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5章 馬戶林十

黃陵縣,城外。

林十看著官道上兩排車的宣紙,嘴角都咧到了后腦勺,原本的瞇瞇眼更是直接樂成了一道縫。

林十七其見其這副樣子,忍不住打擊,“笑吧你就,事情如果辦不成,有你受的。”

“哈哈哈!”林十大笑,揶揄道:“怎嗎,肉疼啊?往常向你賒點銀子,口口聲聲玩什么九進十三出,現(xiàn)在白嫖你,受不了?”

“哼!”林十七哼唧一聲,懶得理會。

林十卻興趣不減,瞇瞇眼聚攏神光,“要說…還是林慶看得遠,當初大家支持他出山,他死活不愿意,還以為他不在乎大明朝呢,沒想竟然都算到了這一步。”

林十七聽后,兩片厚厚的香腸嘴,忍不住上下嘟囔:“哼,他……”

“你說啥?”林十追問。

林十七撇過腦門,不屑道:“我說……你錯了,在他心里,可從未在乎過大明朝。”

林十聽后稍稍思考了下,點點頭,“也是。”

旋即看向不遠處的黃陵縣城,像是自言自語:“銀子真是個好東西啊,這些年的努力,沒白費。”

“白費不白費,還要看你。”林十七道。

“放心吧。”林十手中捏著宣紙。

……

……

“延安縣,黃陵縉紳,坑阱塞路,行桀虜態(tài),王法不行黃陵久已……

吾輩士卒橫練十年,今招英雄豪杰將兵數(shù)萬,皆騁良弓勁弩……王法不行于吾輩,吾輩代行王法……”

縣衙中,典吏官兩手捧著厚厚宣紙,小心小翼地朗誦,時不時還抬頭看看主座上的縣尊、縣丞。

在典吏代讀檄文的時候,同時又有源源不斷的宣紙,一張一張被送至堂中,皆是來自黃陵縣城內(nèi),各個大街小巷、各大小市場。

早在被賊寇攔道堵城的時候,黃陵縣中百姓就已經(jīng)人心惶惶,此刻再面對鋪天蓋地的檄文告示,所有人心中更加緊張到了極點。

“縣……縣尊,這可如何是好?”

說話之人是城中的陰陽官,品秩不入流,平時也就看看星象,純粹法爺,此刻慌得比誰都快。

縣尊譚九華還未吭聲,一旁的縣丞茍邵鵬率先發(fā)言,指著下手邊一人道:

“許大有,你管巡檢司,治安這事是你的責任,你來說……怎么解決?”

突然被點名,許大有心里咯噔一下。

旋即,大呼不公平。

現(xiàn)在想起來自己是巡檢司巡檢了,尋常時候,凡事可曾有他的插話資格。

舉頭再瞧瞧堂中對過坐著的一排排鄉(xiāng)紳,他其實很想說……人家文章里說的很明白了,只取縉紳狗頭,干縣衙什么關系,把這些人一綁,交出去算了唄。

可這話,他知道不能開口。

能在黃陵縣城混著的,又豈能是簡單人物,別的不說……其中姜姓縉紳,他就知道人家在宣大有人。

硬著頭皮道:“縣丞大人,下官覺得完全不必驚慌,咱黃陵縣的城墻,在延安府里都數(shù)的上,賊寇雖然人多,也未必見得能攻進城來。”

話音剛落,縉紳代表姜希民抖了抖手里的宣紙告示,道:

“許巡檢言之有理,賊寇行此種法子,不外乎旨在攻心,想讓我們內(nèi)部亂起來,以便尋覓可乘之機……越是這樣,我們越是應該穩(wěn)住,萬萬不能被鉆了空子。”

另一名縉紳同樣道:“希民說得好!諸位大人現(xiàn)在當務之急應派出人手,在城中日夜巡邏,安撫百姓情緒的同時,也盡快把散布消息的賊寇內(nèi)應抓住。”

“正是!”巡檢司巡檢許大有道:“一夜之間,城里大街小巷貼滿了,我不信沒有賊寇的內(nèi)應,真著實可惡!”

內(nèi)應?

縣尊譚九華坐在縣衙的主坐位置靜靜聽著。

他何嘗不知道城里有內(nèi)應。

甚至,嚴格來說,當今衙堂內(nèi)坐著的所有人,都可以算得上賊寇內(nèi)應。

麟拾。

安塞人士,養(yǎng)馬戶。

幾年前來到黃陵縣,迅速異軍突起,接連并購了很多牧場,聚攏了一幫民間散戶,畜馬發(fā)家。

為何?

