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人體小奧秘(1)

血液為什么是紅色的

人體的血液里有三位親密無間的兄弟,即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紅細胞是老大,它的外形像一只兩面內凹的小燒餅。在人體內,它是個搬運工,專門負責運輸氧氣和養料,把它們送到身體各處;同時,把全身各處所產生的二氧化碳帶到肺部,二氧化碳會隨呼吸排出體外。

白細胞是老二,個頭較大,它是人體的衛士。平時它四處巡邏,一旦發現有病菌入侵,各處的白細胞迅速集中,對病菌進行圍殲,直到把入侵者徹底消滅光。血小板是老三,個頭最小,形狀很不規則。它是個“修理工”,當人體某處受傷出血時,血小板就立即奔向那里緊急集合,并分泌一種凝血物質,使傷口處的血液迅速凝固,出血便止住了。

血液中除了“三兄弟”外,還有血漿。血漿是淡黃色的,由水、蛋白質、葡萄糖、無機鹽和脂肪等組成。

白細胞和血小板是沒有顏色的。顯然,紅色的血液是由紅細胞染成的。

在一個成年人的體內,男子的紅細胞占全部血液容量的40%—50%,女子的紅細胞占全部血液容量的37%—48%。血漿是血液的液體成份,約占血液總量的50%—60%,而白細胞和血小板一共占1%。

知識點:人體、血液、紅細胞

為什么睡覺時要枕枕頭

我們睡覺時都喜歡在頭下墊一個枕頭。據統計,人的一生中,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用于睡覺。所以,枕頭與人有不解之緣。

為什么睡覺時要枕枕頭呢?原來,枕頭對人體健康有重要作用。如果晚上睡覺不墊枕頭,頭的位置就比心臟低,那么流到頭部的血液會增多,頭部血管就會充血;時間一長,人就會頭昏腦脹,眼皮浮腫,睡不好覺,進而影響第二天的工作效率。

相反,頭墊高了睡覺,胸部也連帶被略微抬高了。這樣,下半身的血液就可以順流得慢些,能減輕心臟的負擔。仰臥的人,墊著枕頭睡覺,肺部不會緊貼在床上,這樣有利于呼吸。側睡的人,由于肩比頭部寬,墊上枕頭就可以補上頭與床之間的空當,不至于歪著頭睡覺。

選用枕頭必須考慮枕頭的高度和硬度。枕頭過高,頸部的肌肉被拉長,不能自然放松,一夜睡下來,脖子疼,頭痛,甚至會“落枕”;太低了,起不到墊枕頭的作用。枕頭的標準高度應該是6—9厘米,而且要不硬不軟,彈性適中。

知識點:睡覺、枕頭、血液、心臟

為什么眼皮會跳

小朋友都有這樣的感覺,有時候眼皮會無緣無故地跳起來。老人會說:“左眼跳福,右眼跳禍?!笔聦嵣?,眼皮跳與福啊、禍啊完全無關,它是由于眼睛周圍的肌肉受到某種刺激而引起的。例如,看書、做功課時間太長,使得眼睛過度疲勞,會引起眼皮跳;失眠、睡覺的時間太少,眼睛周圍的肌肉休息時間不夠,也會引起眼皮跳。有些人喜歡抽煙、喝酒,眼睛受到煙和酒的刺激,眼皮也會跳。其他還有,強烈的光線、化學的藥物、混進眼皮里的異物以及一些眼病,都會刺激眼皮引起跳動。

一般來說,眼皮跳不是什么疾病,只要閉上眼睛,稍微休息一會兒,或者做做眼保健操,放松一下眼部肌肉,也可以用熱毛巾敷一下眼睛,就會很快消失。

如果眼皮跳個不停,或者經常眼皮跳,最好請醫生檢查一下,以確定眼部是不是有什么疾病。如果不是由疾病引起的,那就要分析一下原因,是睡眠不足引起的,就應該增加睡眠時間;是強烈的光線或化學物質刺激引起的,就應該盡量減少這類刺激。如果能做到這些,眼皮跳就可以避免了。

知識點:眼皮、跳、肌肉、刺激

為什么每個人都有肚臍眼

每個人的腹部中間,都有一個肚臍眼。這肚臍眼是怎么出現的呢?

