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綜合國力:硬實力與軟實力的比較》:西方第一號現代工業強國VS東方第一號原始農業大國

鴉片戰爭前夕,英國完成了工業革命,變成世界上第一號工業強國。

至于為什么大英能發生工業革命,通常的解釋是:英國有民主政治,還有科學革命。1640年英國進行了資產階級革命,到18世紀中葉,其民主制度已經成熟,并成為工業革命發生的政治基礎。而且,除了民主政治,工業革命的發生還有一個基本條件,即產生了以往人類歷史上任何一個時代都無法想象的科學的力量,出現了科學革命。科學革命包括科學體系的革命、技術發明的革命、哲學體系的革命。隨便從英國歷史中撥拉出幾個人,就能找出一些革命代表來,他們是牛頓、瓦特、洛克、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這種性質的人物,大清有一個嗎?

大清只有清官與貪官,八股文與文字獄,明君與昏君,千年不變的牛拉犁、顫巍巍的小腳女人,真名士自風流、假名士自下流的各色文人。對了,還有那吞云吐霧的大量煙民。除此之外,它還能產出什么呢?

英國的工業革命,首先起飛于紡織行業。1733年鐘表匠約翰·凱伊發明飛梭,織布效率提高一倍多。這導致紗線供應不上了,英國出現了紗荒。咋辦呢?發明機器唄。1764年,木匠詹姆斯·哈格里夫斯設計了多軸紡紗機,并以女兒“珍妮”的名字命名。這種機器馬上得到了改進,紗錠由8個增加到了18個、30個、100個,當大清的大姑娘小媳婦大娘奶奶們仍然沿用宋元時期的紡車吱吱呀呀的玩單線抽絲的中國特色的每日五兩的紡線雜技時,英國的紡紗姑娘們已經一個頂百個了。同志們,這就是效率啊。但是英國同志們并不以此為滿意。1769年,一個名叫阿克賴特的鐘表匠發明了水力紡紗機,水力代替了人力。隨后其他紡織機器相繼發明,實現了紡織行業的機械化生產。但這些機器的動力全是依靠水力,于是,瓦特接過了工業革命的接力棒。

1769年瓦特制出了第一臺蒸汽機,并獲得第一項專利。隨后經過多次改良,到1790年,瓦特蒸汽機已經流行全英國。瓦特的一臺蒸汽機,讓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更讓他的祖國——英國率先起飛,成為第一個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蒸汽機成了英國工業革命的標志,瓦特自己更是成了英國的工業革命之父,永遠受到世人的尊敬。更關鍵的是,英國這樣的政府,不會虧待它的任何一位科技發明者,它給這些發明者設立了所謂的專利制度,給予發明者15年的保護期,這期間任何人不得仿造。這種制度起始于16世紀,在18世紀成為普遍之事。所以,瓦特因萬能蒸汽機的廣泛轉讓、因英國的專利保護而成為富人,晚年過上了優裕的生活。

瓦特可以安息了。他那個時代的社會精英們信奉的格言是:“弄錢是人生的主要之事。”他把這主要之事干得很出色。但是誰能否認,個人利益的最大實現,同時也是國家利益的最大實現呢?瓦特這樣的發明者發了,英國這樣的政府更發了。因為工業革命,意味著歐洲一個世紀所創造的物質財富遠遠超過了以往整個人類幾千年的總和。這樣一對比,就顯出大清國的可憐了。大清國擁有什么呢?