還不是因為身為黃陵縣尊的自己,給對方的行動便利足夠大。

……

馬,向為國之重器。

自朱元璋創(chuàng)立大明以來,明廷可以說,一直在這方面都相當重視。

明王朝的馬政,主要分三個方面:

官方牧馬場;民間牧馬場;以及和周邊各族的貿(mào)易馬場。

只是,任何王朝的衰敗都不是一點兩點,而是綜合所有情況的整體腐爛,沒有徹底爛到根里,一個偌大的統(tǒng)治王庭,又怎么可能轟然崩塌呢。

先說官方牧馬。

明廷一直有專職管理的御馬監(jiān)、苑馬寺等官方機構。

只是大明朝作為典型的農(nóng)耕文明,養(yǎng)馬這種活計,如何比得上耕地?

馬場,不說規(guī)模大了,就是普普通通的一個小馬場,也要動輒十幾畝的占地面積。

而十幾畝的土地用作養(yǎng)馬,那為何不去耕種呢?

當然,能作為馬場的土地,一般情況來講,都是不適合作為耕種的。

但,架不住大明的御馬監(jiān)、苑馬寺等機構里面有高手。

馬場占地,是朝廷硬性政策;掛著養(yǎng)馬名義,改牧為耕,那就是自己的……而既然是自己的土地,哪里適合作為養(yǎng)馬場,還不是自己說了算。

由此,大明官牧徹底腐爛。

再說民牧。

養(yǎng)馬的收益不如耕田,這是農(nóng)耕文明的共識,所以為了鼓勵民間養(yǎng)馬,大明朝廷針對性的特批了各種政策。

其中最典型的——凡馬戶,皆可免除徭役。

然而,寫在法制里好處,當然不能隨隨便便就給你。

御馬監(jiān)自己手底下的官牧改耕完蛋了,須得尋法子找補,眼光便落在了這里。

凡民間馬戶者,每人每年必須上交一匹小馬,否則,按照馬價繳銀。

作為林慶的高徒,塞上書院畢業(yè)的高材生——林十六,他都親口說了,養(yǎng)馬是個技術活兒,馬匹不容易養(yǎng)活。

又何談一般的馬戶。

再加上,額外還有大明監(jiān)督方——太仆寺的官員,定年不定期地對馬匹進行檢查。

常年放牧養(yǎng)馬的馬戶,那是連太仆寺大門面朝哪個方向都找不清,仍依舊還得按照規(guī)矩,老老實實地趕著馬匹前來報道,面臨檢查。

而檢查的本身,熟不是大明官僚對馬戶的又一波剝削和勒索。

至于第三個部分——與少數(shù)民族的馬匹貿(mào)易。

就不得不提西九邊甄大娘的立身之本,茶葉生意了。

如甄大娘這種茶商,在大明九邊重鎮(zhèn),茫茫其多。

先是以茶葉換購少數(shù)民族的好馬,再將好馬賣給如林十這種馬商,馬商再將好馬轉賣大明朝廷。

至于,為什么大明朝廷不直接在少數(shù)民族手里購買?

早在張居正搞“俺答封貢”的時期,就有先例,其后更是在張居正死后達到頂峰,言之——胡馬不可用。

胡馬能用嗎?

肯定不可用啊!

能用的好馬,早就賣給茶商了。

剩下丟給大明朝廷的都是劣等馬,沒死在當天交易的時間里,都算是好養(yǎng)活。

由此,朝廷無數(shù)官吏,開始謾罵胡人。

言說胡人天生窮批,惡人多怪,窮山惡水出刁民,良心壞的流膿……專門賣給咱們大明朝廷劣等馬,還是自家馬場,自家人養(yǎng)的馬好!

既得利益的官員心里笑裂了,表面上也是義憤填膺,一封一封奏折上疏,——天殺的胡人,萬惡的韃靼,沒一個好東西,只賣劣馬!

殊不知,

自家人養(yǎng)的馬,焉不是胡馬?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首市| 崇义县| 泽普县| 甘洛县| 瑞安市| 五原县| 新乡市| 潼关县| 桃园县| 皮山县| 杂多县| 夏河县| 崇信县| 体育| 闸北区| 庆云县| 江陵县| 怀安县| 锡林浩特市| 南召县| 利辛县| 敦化市| 临沭县| 灵宝市| 阳城县| 江达县| 邵武市| 博乐市| 孟州市| 怀远县| 都江堰市| 桐柏县| 永康市| 奎屯市| 剑川县| 通江县| 吉水县| 沿河| 孟州市| 沙坪坝区| 安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