胎兒是在母腹中生長發育的。這時候,胎兒有鼻子無法呼吸,有嘴巴不能吃喝。新的生命所需要的氧氣和營養物質,是通過臍帶這根運輸線來獲得的。臍帶的一端與嬰兒的肚子連接,另一端與母親體內的胎盤相連,母體就是通過這根臍帶把營養物質和氧氣輸送到胎兒體內的。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嬰兒來到人世間后,胎盤和臍帶就失去了作用。所以,產科醫生就用剪刀把臍帶從嬰孩身上剪了下來。臍帶上是沒有痛覺神經的,因而剪臍帶時嬰孩毫無痛楚。嬰兒出世后不久,剩下的一截會自動脫落,在人的身上永遠留下一個痕跡,那就是肚臍眼。

知識點:臍帶、胎盤

為什么受驚嚇后會臉色發白

在日常生活中,幾乎每一個人都會遇到一些緊急情況。受到突然驚嚇時,人會立即作出反應,臉刷地一下變白了,四肢發冷,出冷汗,汗毛也會豎起,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來,在人體內有一套防御系統,當人體受到強烈刺激時,體內就會出現一系列神經內分泌反應,例如交感神經興奮和垂體——腎上腺皮質分泌增多等現象,以適應強烈刺激,提高機體抵抗外界刺激的能力,這在醫學上稱為“應激”。

交感神經興奮,垂體——腎上腺皮質分泌增多,造成心跳加快,心臟收縮力加強,有利于提高心臟的血液輸出量,提高血壓。除此以外,它還促使體內血液重新分布。這時,皮膚、腹腔內器官、腎的血管收縮,而腦血管不收縮,心臟的冠狀血管反而擴張,骨骼肌的血管也擴張,保證了心、腦和骨骼肌得到更多的血液供應。這樣一來,就有利于抵抗外來的強烈刺激,保護人體盡可能不受到傷害。但是,由于此時皮膚和內臟等許多器官中的小動脈、毛細血管收縮,發生了缺血缺氧,就會造成臉色蒼白、四肢發冷、出冷汗、汗毛豎起的情況。

人體遇到緊急情況,如受驚嚇、寒冷、緊張等,如果不是過分強烈,時間也很短暫的話,一般在受到刺激的短時間內會恢復正常。這種應激將有利于機體的動員,以便更好地完成必須完成的任務或更好地避開可能要發生的危險,也就是說,它將會使人們能有效地去應付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困難局面。不過,如果刺激過于強烈,時間又較長,處于應激狀態中的機體可能會因此而受到影響。

知識點:交感神經、應激、垂體——腎上腺皮質

為什么奔跑時心臟會劇烈地跳動

當你奔跑的時候,會感到心臟跳得特別劇烈,這是為什么呢?

科學家告訴我們,心臟好像一個自動化的泵,日夜不停地擠壓著,把含有養料和氧氣的新鮮血液送到身體各處。睡眠或休息的時候,心臟輸出的血量,每分鐘約在3—5升左右就足夠用了,所以心臟跳得慢一點,收縮的力量也不那么大。當肌肉開始活動的時候,需要的養料和氧氣比安靜時多,因此心臟輸出的血量也必須相應增加才能滿足它的需要。即使極其輕微的動作,例如每秒鐘屈腿一次,也會使心臟輸出的血量成倍增加。激烈的運動,如跑步、游泳等,使心臟輸出的血量就更多了。也許你會奇怪,運動時增加的血液是從哪兒來的呢?原來,一方面是通過緊急動員,平時儲蓄在肝臟、脾臟和皮膚里的血都積極地來參加輸送養料和運走廢物的工作,保證肌肉運動得以靈活有力;另一方面,血液在全身循環的速度大大加快,一般安靜時間每分鐘周流全身4—5次,運動時可加快到周流全身7次,流回心臟的血量增加,從心臟輸出的血液量當然就多了。健康的心臟就是這樣根據不同的需要,出色地完成各種任務的。

心臟是依靠什么力量使血的輸出量增加的呢?主要是采取兩種辦法:一為加快心臟跳動;二為增強心臟的收縮力。這樣雙管齊下,心臟的輸出量必然會增多。

當你在做跑步、登山等劇烈運動時,由于交感神經興奮,心率加快,收縮力量增強,所以你會感到心跳又快、又重,十分劇烈。

如此說來,跑步似乎加重了心臟的負擔,那么對心臟健康有好處嗎?好處很大。原來,心臟正是需要一定的負荷才能增進健康,因為心臟加倍工作的同時,流經供應心臟本身需要的冠狀動脈血流量大大增加,心肌本身也得到更多的養料和氧氣的供應,心肌就在這“多勞多得”中不斷增強。

