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江左游(其五)
- 三國:你管這叫臨終關懷?
- 憨直的小熊
- 2134字
- 2024-08-21 10:01:00
程普不明所以,周瑜則大為震驚。
“汝到底是何人,怎可在此胡言亂語?若再語焉不詳,吾便命人將你拿下!”
劉義看到雅致高量的周公瑾被自己寥寥數語便激的如此失卻風度,便知他此時方寸大亂。
應是擔心家人所致。畢竟除卻周瑜父母,連他妻妾都不知曉。
劉義自己也是因為“扮演過”周瑜才知曉這些記憶。此類記憶都是一個個碎片,應當是人死之前那“走馬燈”時重新回憶起的一生重要之事。
“周公瑾,令尊曾在吾指示下,將自己浩然仁愛之血喂白鶴,才換得雒陽大雨,救得黎民百姓無數。”
“若非如此,我也不會將那一點靈光投于令堂腹中,讓你一出生便靈光圍繞,天生親水。”
此言一出,莫說周瑜默然不語,就是程普也驚詫異常。
“公瑾……這少年所說之事……”
“沒錯。此事應只有家父家慈知曉,汝如何得知?可是誆騙吾家人得知?”
見周瑜一副氣急敗壞的樣子,但是眼神中卻無一絲怒意,劉義暗中贊嘆。
“縱使真有三氣周瑜之事,也應是周瑜的表演吧。此人當真天縱英才。”
劉義道。“你這癡兒,我都將此事說了一遍,你卻不信我就是昔日那樹上裝死的老者。”
“當時我就說了吾乃修道者,如今雖已過去三十余載,但在我眼中仍為白駒過隙,寥寥一瞬。”
說罷,劉義便故技重施,于憑空處取出物什,再重新收入物品欄。
露了此一手后,劉義試探性的說出此次前來東吳軍營的目的。“汝等如今順天行事,如困那曹阿瞞說客蔣子翼,還不是受我暗中指點?”
程普當即就沒忍住,“天書竟出自你手?!”
在劉義【性情中人】的引導下,程普武將而已,哪有那么強的精神防御。
而周瑜心神激蕩之刻,也無從察覺。
劉義心中一凜,但面上仍維持著逼格。“正是!只是汝等不解我所書真意,故總有所紕漏。”
周瑜冷眼旁觀,突然吐出一句。“若你是那書寫天書修道之人,可否言明何為‘呂子明借箭五萬枝’?”
劉義心中愣了一下,隨即心喜不已。如今線索浮現,他更是可以從容應對。
“什么‘呂子明借箭五萬枝’,明明是‘諸葛孔明借箭十萬枝’。爾等還想試探于吾?貽笑大方。”
周瑜、程普對視一眼,這才紛紛朝劉義見禮。“不知這位小……先生如何稱呼?”
劉義傲然道。“吾修道已有三甲子,爾等稱吾‘上人’即可。”
隨即周瑜、程普帶劉義回大帳,安排酒水飲食。劉義表現的清心寡欲,為維持逼格只道早已辟谷。
在宴上周瑜、程普對劉義仍會時不時試探一下,但都被劉義以“春秋筆法,語焉不詳”的神棍伎倆蒙混過去。
直到周瑜明確問道“諸葛孔明借箭十萬枝”何解,劉義才明確。
“汝二人確定需吾點破?”
二將達成一致,齊齊行禮。“請上人賜教。”
劉義也就不再推托。“此乃借箭之法,只需趁大霧率斗艦二十,兩側懸掛草人。然后趁大霧彌漫,朦朧之間靠近江北敵營。”
“大霧之際敵兵必不敢輕動,只敢以羽箭射之。待船身一側插滿羽箭,便調轉船頭假意逃脫。”
“屆時回航,必攜帶滿羽箭,單艦留羽箭五六千枝;二十斗艦,則有十萬有余。只可惜如今此法再不得施展。”
周瑜、程普本來正在嘖嘖稱妙,心里正盤算如此一來敵損我得,正高興不已。聽聞此話疑惑問道。“上人何出此言?”
劉義哈哈大笑。“哈哈哈……我早問過汝等是否非要我點破。汝可知天機不可泄露,一旦泄露便不再是天機。”
“汝等若是自行猜測天書其意行事也就罷了,如今卻還要我來解之。這不是作繭自縛是什么?哈哈哈!”
聽聞此言,周瑜、程普很是懊惱,再求劉義,卻也只得到劉義“已不可挽回”的搪塞之語。
劉義記得這份“攻略”是自己寫給雪子,讓雪子謹記的。如此一來想必是雪子在此手書出來,卻落于周瑜等人之手。
聯想“吳國太”后續與他的溝通,劉義心中有所猜測,但暫時還不能確定,需要進一步查證。
想到如此,劉義問道。“爾等不識天書真意,但卻硬要破解,這也是兩戰敗于曹阿瞞之手的原因。”
“不知這天書是何人給汝等所解?此人真愚笨。”
劉義趁著二人懊惱,暗中以【性情中人】加以影響,放大兩人的懊惱和對自己的信任。
“是主公派遣于我等身邊之人,常著黑衣、帶斗笠,自稱‘于先生’,上人可知曉此人?”
劉義假意伸出手指算了一算。“想必此人不曾在汝等面前顯露真容,而且聲音蒼老?”
周瑜、程普稱是。
劉義根據這些信息,便猜測孫權是知道“于先生”的真實身份——吳國太,只是不曾告知周瑜等人。
一個可以利用的信息差。
“此人乃我弟子。只是所學不精,他現在何處?”劉義狀似隨意問道。
周瑜道。“此人帶我東吳謀臣儒士,包括魯子敬乃至諸葛孔明在內,前往南屏山……”
“祭東風?”劉義接口。
周瑜頓了一下,隨后稱是。
劉義心中不解,如果說是去南屏山祭風,那么十一月二十甲子日定為總攻日可以理解。
他只得面無表情,心中盤算。
“為何如此早?如今才是十一月初!而且,為何要召集江東謀臣儒士?”
“難道這異常和雪子變為‘吳國太’有著緊密關聯?”
想到此處,劉義便起身揮了揮手。
“老夫與汝等二人所談甚久,如今還有要事,這便離開。待諸位火燒赤壁功成之日,吾再前來恭賀。”
周瑜、程普聽聞此言心中激動,當即拜別劉義。
待劉義要出營帳之時,突然停步轉身道。“有機會我會去南屏山找我那徒兒,指點他一番。”
“只是那里定然有爾等士兵,吾不愿再與士卒糾纏,汝二人給我寫一道文書,供我入山使用。”
周瑜當即應下,喚人拿來筆墨絲絹,然后書寫一道文書,雙手呈于劉義。
劉義接過文書,只是瞬間他接過的文書便消失不見。
“勿送,老夫去也!”在程普、周瑜的目光之下,劉義漫步離開軍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