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流言
- 明末:我真不是朱慈烺
- 鵝貨
- 2347字
- 2024-07-22 00:10:00
“什么?你的意思是讓我造個超大的孔明燈,然后坐在里面飛上天?”
侯府偏院里,趙林寥寥幾筆將手里的草圖畫完整了,又隨手遞給黃得功的幼子黃其亮,淡淡道:“你覺得不可行?”
黃其亮抓過圖紙不忿道:“當(dāng)然不可行了!”
趙林道:“哪里不可行?”
黃其亮張嘴就來:“孔明燈怎么可能載得動人?”
趙林道:“怎么不能?只要你做的足夠大,下面吊著個籃子,人坐在籃子里便可。”
“你要是能造的更大,別說吊著個籃子,就是吊一個間房子,理論上也是可行的。”
黃其亮大叫道:“你癔癥了吧?”
趙林并不生氣,看著他的目光依舊平靜道:“方才我說的道理你聽懂了嗎?孔明燈到底為何能飛上天空?”
黃其亮撓撓頭:“你好像是說浩然正氣?”
趙林頗為無奈地嘆了口氣道:“不是浩然正氣,是空氣,空氣的熱脹冷縮原理。”
“空氣受到加熱會變得更輕,所謂重者沉,輕者揚,空氣只要一變輕就會向上流動,而上面又有那一層罩子,熱空氣向上運動時就帶著罩子一起,孔明燈就飛起來了。”
“我說的已經(jīng)非常通俗,你若還聽不懂,便是沒有天賦,不必浪費時間了。”
黃其亮大急道:“可是我火藥配方都給你了!”
趙林理所當(dāng)然道:“我圖紙也給你了,咱們兩清了。”
黃其亮更急:“胡說,你就畫了這么張畫給我,我知道是真是假?”
“你是看我年幼想要哄我不成?”
趙林想了想又道:“這樣吧,你先不必造那么大的,你就先造個一立方米大小的,能把火盆帶上天,就足以證明這個方案可行不是嗎?”
“一立方米是多大?”
“大概這么大。”
黃其亮無奈點頭。
不過這少年倒是個雷厲風(fēng)行的性子,很快就讓仆役準備好了各項材料,又親自動起手折騰,趙林閑著無事也不時給搭把手,很快就做出了一個用絹布制成的大號孔明燈。
趙林試了下下面綁著火盆的牢固程度,對著身邊的侯府仆役道:“一會兒氣球飛起來,你們務(wù)必要一路跟著,倘若因為掉下來時沒及時撲滅火種引發(fā)了火災(zāi),侯爺一定不會放過你們的。”
幾個仆役一開始還只以為在陪小孩子鬧著玩兒,一聽這話俱是心里一個激靈,心中暗自將趙林罵了個痛快,眼睛卻是不敢離開那個奇怪的孔明燈分毫。
趙林又指揮幾人將孔明燈的四角全張起來,對著早已躍躍欲試的黃其亮道:“可以開始了。”
黃其亮聞言低下火把將柴火點燃,絹布制成的氣球緩緩鼓起,最后在黃其亮欣喜的目光中慢慢騰起,越飛越高。
“真的能行!真的能行!”
在黃其亮興奮的吶喊聲中,已經(jīng)升起足足五六丈高的熱氣球毫無預(yù)兆地忽然一斜,然后一頭栽進了靖南侯府的后院。
“走水啦!走水啦!”