知識點:心臟、輸出血量、血液循環

肚子餓了為什么會咕咕叫

盡管我們一日三餐吃得飽飽的,但還是有肚子餓的時候。肚子剛剛餓時,通常只不過是上腹部有種說不出的不舒服和空虛的感覺,等到肚子餓得相當厲害時,就會發出咕咕的叫聲,這是為什么呢?當食物在胃中消化將近完畢時,胃液仍舊繼續分泌,由于胃里空了,胃的收縮就逐漸加強??瘴该土沂湛s的沖動通過神經傳至大腦,就引起饑餓的感覺,我們稱這種猛烈的胃收縮運動為饑餓收縮。

當胃做饑餓收縮時,胃內的液體和吞咽下去的氣體在胃內不得安寧,一會兒被擠到東,一會兒又被擠到西,結果就會發出“咕咕”的聲音。此外還有一種情況:餓的時候,想吃而沒有吃,等到餓過頭以后,卻反而吃不下東西了,這又是什么道理呢?

這是因為饑餓收縮是周期性的,在饑餓時胃的強烈收縮只不過延續半小時左右,隨后也就進入平靜期,再這么延續半小時到一小時,隨著胃收縮的停止,饑餓的感覺也就消失了。

饑餓感和食欲常常同時發生。肚子餓時就想吃東西,并且饑不擇食,隨便什么東西都喜歡吃。同樣,饑餓感和食欲也常常一起消失,所以,餓過頭以后,反而會吃不下東西,也不想吃東西。

知識點:饑餓收縮、胃液、周期性

為什么肚子飽的時候,吃好東西也覺得沒味道

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歷,肚子餓的時候,吃什么東西都覺得香,但在肚子飽的時候,任何好吃的東西吃起來都覺得沒味道。這究竟是什么道理呢?

原來,人的大腦里有兩個中樞控制攝食行為,也就是說決定“吃”與“不吃”。肚子餓的時候,大腦攝食中樞興奮性高,發動攝食活動,所以食欲很強,吃起東西來味道就特別香;肚子飽的時候,大腦攝食中樞受到抑制而飽中樞興奮,它決定停止攝食活動,所以食欲較差,人也就顯得不那么愛吃東西了。

那么,大腦是怎樣得到肚子餓或飽的信息的呢?這和胃壁平滑肌的緊張度有直接關系。胃壁平滑肌緊張度降低時,食欲減退;胃壁平滑肌緊張度增高時,食欲就增強。胃壁平滑肌緊張度決定于胃的收縮。胃在消化食物時,只有靠近十二指腸的那一部分收縮。當胃即將排空時,收縮的范圍逐漸擴大,等到胃完全排空后,全胃收縮,并且收縮力也逐漸加強??瘴该土沂湛s,興奮了胃壁中的感受器,當信息傳到大腦就喚起了饑餓感覺,從而刺激攝食中樞。在這種饑餓收縮的情況下,胃壁平滑肌的緊張度達到最高峰。因此,這時的食欲也最強。與此相反,當肚子吃飽時,胃的收縮力量大大減弱,胃壁平滑肌的緊張度跟著降低,信息傳到大腦里的飽中樞,所以食欲就消失了。

知識點:食欲、攝食中樞、飽中樞、胃壁平滑肌

人為什么會放屁

放屁,是人體胃腸道通過向下蠕動,將其中氣體排出肛門的過程。那么,人體內的氣體是從哪兒來的呢?

原來,人們進餐、喝水、吞咽時,會把空氣帶入胃腸。唾液泡沫和食物中的氣體也會經口腔潛入體內。除了外來空氣,潛伏在人體腸道內數以億計的各種細菌,它們在幫助發酵、分解消化道中的食物的同時,也會產生氣體。此外,腸中的細菌把血液中彌散到結腸的尿素分解為氨,上消化道分泌的重碳酸鹽和胃酸會混合產生二氧化碳。這些體內產生的氣體約占胃腸道氣體的30%—40%。

胃腸道里的氣體會通過噯氣,從胃向上經口而出;也會經腸壁吸收彌散入血液,然后由肺呼出。腸內大部分氣體經腸蠕動快速下行,悄悄從肛門溜出體外。腸道氣體積聚較多,腸肌向下推進速度較快,而氣體出口——肛門周圍肌肉收縮,肛門緊閉時,腸內氣體受到擠壓形成一個高壓區。當氣體強行通過肛門時,氣流產生振動,像口吹簧片,會發出響聲。在一般飲食下,正常人每小時排屁17—60毫升,每天排屁400—1500毫升,差異很大。

