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壯麗的河山——地理之最(1)
- 中國之最世界之最大全集(優(yōu)秀青少年最想知道)
- 方洲
- 5653字
- 2014-12-04 14:36:21
天下第一山
泰山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譽,又稱東岳,是中國最美、最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泰山位于山東省中部,津浦鐵路東側(cè),是我國五岳之一,山勢雄奇,景色秀美,古名“岱宗”。春秋時它便稱為泰山,被稱為“五岳之首”“五岳獨宗”“五岳獨尊”。數(shù)千年來,先后有十二位皇帝來此封禪。圣人孔子留下了“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慨,詩圣杜甫更是發(fā)出了“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千古絕唱。
自然景觀的雄奇壯美,加之?dāng)?shù)千年精神文化的滲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觀的烘托,可以說泰山處處皆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已成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縮影,更是全國著名的旅游勝地。
其中著名的風(fēng)景名勝有天柱峰、日觀峰、百丈崖、仙人橋、五大夫松、望人松、龍?zhí)讹w瀑、云橋飛瀑、三潭飛瀑等。1987年,泰山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chǎn)名錄。
天下第一奇山
黃山為三山五岳中三山的之一,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美稱。秦代時黃山因地處黔縣東北被稱為黔山,古代別名崗山。唐天寶六載(747),唐玄宗根據(jù)軒轅黃帝在這里采藥煉丹得道升天的傳說,改其名為黃山。位于安徽省東南部,地跨黃山市內(nèi)黟縣、休寧縣和黃山區(qū)、徽州區(qū),東北西南走向,長約40千米,寬約30千米,面積約1200平方千米。向來以山勢雄奇而聞名于天下,那里景色絢麗,奇峰怪石,集群山之瑰,是中國最奇麗的大山。黃山迎客松是世界聞名的松樹。
徐霞客曾兩次游黃山,留下了“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感嘆。李白等大詩人,也在此留下了壯美詩篇。
作為中國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黃山是著名的避暑勝地,國家級風(fēng)景名勝區(qū)和療養(yǎng)勝地。
海上第一名山
嶗山是中國海上第一名山,古代又曾稱牢山、勞山、鰲山等,史書各有解釋,說法不一。它是山東半島的主要山脈,主峰名為“巨峰”,又稱“嶗頂”,海拔1132.7米,是我國海岸線第一高峰,有著海上“第一名山”之稱,聳立在黃海之濱,高大雄偉。當(dāng)?shù)赜幸痪涔耪Z這樣描述:“泰山雖云高,不如東海嶗。”
嶗山在所有名山中的獨特之處就在于它山海相連,同時還是中國唯一座在海邊拔地而起的山脈。山海相連,山光海色,正是嶗山風(fēng)景的特色。繞嶗山的海岸線長達(dá)87千米,沿海大小島嶼18個,構(gòu)成了嶗山的海上奇觀。當(dāng)漫步在嶗山的青石板小路上,一邊是碧海連天,驚濤拍岸;另一邊是青松怪石,郁郁蔥蔥,不由得人心胸開闊,氣舒神爽。因此,古時即有人稱嶗山為“神仙之宅,靈異之府。”
歷史上傳說秦始皇、漢武帝都曾來此求仙,這些無疑都給嶗山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它還是我國著名的道教名山,歷史上最盛時,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全山有道士上千名,著名的道教人物丘長春、張三豐都曾在此修道。可惜原有道觀大多毀壞,保存下來的則以太清宮規(guī)模為最大,歷史也最悠久。
1982年,嶗山以青島嶗山風(fēng)景名勝區(qū)的名義,被國務(wù)院批準(zhǔn)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fēng)景名勝區(qū)名單。
霧日雨日最多的山
峨眉山是中國霧日最多、日照最少的山,也是著名的佛教名山和旅游勝地。位于四川樂山市境內(nèi),地處長江上游,屹立于大渡河與青衣江之間,在峨眉山市西南7千米,東距樂山市37千米,景區(qū)面積154平方千米,最高峰萬佛頂海拔3099米。地勢陡峭,風(fēng)景秀麗,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譽。