侯府后院里很快又傳出熟悉的尖叫聲。
黃其亮幽怨地看向趙林,趙林干咳一聲道:“大體方案是可行的,但仍需改進。”
“布匹織得越細越密越好,最好外面再刷上樹膠,總之密閉性越高越好,至于其他的……唉,你自己想吧,總之等以后做大,要先載豬載羊,不十分成熟不要載人。”
他拍了拍黃其亮的肩膀,坦誠道:“你還小,時間多的是,只要用心做,這輩子肯定能上天的。”
說罷,趙林不再去看黃其亮幽怨的眼神,背起手走向了別處。
吳廣德迎上來,小聲道:“公子,王老公和老白托一個鏢局的人帶了口信來,說已辦妥,和縣相聚。”
趙林點點頭:“黃得功這邊的消息應(yīng)該也就這兩三天了,征召的事情也不宜再拖,你帶幾個人到碼頭先看看,等告身一到,我們就先征召五十人,不,征召八十人,湊齊一百,就立即啟程。”
吳廣德點點頭,想了一下又道:“公子,一百人的隊伍出行,吃喝拉撒不比以前,還要采購些東西嗎?”
“此事提醒的好,這些東西就由你來采購,方方面面都要考慮到,需要多少銀子照常還是到陳元雅那里支取便是。”
吳廣德答應(yīng)一聲,這才躬身后退。
吳廣德想,財政大權(quán)看樣子殿下是打算讓陳元雅管著了,征兵這塊兒似乎是有意委托自己。
這回在儀征征召的這些人將來都是殿下軍中的砥柱,由自己過去協(xié)助殿下征召,那以后自己在他們心中的威信和地位也不是旁人能比的。
這外廷第一人,自己仍然有戲。
……
儀征城外軍營,黃得功剛走回自己的大帳中就迫不及待地脫掉了沉重的鎧甲。
這身鎧甲又重又悶,在這炎炎夏日時披掛上站在演武場只需半日,即使是黃得功這樣身強力壯的悍將,也有點吃不消。
但黃得功的士兵這么多年來,都是五天一小練,十天一大練,無論寒冬酷暑,雷打不動。
他作為主將更得以身作則,是絕對不能偷懶的。
每次,士兵們演練多久,他就要披掛著沉重的鎧甲在將臺上注視多久,連座椅都不備。
士兵們則只有少部分精銳才能穿上輕薄的皮甲或半身罩甲,遠不像他這身沉重,但一場演練下來也都大汗淋漓,氣喘吁吁。
相比較于明軍其他營伍來說,黃得功的士兵操練頻度要高出很多。不過士兵們卻并不抵觸,因為每到演練,營里的伙食便會比一般時候要好一些,飯也是敞開了吃。
平時練得越多,到了戰(zhàn)場上就越強!
這是沒什么文化的黃得功,在二十余年的從戎經(jīng)歷中總結(jié)出來的鐵律。
這一道理看似十分淺顯,很多大明的將官卻偏偏做不到。
黃得功脫下鎧甲后一身輕松,從帳中的木桶里舀起一瓢水咕咕喝了幾大口,剩余的全部往頭頂澆去。
他舒服地哈了一聲,渾身濕漉漉的就朝大帳后面的帥椅跟走去。
屁股還未坐下,一聲急報已經(jīng)傳到了帳里。
他抬頭一看,原是派到南京給趙林跑官的親兵隊長黃慶陽已經(jīng)回來了。
黃得功看他滿面塵埃、風(fēng)塵仆仆的樣子,不禁失笑道:“早一天晚一天的,何必在路上那么趕?”
“怎么樣,事情辦妥了嗎?”
黃慶陽道:“稟侯爺,辦妥了。”
“不過卑職在南京城里聽到一個流言,事關(guān)侯爺所以不敢耽擱,這才急著趕回來稟報。”
“哦?”黃得功現(xiàn)如今重兵在握,朝廷都得供著他,根本不擔(dān)心會有什么流言能夠?qū)λ焕婞S慶陽如此鄭重這才有些興趣。
黃慶陽湊上前幾步,對著黃得功的耳邊小聲道:“南京城里傳得沸沸揚揚,說先帝太子根本沒死,已經(jīng)在內(nèi)侍王之俊王老公的護衛(wèi)下逃到了南邊。”
“哦?在哪?”
黃慶陽猶豫了一下,還是開口道:“傳言說,就在侯爺您這里……”
黃得功吃驚地轉(zhuǎn)頭看著自己的親兵隊長,滿眼的不可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