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言雜議
- 李江渝編著
- 521字
- 2024-06-20 14:00:34
4.“發”(發/髪)
少年時代,由于系特殊的動亂時期,所以筆者的小學五、六年級和初中兩年都是在讀讀停停中度過。只好“竊”學校封在圖書館中的所謂“禁書”來看了。那時的讀書,基本是“好讀書,不求甚解”,談不到什么基礎。
記憶中對一個叫作“令人發(fà)指”的成語中的“發”字,很長一段時間都望文生義地理解為氣憤得“用手去指”。后來不知是什么時候才搞清楚,“令人發指”是“形容使人憤慨到了極點”的意思,且其中的“發指”,是指憤怒得頭發都豎起來,甚至將帽子頂起來了的意思。還有一個成語是“怒發沖冠”,就是頭發頂起了帽子。
現在明白,這個簡化字的“發”還須認真分辨,它是將頭發的“髪”(fà)和發射的“發”(fā)兩個繁體字一并簡化成了一個字。比如“百發百中/彈不虛發”中的“發”都是“發射”的意思;至于“發工資/發信息/發電/發熱/發情/發財/發家/發面/發海參/發臭/發綠/發怒/發脾氣”等等,都是從具體的“發射”逐步引申而抽象化的。
只有“理發/美發/毛發”這一類詞語中的“發”才是“頭發”的意思。
簡化的原因是“髪”(14畫)和“發”(12畫)的筆畫都太多,孩子們寫起來太麻煩,于是便根據兩個“發”的草書輪廓,直接將其簡化并合二為一成為如今只有5畫的“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