峨眉山與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山西五臺山并稱為佛教四大名山,有寺廟約26座,重要的有八大寺廟,佛事頻繁。1996年12月6日,峨眉山樂山大佛作為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chǎn)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由于峨眉山海拔高,西南季風(fēng)帶來豐富水汽沿著山坡上升凝聚成云霧,那里的霧日比周圍地區(qū)多而濃,年均霧日多達(dá)323.4天,至少也有309天,最多時則高達(dá)334天,因此一年四季大多數(shù)時間它都籠罩在霧氣之中。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頁使得那里的年均降雨日達(dá)263.5天,最多可達(dá)290天。年均日照時數(shù)僅有947小時,平均每天日照時數(shù)僅有2.5小時,如果遇上云雨多的季節(jié),有時山上整日不見太陽,數(shù)月日照只有數(shù)小時,甚至幾分鐘。這在中國乃至世界絕無僅有,因此它成為我國雨日、霧日最多、日照時數(shù)最少的山。
革命第一山
井岡山,古有“郴衡湘贛之交,千里羅霄之腹”之稱。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地處湘贛兩省交界的羅霄山脈中段。解放前,井岡山并沒有獨立的行政建制,是一個“人口不滿兩千,產(chǎn)谷不滿萬擔(dān)”的偏僻小山村。1927年10月,毛澤東、朱德等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率領(lǐng)工農(nóng)革命軍來到井岡山,創(chuàng)建了中國第一個農(nóng)村革命根據(jù)地,開辟了以“農(nóng)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quán)”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井岡山精神。
陸定一同志曾說過:“井岡山,兩件寶;歷史紅,山林好。”這是對井岡山人文和自然內(nèi)涵的高度概括和真實寫照。確實,井岡山既具有輝煌的歷史,是“中國革命的搖籃”,是一塊“浸透著烈士鮮血的圣地”,又有絢麗的自然風(fēng)光,可謂革命的人文景觀與優(yōu)美的自然景觀交相輝映,融為一體,相得益彰。
最大的山脈
喜馬拉雅——喀喇昆侖山脈是中國最大的山脈,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共有19座山超過7260米,8個山峰超過7500米,其中4個超過8000米。諸山峰通常具有尖削、陡峻的外形,多雪峰及巨大的冰川,其周圍簇?fù)碇鴶?shù)以百計的石塔和尖峰。
除了極地,這條山脈的冰川比世界上任何地方都要多和長。最大的冰川斯帕·比亞福冰川(長100千米),途經(jīng)伊斯帕山口。屹立于冰川上面的是高峰,其中K2峰又稱喬戈里峰,是世界第二高峰(8610米)。
境內(nèi)最高的山峰
中國境內(nèi)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是地球第一高峰。藏語“珠穆”是女神之意,“朗瑪”是第三的意思,因珠峰附近還有四座山峰,珠峰位居第三,“珠穆朗瑪”意為第三女神。
珠峰地處中尼邊界東段,北坡在我國西藏境內(nèi),南坡在尼泊爾境內(nèi)。山體呈巨型金字塔狀,地形極端險峻,環(huán)境異常復(fù)雜。它的三大陡壁被東北山脊、東南山脊和西山山脊夾雜著,在這些山脊和峭壁之間有548條大陸型冰川相繼分布,總面積達(dá)1457.07平方千米,平均厚度達(dá)7260米。
珠穆朗瑪峰較近的一次測量在1999年,是由美國國家地理學(xué)會使用全球衛(wèi)星定位系統(tǒng)測定的,他們認(rèn)為珠峰的海拔高度應(yīng)該為8850米。而世界各國曾經(jīng)公認(rèn)的珠穆朗瑪峰的海拔高度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登山隊于1975年測定,是8848.13米。但外界也有8848米、8840米、8850米、8882米等多種說法。2005年5月2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重測珠峰高度測量登山隊成功登上珠穆朗瑪峰峰頂,再次精確測量珠峰高度,珠峰新高度為8844.43米,同時停用1975年8848.13米的數(shù)據(jù)。
隨著時間的推移,珠穆朗瑪峰的高度還會因為地理板塊的運動,而不斷變化。有趣的是,珠穆朗瑪峰雖然是世界第一高峰,但是它的峰頂卻不是距離地心最遠(yuǎn)的一點,這個特殊的點屬于南美洲的欽博拉索山。
桂林山水甲天下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風(fēng)景游覽城市,有著舉世無雙的喀斯特地貌。這里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態(tài);漓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潔如鏡;山多有洞,洞幽景奇;洞中怪石,鬼斧神工,琳瑯滿目,于是形成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絕”,因而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贊譽。桂林處處皆為勝景,漓江山水堪稱其中的典范。
