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的策略很簡單,把不聽話的抓了,然后把他們的錢和田都分給聽話的人,長久以往自然得到越來越多人的擁護。
果然,朱慈烺宣布加薪和補薪之后,原本沉悶寂靜的朝堂一下子熱鬧起來,許多清貧年邁的大臣更是激動得眼淚都出來了。
“陛下萬歲!大明萬歲!”
“陛下愛民如子,寬厚待人,真乃萬民之福,社稷之福!”
“皇上的文治武功直追堯舜,可惡那些逆賊奸黨,竟然不長眼跟萬歲過不去,簡直罪大惡極罪該萬死!”
……
聽著百官的恭維吹捧,朱慈烺不由得搖頭苦笑,看來還是錢都面子最大!
————
很快就到了諸王謀逆案處斬的日子,自福王朱由崧以下,所有犯人都被斬首,查抄家產將近三百萬兩白銀。
這件大案迅速以南京為中心點,迅速傳播至大江南北!
剛處理完這件大案,朱慈烺又接到一個悲痛的消息,內閣首輔李邦華在家病逝,享年七十歲。
得知這個消息,朱慈烺心里十分難過,下旨追贈李邦華為宣忠侯,太子太保,謚號忠文,并親自帶皇后和百官去送李邦華最后一程。
遙想數月前,朱慈烺剛到南京,初來乍到大位未穩,身邊幾乎沒什么可用可信之人,在他舉步維艱的時候,是李邦華幫助他穩住局面,穩住人心。
在朱慈烺御駕親征的時候,也是李邦華殫精竭慮輔助皇后監國,確保新政能夠不折不扣地推行下去。
在湖廣戰局最危急的時刻,還是李邦華帶病督戰,鎮住左良玉,幫助堵胤錫接管了武昌軍鎮的幾萬大軍,給南路大軍提供了穩定的后勤供應。
可以說,李邦華是朱慈烺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如今得力重臣病逝,他豈能不痛心疾首。
而且,李邦華去世后還有一個棘手問題擺在他面前,那就是由誰接任李邦華內閣首輔的位置!
內閣宰輔之位非同小可,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重要決策者。內閣首輔不僅主持內閣大政,掌握票擬之權,而且還是百官之首,對六部官員都有重要影響力。
更要命的是,李邦華還兼任兵部尚書,這可是一個極端關鍵的崗位,不但要求豐富的治國理政經驗,還要對兵政軍事有充足的了解,否則不但新政推行受到影響,就連兵改也要半道擱淺。
現在的大明朝只是勉強站穩腳跟,艱難保住半壁江山,以后還要連年征戰,驅除韃虜克復京師,甚至還有可能要跟西方列強一決雌雄。
如此關鍵時刻,倘若新任內閣首輔不堪大用,或者跟自己不是一條心,將會深刻影響到朱慈烺的全盤部署!
史可法,現任內閣次輔,按理說首輔空缺應當由他接任,但史可法的能力確實做不了首輔,朱慈烺不能為了照顧他的面子而貽誤國事。排除。
張慎言,現任內閣閣員,現在也已經是六十八歲高齡,身體不太好,多次遞交辭呈,而且按照正史發展,他明年也到了大限之期。排除。
高弘圖,現任內閣閣員,剛正不阿,素有才干,但是不懂軍務。排除。
思來想去,朱慈烺最后還是下了決定,由此人接任內閣首輔之職,并派司禮監宣旨召他緊急進京……
————
文華殿,內閣值房。
隨著李邦華去世,張慎言致仕,內閣只剩下史可法和高弘圖。
史可法正在票擬各部呈來的奏疏,高弘圖揉了揉發酸的手腕走到史可法面前。
“閣老,皇上圣諭,要給各省地方官員補發所欠的俸祿,我算了一下,南方諸省一年俸祿是八十九萬兩白銀,朝廷拖欠了兩年,加起來便是一百七十八萬兩。等司禮監批紅之后,就可以從國庫發往各省官倉了。這是補發官員俸祿的奏疏,請閣老票擬。”
接過高弘圖遞來的奏疏后,史可法沒有多看,直接票擬意見貼了上去。
“高大人,票擬是首輔的特權,史某現在仍是次輔,只不過代行首輔票擬之權而已,可要慎言。”
高弘圖撫須長笑,幫史可法倒了杯水,“大明朝誰不知道,李閣老病逝后,這首輔的位置就輪到史閣老了,如今不過是等圣上旨意罷了。”
“圣心豈是我等可以揣度的,但求做好自己份內職責罷了!”
史可法連連擺手,但臉上的笑意卻藏不住,目光中有些期待之色。
這時,殿外忽然傳來一陣輕咳聲,很快,司禮監隨堂太監張執中快步走了進來。
“史閣老,高大人,皇上讓咱家來宣二位大人進攻面圣,萬歲爺有大事要宣布,請兩位大人速速移步乾清宮!”
一聽這話,二人面面相覷,有些丈二摸不著頭腦,現在是傍晚時分,都已經準備散值了,皇帝卻突然召見。
但疑惑歸疑惑,二人也不敢怠慢,簡單收拾后便跟著張執中趕去面圣。
大約半刻鐘后,二人氣喘吁吁地來到了乾清宮。
除了皇帝和韓贊周以及貼身近侍的林尚服外,御案前還站著三個人,刑部尚書馬士英,武昌總兵堵胤錫,吏部侍郎馮元飏。
見到史可法和高弘圖趕來,朱慈烺揮了揮手道,“韓贊周,宣旨吧。”
聞言,韓贊周干咳一聲,緩緩打開念了起來。
“奉天承運皇帝敕曰:內閣執掌中樞,上承朕意,下領群臣,肩負社稷,擔系萬民,其責不可謂不重也。今有武昌總兵堵胤錫,公忠體國,德才兼備,文武雙全,可堪大用,朕特任為內閣首輔,授中極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加太子太保。”
“禮部尚書史可法仍為次輔,戶部尚書高弘圖仍為閣員,另調刑部尚書馬士英、吏部尚書馮元飏遞補入閣。外有建奴流賊虎視眈眈,內有奸臣逆黨蠢蠢欲動,值此國家危難之際,爾等務必同舟共濟用心辦差,勿負朕之殷殷期盼也,欽此!”
“臣等領旨謝恩,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份旨意雖然言簡意賅,但是蘊含的信息量卻十分巨大,讓所有人都倍加震驚。
一是內閣首輔的位置已經名花有主,只不過出乎所有人意料,首輔不是史可法而是堵胤錫。
二是堵胤錫晉升的速度太快了,剛升任武昌總兵沒多久,現在竟然直接擔任內閣首輔,兼任兵部尚書,區區半年時間,就從長沙監軍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內閣首輔,其逆天程度,翻遍大明史書恒古未有。
三是馮元飏從吏部侍郎晉升為吏部尚書,而且也進入了內閣。不過誰都知道,馮元飏是皇帝的親信心腹,入閣理事也是早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