其出山,子夜從來都是直接拒絕,甚至諸葛亮的信都不回。”
“好男兒既有曠世才華,當志在天下,建功立業,何故終老于山野林泉?當年諸葛丞相高臥隆中數年,最后豈非也出山了?”旁邊的楊儀有些看不過,連忙大聲道。
馬文才看了楊儀一眼,呵呵笑道:
“兄臺有所不知,子夜與諸葛亮不同,諸葛亮隱居隆中,只是沒有等到更好的主公,沒有等到出山的機會而已,他本身是有很強的功利心的——但子夜不一樣,他沒有功利心,根本不可能出山。”
“不信我們可以打個賭,就算諸葛亮親自來請,子夜也不會出山相助的。”
“這兩年,這個‘賽諸葛’的名號給了他很大的困擾,他說如果再如此傳他,他就得搬家了,離開這道明山。”
聽到此,楊姜魏三人,皆是目光詫異的轉頭看向諸葛亮。
諸葛亮深深的倒吸了一口氣,一時間竟有些不知所措。
“他的決心,竟真有這么大?”諸葛亮冷聲道。
“真有這么大!”馬文才語氣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