桂林市是世界著名的風(fēng)景游覽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地處湘桂走廊南端,南嶺山系的西南部,北、東北面與湖南省交界,西、西南面與柳州地區(qū)相連,南、東南面與梧州市、賀州市相連,毗鄰廣東省。平均海拔150米,屬典型的“喀斯特”巖溶地貌,遍布全市的石灰?guī)r經(jīng)億萬年的風(fēng)化侵蝕,形成了千峰環(huán)立、一水抱城、洞奇石美的獨特景觀。
桂林還是一座文化古城。兩千多年的歷史,使它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設(shè)置桂林郡,開鑿靈渠,溝通湘江和漓江。桂林從此便成為南通海域,北達(dá)中原的重鎮(zhèn)。宋代以后,它一直是廣西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中心,號稱“西南會府”,直到新中國建立。
最大的島嶼
臺灣島是中國的第一大島,位于祖國東南沿海的大陸架上,西依臺灣海峽(屬于東海),距福建省海岸75~220海里;東瀕太平洋;東北與日本琉球群島為鄰,距沖繩島約335海里;南隔巴士海峽與菲律賓相望,距呂宋島約195海里。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國與太平洋地區(qū)各國海上聯(lián)系的重要交通樞紐。
臺灣島島形狹長,約394千米;最寬處在北回歸線附近,約144千米。面積3.58萬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積逾99%,為臺灣省主島,在世界大島中列第38位,人口約2305萬(2009年6月數(shù)據(jù))。
其地貌復(fù)雜,處于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又有喀斯特地貌與海蝕地貌,故多山水勝境、火山群與溫泉群。西海岸沙灘平緩,多海水浴場,而東海岸斷崖陡峭,奇石怪巖。森林茂密,動植物資源豐富,更有“蝴蝶王國”之稱。清代即有“八景十二勝”之說,如阿里山云海、雙潭秋月、玉山積云、清水?dāng)嘌隆⑴旌O火、大屯春色、魯谷幽峽、安平夕照和草山、五指山、八卦山、虎頭埤、獅頭山、太平山、大里筒、旗山及霧社等。文物資源豐富,或與反抗荷蘭、日本侵略者有關(guān),或為臺灣與大陸關(guān)系的歷史見證,如赤嵌樓、安平古堡、明延平郡王祠、指南宮凌霄寶殿、云林北港媽祖廟、臺北與臺南孔廟等。
最大的半島
山東半島是中國三大半島之一,也是中國最大的半島。以羊口—秀珍河為界,膠東半島是其一部分。它位于山東省的東部,有大、小山東半島之分。小山東半島指的是膠萊河以東的膠東半島,大山東半島是壽光小清河口和日照嵐山口與嵐山頭蘇魯交界處的繡針河口兩點連線以東的部分。
半島三面臨海,北面與遼東半島隔渤海灣相望,東部與韓國隔海相望,包括青島,煙臺,威海的全部以及濰坊、日照、東營的大部分或部分,突出于黃海、渤海之間,隔渤海與遼東半島遙遙相對。主要是由花崗巖組成,丘陵、低山占總面積的絕大部分。
因為地理上的原因,山東半島地區(qū)與東北和韓國聯(lián)系緊密。歷史上有大批民眾自水路乘船移民東北,現(xiàn)在東北也有不少人“回流”至山東半島。
最長的河
長江又名揚子江,亞洲第一長河,發(fā)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主峰各拉丹冬雪山,全長6397千米,是世界第三長河,僅次于非洲的尼羅河與南美洲的亞馬遜河,水量也是世界第三。總面積1808500平方千米(不包括淮河流域)約占全國土地總面積的1/5,和黃河一起并稱為“母親河”。
長江在源頭沱沱河至四川省宜賓市之間稱為金沙江,從四川宜賓市以下才始稱長江,到了江蘇揚州以下又稱揚子江。長江干流所經(jīng)省級行政區(qū)總共有11個,從西至東依次為青海省、四川省、西藏自治區(qū)、云南省、重慶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蘇省和上海市。其支流流域還包括甘肅、貴州、陜西、廣西、河南、浙江等省的部分地區(qū)。
2001,世界中國科學(xué)院遙感應(yīng)用研究所在專家劉少創(chuàng)主持下,利用衛(wèi)星遙感影像測量計算,測量結(jié)果精確到了小數(shù)點后兩位,測出長江長度6300千米。該流域是中國巨大的糧倉,產(chǎn)糧幾乎占全國的一半,其中水稻達(dá)總量的70%。
長江源遠(yuǎn)流長,孕育了華夏文明和中華民族,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是世界三大古文明發(fā)祥地之一。
最窄的河
