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任遠?一個寫小說的
- 知青1979,從返城長安開始
- 天青丶暴走七月
- 2250字
- 2024-06-22 23:45:29
報停。
兩位科幻愛好者。
“喂,你看了沒,任遠的中篇小說更新了。”
“看了,一大早我就守著報攤,難以想象,他的腦子到底是怎么長的!”
“我估計他是外星人。”
……
任遠咬著嘴唇,強忍著沒笑出來。
外星人都來了,哥頂多是個穿越的幸運兒,怎么能被開除人籍!
“外星人純誹謗!”
距離上次夜談過去一個月,流浪地球的報刊高開低走,后面的幾章狠狠地打了任遠的臉。
訂閱的只有那極少的一批粉絲,銷量遠不及第一份十分之一。
刊登報社也轉到了長安報社,中青報不要了。
這次失敗給敲醒警鐘,逆流著亡,是流浪地球不行?絕不可能。
第一篇文稿能成功,無疑是應和了當下知青沒有工作的現狀,得到大量的關注。
新作科幻小說算選錯了時間,在溫飽線掙扎的人們,在變革中摸索實業家,誰在乎科幻啊。
漸漸地任遠的名字淡出了公眾視野,只有一小批人會提起,議論。
他這個月一心籌建另外兩家知青商店。
走街串巷,為尋找合適的位置煞費苦心。
眾所眾知,運營商店和籌辦商店是兩碼事。
好在都成功了。
報亭對面新開張的壹號商店,就是他的手筆。
“熱烈慶祝長安市第三家壹號商店正式開業,今日大酬賓火爆進行……”
促銷活動熱鬧的進行著,梨花是店長,等她徒弟熟悉后再抽身去下一家。
采取這種以老帶新模式,除此之外,每個月會有一次公開課,給員工解答疑慮,疏導心理。
考勤制度必不可少,獎懲機制透明公開。
……
關于運營他盡力了,盡管會有水土不服,但都被逐一克服了。
在這個知青找不到工作的時代,誰和工資過不去?
任遠突然瞅到報亭鏡子,他的胡子錯綜復雜,非常邋遢。
“明明不到二十歲,看著像個三十歲大叔。”
怪不得很久沒被當街認出,還以為過氣了,沒想到變成這慫樣了。
“我都差點沒認出來。”
任遠自嘲一句,轉身看到分店有條不紊運營,他沒多滯留,驅車回家。
關于商店,在和輕工廠,機械廠對接之前,農副產品是他們的主營業務。
目前能做就是對接農村。
現在這形勢下,長安城最多開設7到10家。
每個村子對接一家商店。
對了,說到汽水。
壹號商店一直在幫忙賣,銷量一言難盡。
沒有任何廣告,推銷方案助力,冰峰飲料還沒有崛起趨勢。
拐進熟悉的老胡同,
看到門口的木盒子,他忙走過去:“算日子,今天筆友該來信了。”
家里沒有郵箱,他搞個盒子代替。
果然,里面有一份嶄新的信件。
看地址來自滬市,真的是她。
任遠美滋滋的拿回家,不知道這次真心換真心,換到想要的沒?
麻溜的撕開信件:
任遠同志:
神秘小說家你好。
見字如見唔,你終于收到我的信了。
你拜托的事我打聽清楚了:可口可樂公司在改革開放后,立馬重返國內了。
主要在港城,滬市沿海城市銷售。
1979年年初,用火車運到燕京銷售,以一瓶四毛錢的價格供給在華老外。
下面是我的一點竊竊私語,你不想看可以不看。
“呵呵~挺可愛人。”
任遠笑著繼續往下看:
你的信任,婷如受寵若驚。
對不起,你的小說太好看了,我沒忍住全看完了。
草稿原件我封存起來了,絕對不會被任何人發現,我舉手保證!
謝謝你包容我的任性,我下次絕對不敢了。
雖然你說故事最終會被大家知道,甚至家喻戶曉。
但提前半年知道后續,讓我覺得多么多么的開心。
嗯~再就是我收到了西影廠的邀請,感謝你的來信支持,那三本書我會好好保管的。
至于照片的事~很抱歉,我對自己沒信心。
(ˉ▽ˉ;)嘿嘿。
祝你學業有成,天天開心。
對了,馬上過年了,提前祝你春節快樂!!!
筆友殷婷如。
1980年1月15日。
任遠笑不攏嘴的把信件看完,像他媽的癡漢一樣,僅憑一個名字在YY。
“哥們沒這么饑渴啊!”
“唉,可惜沒要到照片,不過婷如要來長安,這是好事!”
雖然沒見過,但信里她的話躍然紙上。
信中碎碎念的樣子,好像面對面交談。
這是兩人之間的第三封信,平均半個月來一次信。
這第三封信,兩人關系變得微妙起來。
任遠趁著郵局沒下班,匆匆的寫好回信遞過去。
殷婷如只說收到西影廠的試鏡邀請,沒說具體時間。
任遠把長安知名的景點介紹一遍,并且保證當一天的導游。
……
寄完信,天不早了。
看日期2月1號,距離春節還有4天。
“今天壹號商店忙完也放假了,總算能休息幾天了。”
上個月商店收入下來了,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
兩家商店共1100元。
除掉工資,除掉投資,除掉損耗。
純利潤700元。
“相當于普通工人一年的工資!”
任遠把這個數字寫進計劃的文章中,這將是個鼓舞人心的數字。
關于集體收支,街道辦還沒統計。
按照街道辦的想法,這群知青能把自己養活起就行了,不奢求能給國家交稅。
集體工作進行了一年多,還沒聽說哪個能賺錢的。
倒是有很多人干著干著就跑了,尤其是年關將近。
那群受到文章鼓舞的知青,他們漸漸地失去了熱情。
文字影響力是有限的,堅持一個月到極限了。
本來安排了大量知青參加集體工作,搞個體生意。
現在一個個都撂騾子不干了。
“不賺錢,連自己都養活不起,我干什么干啊。”
街道辦門口的人又漸漸多起來,讓人頭疼的老病癥復發了。
至于任遠?一個吃飽了寫科幻小說的。
至于那次鼓舞人心號召行動像氣泡一樣消失了。
任遠看到舊疾復發,知道機會又來了。
這次可不能兒戲,必須給部分知青做好示范。
他可不想淪為唾棄的對象。
任遠收拾好稿子,一家人熱熱鬧鬧過大年。
稿子帶過去,有思路再完善完善,爭取報社上班第一時間投過去。
讓知青們“復工”,讓他們有錢拿是這次文章的主旨內容。
“唉,不到萬不得已,我真不想用文字來搞事。”
“誰讓知青辦油鹽不進!”
騎著自行車回家,古城長安的年味非常足。
大紅燈樓高高掛,錦繡前程日日新。
臘月二十六割年肉,挑肉這種事交給母親。
他買些小零食就行了,瓜子,花生,糖……
最后看到商店的一捆冰峰,他任性一把,帶回家!
找兩根繩子捆結實,7塊多,不小一筆錢。
要是半路上雞飛蛋打,趙雙玲同志能把他的皮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