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養老保障的供需研究:基于河南省W縣的調查
- 汪璐蒙
- 5字
- 2024-06-28 17:57:35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緣起
中國人口老齡化進程在不斷加快,尤其是農村老人的數量急劇增多,與城市相比,農村人口老齡化程度更為嚴重。截至2020年12月,中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約2.6億,占比達18.7%,65周歲及以上人口約1.9億,占比達14.59%,標志著中國已經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1]按照中國發展基金會預測,中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在2050年將接近5億,占總人口的比例將超過1/3。[2]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深,中國的養老問題愈加嚴峻。人口老齡化與中國當前經濟發展水平存在一定矛盾,“未富先老”已經成為當下的養老困境。我國農村老年人口的養老問題日益嚴峻,成為民生領域以及城鄉均衡發展中一個難以回避的問題,亦是農民最關心的問題之一。
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須保證農民的生活質量,切實保證老百姓的幸福生活。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行了全面部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從小事做起,其中解決農村老人養老問題,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依,提高農民幸福感至關重要。文件明確指出要建立健全制度機制、完善各類保障體系、優化多元服務模式。[3]2019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意見》,進一步指出完善“三險制度”[4],建立異地就醫聯網結算,完善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并再次強調“要構建多層次農村養老保障體系,創新多元化照料服務模式”。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健全“三級養老服務網”、推動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農村普惠互助養老模式。[5]2021年2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完善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進行第二十八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快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需求”。
為解決這個問題,國家做出了諸多努力,最新出臺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更是關系著未來農村的發展方向。分類推進鄉村發展,促進農村產業融合,健全農村基層服務體系和農村服務供給,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等規劃都與農村養老服務問題緊密相關。同時,對中國農村養老現狀的考察發現,在人口老齡化和社會經濟轉型背景下,農村養老保障的需求總量迅猛增長。農村人口老齡化不僅導致經濟供養保障需求總量急劇上升,而且導致非經濟性養老保障需求總量急劇增加,如醫療保健、生活照料和精神贍養等。與此同時,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轉型,農民的職業和收入出現了分層。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使得群體間差異化越發明顯,收入、教育和興趣等成為影響農民養老需求的主要因素,農村養老保障方式呈現多元化特征。相對急劇增長的養老保障需求,現行農村養老保障供給尤顯乏力,供求失衡。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外部輸入方式為農村帶來了資金和資源,也為農村養老保障體系的均衡化發展提供了契機,在實踐層面回應面對農村養老問題的復雜性和特殊性,我國的農村養老方式該如何選擇,什么樣的農村養老方式才是適合中國現階段實際的最佳選擇,現行的諸多農村養老模式或對策是否適合,如何調整才能滿足不斷變化的現實需要。基于此,從供需平衡的視角研究中國農村養老保障體系的多層次構建顯得尤為必要,也是本書重點關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