人排的屁中99%的氣體是無臭的,主要有氮、二氧化碳、氧、氫及甲烷等五種。其余不到1%的氣體如氨、揮發性胺、硫化氫、糞臭素、吲哚等則散發著令人難聞的臭味。屁中除氧和氮來自空氣,其他大都由細菌發酵分解產生。

由于每個人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結構不同,所產生屁的數量和氣味也不相同。習慣張口呼吸、吞咽唾沫、經常嚼口香糖的人和咀嚼困難的老人,會吞入較多的空氣進入胃腸,這些人放的屁相對要多一些。有些食品的本身含有較多的氣體,如面包、蛋糕、飲料等,還有卷心菜、韭菜和各種豆類蔬菜,含有大量不易消化的多糖和纖維素,它們在結腸內被腸菌發酵分解為二氧化碳、氫、甲烷,多吃了這些食物就會頻繁放屁。由于大蒜、洋蔥和韭菜內含有硫化合物,腸菌將它們分解為含硫化氫和硫醇的氣體,所以多吃之后排出的屁特別臭。許多人腸道內缺乏乳糖酶,不能消化吸收牛奶中所含的乳糖,一旦喝牛奶后,就會腹脹并產生大量的屁。除此以外,腸道有炎癥時腸菌過度繁殖,直接作用于營養物質,干擾胃腸正常蠕動,產氣排屁也會增加。

可見,放屁基本上是人體的生理現象,一般不必介意。

知識點:屁、腸道細菌、腸壁

為什么人的一生要長兩副牙齒

人身上的各種組織器官都只有一副,而且生下來以后不會更換。只有牙齒與眾不同,一生中有兩副,要進行一次“交接班”。一副叫乳牙,它們小而不耐磨,共20顆。由于在吃奶時就開始長出,所以稱為乳牙。另一副是恒牙,它們與乳牙的交接是人6歲時開始的。通常恒牙較大,而且耐磨,上下左右共32顆,也有28顆的。

在人的生長發育過程中,乳牙和恒牙有著不完全相同的功能。乳牙除了咀嚼食物之外,還能刺激牙床骨發育,引導恒牙生長,而恒牙主要用于咀嚼食物。一個幼兒如果乳牙有病或過早地失去乳牙,他的牙床骨就會發育不良,恒牙也長不好,這樣不僅會影響咀嚼功能,還容易引起牙病。

人的牙床骨有一個從小到大的發育過程。在幼兒期,牙床骨不大,這時候長出一副恒牙,將無法在牙床骨上立足。進入成年期后,牙床骨長大了,假如這時口中只有20顆乳牙,那么牙床骨就填不滿,難以發揮正常的咀嚼作用。

在長期的生物進化過程中,人類發生了一種適應性變化:幼年時暫時依靠乳牙咀嚼,并刺激牙床骨發育;到了一定年齡,乳牙脫落了,恒牙便取而代之。

知識點:乳牙、恒牙、功能

舌頭為什么能辨味道

有人把舌頭稱為“味道檢測器”,的確是這樣,甜酸辣千般味的各種食物,都要由它先來品嘗滋味。

舌頭為什么能辨別出味道來呢?秘密就在于長在舌面上的味蕾。

味蕾是味覺感受器,它不僅長在舌頭上的乳頭狀突起內,還分布在舌的底面和口腔內咽部、軟腭等處。味蕾在嬰兒時期最發達,以后逐漸減少,老年時顯著減少。所以,別以為小孩不識味道,實際上他們的味覺比大人要靈敏得多。正因為這樣,給小孩吃藥最困難,大人吃起來不覺得苦,小孩一沾上舌頭就要哭。

味蕾是一種橢圓形的結構。它外面有一層蓋細胞,里面是細長的味覺細胞。味覺細胞的末端還有纖毛,叫做味毛。支配味蕾的感覺神經末梢細支,就包圍在味覺細胞上,像根電線一樣,傳遞味覺細胞的興奮到大腦里的味覺中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布拖县| 克拉玛依市| 巢湖市| 沁水县| 慈溪市| 卢氏县| 延安市| 娱乐| 云林县| 芒康县| 历史| 金秀| 广丰县| 南平市| 永定县| 丹东市| 黄骅市| 托克逊县| 昂仁县| 东乡族自治县| 广河县| 汨罗市| 利津县| 五常市| 高唐县| 武义县| 怀宁县| 蓬安县| 海城市| 靖安县| 佛坪县| 宁海县| 竹溪县| 汉川市| 通渭县| 柳林县| 翁源县| 澳门| 南通市| 伊宁县| 宾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