中國最窄的河是耗來河。它位于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克什克騰旗的貢格爾草原上,距內(nèi)蒙古克什克騰境內(nèi)的國家級鳥類自然保護(hù)區(qū)——達(dá)里諾爾湖西6千米,發(fā)源于貢格爾草原上的多倫諾爾湖,河道極窄,連接多倫諾爾湖與達(dá)里諾爾湖,水量較少。全長17千米,清澈見底,水深一般在20~30厘米,河寬一般10多厘米,最窄處只有幾厘米,放一本書便可以當(dāng)“橋”,所以當(dāng)?shù)厝擞纸兴皶鴺蚝印薄:膩砗营q如一條白色的飄帶在草原上蜿蜒而去,最終注入達(dá)里諾爾湖,是注入達(dá)里諾爾湖的四條河流之一。
竟然耗來河如此之細(xì),那為什么還把它叫做“河”而不叫“小溪”呢?原來這條袖珍河流的河道和水流非常穩(wěn)定,流域內(nèi)具備河流型濕地,有寬闊的河漫灘,兩岸有發(fā)育完善的河漫灘草甸和牛軛湖,天然河流所具有的一切特征都能在耗來河身上找到。真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它曲曲折折,多呈“幾”字型,百米九回環(huán),宛若一條潔白的哈達(dá),迎風(fēng)擺動,又如一條白色的小龍,騰飛在美麗的貢格爾草原上。
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黃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同時是中國第二長河,世界第五長河,被譽為中國的“母親河”。長達(dá)5464千米,流域面積達(dá)到752442.76平方千米,流經(jīng)9個省區(qū),在中國北方蜿蜒流動。從高空俯瞰,它恰似一個巨大的“幾”字,又隱隱就是我們民族那獨一無二的圖騰——龍。
黃河中游河段流經(jīng)黃土高原地區(qū),因水土流失,支流帶入大量泥沙,使黃河成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最大年輸沙量達(dá)39.1億噸(1933年),最高含沙量920千克/立方米(1977年)。三門峽站多年平均輸沙量約16億噸,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而長江每立方米水含沙量還不到1千克。而泥沙經(jīng)過黃河入口進(jìn)入渤海、黃海以至東海的有11.5億噸,其余4.2億噸均在沿河沉積下來。
黃河年平均16億噸的泥沙如果筑成寬一米、高一米的城墻,長度相當(dāng)于地球與月球之間的距離(38.44萬千米)的三倍,相當(dāng)于赤道長度的27倍。
黃土高原的大量黃土由黃河向平原、向海洋運輸,日積月累,使陸地不斷擴大,海盆不斷淤淺,這樣,不僅在黃土高原的東面形成了巨大的華北平原,而且在我國東部邊緣海中,填造出了一條世界無與倫比的淺海大陸架。現(xiàn)在,渤海、黃海以及東海的大部分都已屬淺海大陸架的范圍。
最長的人工運河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長的人工河流,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余杭),經(jīng)北京、天津兩市及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四省,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約1794千米,開鑿到現(xiàn)在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對中國南北地區(qū)之間的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與交流,特別是對沿線地區(qū)工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城鎮(zhèn)的興起均起了巨大作用。它和萬里長城并稱為我國古代的兩項偉大工程,聞名于全世界。
京杭大運河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珍貴物質(zhì)和精神財富,是活著的、流動的重要人類遺產(chǎn)。大運河肇始于春秋時期,形成于隋代,發(fā)展于唐宋,最終在元代成為縱貫?zāi)媳钡乃辖煌ㄒ馈?/p>
- 蔚藍(lán)的海洋世界(青少年成長必讀·科學(xué)真奇妙叢書)
- 亂世爭霸:王侯霸主(寫給孩子的史記故事)
- 湯小團(tuán)漫游中國歷史系列13(兩漢傳奇卷5):龍城飛將
- 萬物大歷史:帝國是怎么產(chǎn)生并消失的
- 趣讀史記故事:名臣篇(了不起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美繪版)
- 二十五史故事
- 我是小醫(yī)生:我的眼睛有魔力
- 妙趣科學(xué)·第一輯(套裝共8冊)
- 孩子應(yīng)該知道的國家寶藏(全四冊)
- 帝王之謎:青少年看世界
- 無脊椎動物:軟體動物·刺胞動物·環(huán)節(jié)動物(國家地理動物百科全書)
- 野花野草
- 李白:銀鞍白馬少年游
- 奇案推理(走進(jìn)科學(xué))
- 我是小醫(yī)生:假如我可以冬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