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溶洞金礦
- 1980:我的狗頭金
- 楓葉落在心上
- 2294字
- 2024-06-15 18:00:00
肖寶明沒有繼續說這個事情,“社員們,接下來安排今天的干活任務。”
集體勞動,各組有各組的任務,昨天沒完成的活,組長帶著自己的組員今天接著干。
像許輝這樣放暑假過來幫家里掙工分的,屬于臨時短工,安排到各組,由組長臨時安排當天的任務。
有積肥小組、鋤地小組、飼養小組等,根據勞動強度不同,給予不同的工分,越勞累工分越多,多的10分,少的六七分。
許輝進了積肥小組,被新任命的組長肖興慶安排去拉板車。
積肥小組屬于是氣力活,壯年勞力一般都能有10分,像許輝這樣的精神小伙,只能算7分或者8分,根據當天表現評分。
板車是兩個車轱轆上面裝木板,人力拉牛糞,從牛棚拉到玉米地。
五月份種的玉米,最近下雨,玉米長勢很快,到了施肥的好時候。
宣布散會,幾個年輕人就沖過去爭搶板車。
“都是勞模!實現‘四個現代化’,就得靠你們!”
許輝慢悠悠的踱步過去,剩下最后一個板車,瀟灑的單手拉扶手……
不對勁,拉不動!
低頭一瞧,這輛板車輪胎干癟,沒氣兒了!
沒氣的輪胎,拉起來費勁。
“臥槽,大意了!”
好在每輛板車安排三個人,一個人在前面拉,兩個人在后面推。
剛才安排任務的時候,許輝非要跟幾位同學一組,然后就被組長安排跟黎廣山和黎廣亮一起拉一輛板車。
三人沒搶到好車,互相埋怨,但也沒有消極怠工,勞動精神非常高昂。
生產隊養了幾頭膘肥體壯的大牛,比人看起來生活都要好得多。
牛的生活能不好嗎?
專門有勞動小組負責喂牛,每天放出去吃草半天,還有人專門割草喂夜宵,如果它們有按摩推油的需求,也許生產隊就會史無前例的誕生按摩推油小組……88號技師負責吹牛逼。
生產隊的耕地,全靠這些牛犁地。
這些牛就是祖宗,自然得供著。
牛糞也是好東西。
這會兒窮,買不起化肥,農作物肥料全靠這些家畜糞便混合稻草、樹葉發酵而成。
還有勞動小組負責撿路上掉落的牛糞呢。
人多,任務不重,整個勞動過程,倒也是歡聲笑語。
忙了一陣,男人蹲在地頭開始抽煙,女人交流針線活兒。
關于集體勞作,各地有各種歌謠傳出,這里就有孩童這樣唱:
磨洋工,磨洋工,拉屎屙尿半個鐘。一日屙三遍,日落就收工。
不能說很形象。
簡直是現實描繪。
不同生產隊有不同的上工時間表。
竹坪第一生產隊就很不一樣,上早工和午工,干到下午兩三點就收工了。
不是因為偷懶,而是這邊多年前就已經養成了習慣,早點干完集體勞動,好騰出更多的閑暇時間淘金。
以前竹坪村旁邊山上就有金礦脈,四周村鎮的人蜂擁過來淘金,金礦挖完了,后來又在山下的溶洞里發現砂金,于是又進洞淘金。
現在溶洞里的砂金由縣里半機械開采,淘金熱也就沒那么熱鬧,但各家各戶還是在舊礦脈挖石頭淘金,淘邊角料。
以前一方石頭能有幾十克黃金,屬于是富礦。
現在一方石頭有幾克黃金,總比種地收入高不少。
也有一些人跟著肖寶明在溶洞里面淘尾渣。
收工之后,許輝收了工具,三步并作兩步跟上肖興慶的腳步。
“大舅。”他喊道。
單論竹坪生產大隊,肖家那就是數一數二的名門望族,有錢。
外人眼中看來,許家那就是攀高枝。
許輝卻對肖家沒有任何好感,唯獨對大舅肖興慶感官還算不錯。
可以說肖家的人是一丘之貉,肖興慶是那個還算有道德底線的人,出淤泥而不染。
肖興慶露出微笑,轉念一想到昨天發生的事情,心情變得復雜。
“干一天活,怎么不回去吃個午飯休息一下?”
“吃不吃都行。”許輝覺得自己現在是能辟谷的仙人。
咕嚕!
話音剛落,肚子的叫聲便出賣了自己。
當下年月,除了個別富裕之家,大部分農村家庭一日三餐大多是玉米和高粱粉做的窩窩頭,或是加點白菜、野菜的稀粥,煮紅薯、烤紅薯、紅薯粥等。
別說是肉,油水都沒有幾滴。
吃得多,餓的快,吃了跟沒吃一樣,肚子寡淡如水。
肖興慶左右看了看,這才從口袋里掏出一個白花花的白面包子,趁人不注意塞到了許輝手里。
白面包子屬于細糧,普通家庭不常有。
況且包子里面有餡兒,豬肉餡兒!
一口咬下去,新鮮油膩的肉香味兒在口腔里爆炸開來。
人間絕味!
許輝吃了一個包子,不盡興,但也知道自己不能更貪婪了。
他笑了。
對自己哂笑。
竟會因為一個肉包子而變得欲望洶涌,這種欲望猶如火山。
他這樣的專業人士自然是知道,火山能帶來黃金。
黃金都是來自于地殼深處的巖漿。
“你去哪兒?”肖興慶見許輝始終跟著自己。
“到山下溶洞看看。”
“有什么好看的。”
“長長見識嘛,我一個竹坪人,居然不知道淘金是什么樣子。以后別人問起,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就讓人笑話了。”
“看嘛,看一眼就走。”
淘金的地方,不是什么人都能進去的,安保很嚴密。
竹坪山下的溶洞很深,而且有水,縱橫交錯,不知通向何處。
三十年代的時候,淘金人都在山上采金。
小小的竹坪,魚龍混雜,可謂是群雄割據。
大的垱頭三五百人,小垱頭三五個人,相互傾軋,采金的同時每天都會發生斗爭。
后來矛盾激化,本地人和外地人來了一場熱戰,最終本地人獲勝,把外地人趕走了。
沒想到這場斗爭其實是有人暗中謀劃。
由此,整個竹坪金礦脈,落入了力勝公司手中,閑散人員只能給力勝公司打工。
有幾個竹坪村年輕人,有冒險精神,也有些腦子,認為山上有金礦,那么山下的溶洞就有可能有金礦。
于是在枯水的季節,冒險鉆進了溶洞深處,果真發現在溶洞深處的沙子含有很多細粒金砂。
溶洞里的金砂太細,跟山上的黃金不一樣,他們不確定,于是找人驗證,果真是金子。
沒曾想消息走漏,淘金人蜂擁而至。
溶洞里采金,更加兇險難測。
溶洞進口通往采金垱頭,有一個長達四五十米的狹長通道叫竹板樓,只能容一人側身通過,高度勉強能站立。
枯水時,倒也能進出自如。
采金人對黃金的渴望近乎癡狂,忘了雨季來臨水位上漲,整個竹板樓被水完全淹沒。
溶洞內,洪水洶涌。
數百淘金人被困溶洞。
有水性好的年輕人,試圖潛泳穿過竹板樓,數人一去不復返,被洪水不知沖向何處,尸骨無存。
困在溶洞內部的人,數十人餓死,慘不忍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