以原始的眼光看,鴉片戰爭前夕,大清怎么著也算是世界第一號農業大國了,最驕傲的就是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地大物博,讓統治者過著全世界帝王都羨慕的生活;人口眾多,卻無人爭取到做人的資格。中國從古至今,雖然無人,但不缺的是人口。孟德斯鳩那個法國佬分析說,中國的氣候適合生孩子,中國的婦女又有著驚人的生殖能力,這種生殖能力,連戰爭與災害都阻擋不住。他說得對,從長平一戰秦國坑殺趙國降卒三四十萬直到大清王朝入關占領揚州宣布十天不封刀、導致揚州“百萬生靈,一朝橫死”,這些輪回上演的故事充分說明,兩千年的中國歷史無非就是一部殺人史和生孩子史。說來也怪,中國人就跟那小韭菜似的,割了一茬,三天之后就蔥蔥蘢蘢地長出下一茬了。也許,這跟中國的氣候有關,跟中國女人的生殖能力有關,跟中國男人把女人當土地對待的精耕細作精神有關,跟中國人的婚姻制度和社會倫理有關,但我覺得,更跟中國執政者的經營理念有關。中國的執政者作為一個“球級地主”、作為一個高級牧羊人,他的經營理念無非是“多生孩子多種地”,導致中國人生兒育女,都跟種地一個思維了:一夫多妻制,理論上跟雙季稻、三季稻、多季稻的栽種一個原理;百姓早婚早育,理論上跟種早麥一個原理;百姓自己餓得肚子嗷嗷叫還不耽誤生孩子,理論上跟種旱稻一個原理。總之,多收一粒是一粒,多養一口是一口。于是,成績就很嚇人:康熙初年,中國人口大約九千萬。乾隆末年,中國人口三個億(當時全世界人口才九個億)。鴉片戰爭前夕,中國人口近四個億。友邦驚詫啊!

相形之下,英國的人口一直少得可憐。據閻照祥先生的《英國史》載:1541年,英格蘭人口277萬,1741年達到557萬。1750年,人口開始增長,到1800年,英格蘭和威爾士人口達到了889萬。鴉片戰爭前夕,英國人口才增到四千萬。饒是這樣,英國的學者還凈出餿主意。1798年,英國的托馬斯·馬爾薩斯發表《人口論》。這家伙是個牧師,擔心人口會對人類構成危脅,于是呼吁大英人民要講道德——晚婚、婚前守節、夫妻自我限制同房頻率等(中國的道德是:早婚、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多子多福、一夫多妻云云)。上帝有些老糊涂啊,沒有讓馬爾薩斯出現在中國而把他提溜到了英國。英國的歷史與現實,證明了他們在生孩子方面,大遜風騷。所以,馬爾薩斯的人口理論只能由中國歷史來驗證,那就是:人口達到一定的極限,戰爭、瘟疫和其他災難就會成為減少人口的最后措施,貧困也就成了全體中國農民不可避免的命運。

英國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在他的《國富論》里說:“中國下層人民的貧困程度,遠遠超過歐洲最貧乏國民的貧困程度。”西方學者甚至認為“貧窮乃野蠻時代的遺跡之一”。

不窮可能嗎?幾千年歷史長河里,中國人民凈忙乎著生子種地了,生來種去,卻一直解決不了人類最原始的需求——溫飽,也就一直不能由半野蠻社會上升到文明社會!

帶領大清人民走向康乾盛世的是康熙,晚年的康熙,感覺國家有問題了,說:“百姓俱享太平,生育日益繁庶,戶口雖增而土田并無所增,分一人之產供數家之用,其謀生焉能給足?”(《清圣祖實錄》卷240)幾年后又感嘆:“令人民蕃庶,山巔盡行耕種,朕常以為憂也。”(《康熙起居注》,中華書局,1984年版,第3冊,第2094頁)不難看出,英明領袖康熙這發現跟后來的馬寅初有共同之處,那就是:耕地增加有限,人口卻以幾何級數增加,這可咋辦呢?問題是,大清的皇帝們沒讀過經濟學,更無緣讀到馬爾薩斯的《人口論》,導致他們不但沒有采取有效的措施解決人口問題,還添油加醋,煽風點火,采取多種措施鼓勵大家多生超生:1712年,康熙實行了固定的人丁稅制,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賦。”本來中國人就喜歡有事沒事的生孩子,這下可好,多生孩子還用不著交人頭稅,大清人民就展開了生子競賽。其結果是嚇人的。這里擺幾個數字嚇嚇大家:1812年,中國人口是33370萬,土地79152萬畝,人均耕地面積2.3畝。1753年至1887年,福建人口增加5.3倍,人均耕地面積由2.89畝下降到0.538畝;廣東人口增加7.5倍,人均耕地由8.3畝下降到1.16畝。這些數字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呢?那就是,中國歷史隨著時間愈推進,中國人民愈吃不飽。土地面積不夠,中國人民就精耕細作,用西方傳教士的話來講:“在最小的空間內用最簡單的耕作方式養活盡可能多的人是中國的終極目標,為此,他們將土地分成小塊,勞動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塊土地上面。”(約·羅伯茨:《十九世紀西方人眼中的中國》中譯本,中華書局2006年版,第83-84頁)大清人民沒有“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這么一種豪邁,但他們至少知道:人哄地皮,地哄肚皮。問題是,人對地皮的伺候是無限的,地皮對人的回報則是有限的。馬戛爾尼使華時,中國人種地,在收獲率方面已經是全球第一了。當時英國人種地是全歐洲第一,10:1,也就是說,種一粒種子,收獲10粒;中國人是15:1,種一粒種子,收獲15粒。收獲雖多于英國,但是吃家更多啊。英國農民早在16世紀,就可以有三分之一的余糧拿出來供應市場了,大清人民哪有這福氣啊。鴉片戰爭發生這一年,1840年,大清全國人均糧食200公斤左右。此時的英國,每個農場有一部蒸汽機,英國的前殖民地美國,人均糧食都達到了1000公斤。一句話,餓漢不知飽漢撐啊!

