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八大軍規每一條都擲地有聲,深深刻進了每個人的心里。
“兵部尚書何在?”
“微臣在!”
李邦華應聲出列。
“把這八大軍規抄錄成冊,全軍配發,日后有膽敢觸犯者,趙東成就是下場!”
“謹遵殿下鈞令!”
今天所做的一切,不但有士紳勛貴、文武百官、三軍將士見證,更有幾千百姓親眼目睹,對于朱慈烺而言,這就是最好的輿論宣傳,他當然不會錯過這個樹立人設的絕佳機會。
“諸位父老鄉親,本宮初任監國,有很多事情做得還不夠盡善盡美,但我深知百姓生活困苦,被苛捐雜稅和貪官污吏壓得喘不過氣,大明欠你們甚多,朱家欠你們甚多!”
“但我朱慈烺在此立誓,一定善待百姓,重振河山,重拳整治貪官污吏,逐步廢除苛捐雜稅,讓大家安居樂業,讓大明國泰民安!”
由于大明報的影響,很多人都知道朱慈烺廢除了三餉,懲辦了以張鳳翔為首的一批貪官,再加上今日親眼目睹了這一切,所有百姓都對朱慈烺好感倍增。
“早就聽說殿下愛民如子,跟崇禎皇帝完全不一樣,今天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蒼天有眼,終于給我們這些窮苦人家派來一個好皇帝!”
“這么好的殿下,竟然還差點被張鳳翔這個狗官暗害了,真是混賬畜生!誰敢動太子一根毫毛,老漢我第一個不答應!”
……
眼下民心軍心已收,朱慈烺不再多作逗留,讓張煌言處理后續事宜后便擺駕回宮。
————
深夜,南京忻城伯府。
偌大的趙府,到處都掛滿了白綾,在空曠的府邸里顯得有些瘆人。
書房里,忻城伯趙之龍仿佛一下子老了十歲,抱著趙東成的衣服睹物思人,淚水不斷“啪嗒嗒”地流著。
對面坐著兩個人,一個衣著華麗,大腹便便。一個書生意氣,精神矍鑠,正在不斷寬慰著趙之龍。
“趙兄,人死不能復生,你還要節哀才好。”
“白發人送黑發人,也難怪趙伯爺如此肝腸寸斷了。錢某萬萬沒想到,朱慈烺竟然一點沒把勛貴子弟放在眼里,說殺就殺,說砍就砍!”
“啪”的一聲,趙之龍拍桌而起,臉上充滿憤怒的神色。
“朱慈烺來南京才幾天,對勛貴和百官沒有半點倚重,說殺就殺,說抓就抓,現在還沒登基呢,就一副暴君的派頭,真讓他登基了還得了!”
聽到趙之龍這番話,兩人對視了一眼,書生模樣打扮的老者忽然雙眼一瞇道:
“趙伯爺,劉伯爺,明人不說暗話,朱慈烺監國后,親小人遠賢臣,重用魏閹余黨,打壓東林黨人。張鳳翔大人一生清廉,為國為民,竟然被廠衛番子屈打成招,最后該慘死于詔獄之中。如果崇禎帝真的賓天了,我錢謙益第一個反對朱慈烺繼位!”
話音一落,趙之龍和劉孔昭雙目圓瞪,有些不可置信地看著錢謙益,臉上寫滿了震驚。
“錢兄,慎言,這可是要掉腦袋的!”
錢謙益冷哼一聲,手中紙扇被捏得咯咯作響。
“起初我們都以為朱慈烺是漢獻帝,怯懦無能,任人宰割,誰知道他竟是漢武帝,強權暴戾,野心勃勃,如果不趁他羽翼未豐就解決,等他哪天翅膀硬了,恐怕都要步張鳳翔和趙東成的后塵!”
趙之龍擰眉沉思片刻,“錢兄說的也是我一直所憂慮的,否則我今晚也不會夤夜請二位到府中議事,但如果要廢掉朱慈烺,應該立誰為帝?”
錢謙益向兩人湊了過去,低聲道,“潞王朱常淓是神宗之侄,賢良聰穎,可立為帝!”
對于潞王趙之龍倒是有一些了解,此人愛好琴棋書畫,政治手腕幾乎沒有,而且在沒有什么根基,很容易操控。
“潞王站在何處?”
“剛從無錫抵達南京,我已經拜會過他,潞王爺同意起事!”
聽說潞王就在南京,趙之龍兩眼一亮,眼睛閃過一絲殺意。
“不過,朱慈烺有京營和威武營拱衛,身邊還有錦衣衛和東廠保護,我們手中無兵無將,如何起事?”
這時,一直沉默不語的劉孔昭忽然開口道,“趙兄,難道你忘了我是操江提督?手里還掌握著四五萬水師,只要一聲令下,隨時可以從新江口逼宮!”
錢謙益也趁熱打鐵道,“那我們就在三天后起事,我率領東林黨人,劉伯爺率領長江水師,趙伯爺率領其他勛貴,在潞王爺的帶領下,凌晨時分去逼宮!”
趙之龍沉吟半晌說,“朱慈烺暴戾嗜殺,絕不滿足于做人傀儡被人擺布,錢兄說的對,此子非殺不可,但逼宮總得有個由頭,難道學成祖,清君側?”
錢謙益冷冷一笑,“何必如此大費周章。我們可以說他不肯勤王救駕,扔下父皇獨自逃命,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不配繼承大統。總之,只要逼宮成功,罪名不都是隨便我們編!”
“好,那就干!咱們回去分頭準備,三日后凌晨準時行動!”
————
亥時四刻,朱慈烺還未就寢,他還在為帝國接下來的道路思考著。
現在京營已基本掌握在自己手里,威武營也初具規模,拖欠已久的軍餉完成發放,軍心算是暫時穩住了。
只要跟左良玉聯姻,再設計除掉江北的劉良佐和劉澤清,主力大軍就基本牢牢掌握在手中。
經過張鳳翔一案,朝廷的黨爭內訌得到了初步壓制,自己在百官心中開始數威,逐漸掌控朝堂局勢。
接下來需要重點解決的,就是三件事。
第一件事,大量購置先進火器,明軍本來就是實力低微,想要以弱勝強戰勝滿清八旗,只有仰仗強大的火力。
但買武器是需要錢的,朱慈烺現在正好最缺錢。不過話說回來,雖然短期內無法大量購置西洋的火器,卻可以先打通采購渠道。
明朝的火器大多從荷蘭東印度公司購買,后來因為臺灣省的問題兩國交惡,從此就基本斷了這條渠道。
這時,朱慈烺想起了一個叫湯若望的洋人,不但擅長鑄炮,培養火器制造的人才,而且可以利用他的德國人身份采購先進武器。
不過湯若望現在還在北京,想重用他還要想方設法接過來,營救人的事就交給錦衣衛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