中國人民吃不飽,暫且不論,反正餓死了還有人生。關鍵是,人民長期吃不飽,后果是嚴重的:

第一,農戶們家無余糧,積累不下剩余“資本”,既影響農業產品的商品化,更阻礙了新式投資。

第二,傳統農業被推到一個很高的水準,再也沒法往前發展了。亞當·斯密認為,任何國家,都是最先發展農業的,這是出于人類的需要和天性,可稱之為人的一種“原始目標”和“原始職業”。中國政府搞原始職業很在行,在14世紀就搞到了最高境界。美國學者珀金斯說,從三部中國農書中可以看出中國農業生產技術的停滯性:王禎的《農書》(1313年)、徐光啟的《農政全書》(1628年)、鄂爾泰等編的《授時通考》(1742年)。后面兩部書所開列的農具清單,幾乎全是前一本書的重復。品種沒有增加,性能沒有改變,生產技術的發展處于停滯狀態。這與亞當·斯密在他的《國富論》中對中國的評價是一致的:“中國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國家,就是說,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細,人民最多最勤勉的國家。然而,許久以來,這似乎就停滯于靜止狀態。今日旅行家關于中國耕作、勤勞和人口稠密的狀況,與500年前視察該國的馬可·波羅的記述比較,似乎沒有什么區別。”

插圖:雍正祭先農壇圖。木乃伊政府之所以重農抑商,是因為深刻明白農業對一個沒有任何本質性進步的古代專制政權來講好處多多。

眾所周知,始皇之后,中國歷代政府都不約而同地執行了傳統的重農抑商政策,兩千年的時間里,重農就重出這么一個停滯不前的水準來,令人大跌眼鏡啊。但是跌眼鏡的同時,應該看到統治者的良苦用心。中國政府之所以重農抑商,是因為深刻明白農業對一個沒有任何進步的古代專制政權來講好處多多,既收獲糧食,還收獲順民(也就是老子所謂的“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而商業,則壞處大大的,既損耗財富,還影響社會風化和儒家的德治建設。所以政府眼里,商股多賤名,華僑多無賴。這種思想反映到外交上,只能是閉關鎖國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治县| 大悟县| 搜索| 秦安县| 威远县| 江油市| 旬邑县| 乌海市| 临邑县| 长宁县| 长治县| 保定市| 鸡西市| 陆河县| 杂多县| 江达县| 墨竹工卡县| 鹤岗市| 探索| 彭阳县| 孟州市| 洛宁县| 贞丰县| 石门县| 怀安县| 金乡县| 女性| 东至县| 彭州市| 东丽区| 安溪县| 贵港市| 平度市| 潢川县| 六枝特区| 建阳市| 岢岚县| 双江| 清水河县| 张家川| 石河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