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建設國際物流與運營組織中心研究
- 易小光等
- 1491字
- 2024-06-28 16:28:08
一、支持重慶建設國際物流與運營組織中心的意義
在新發展格局下,爭取國家支持,加快建設綜合性國際物流與運營組織中心,打造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的升級版,對充分發揮重慶“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連接點、內陸國際物流樞紐、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作用,搶抓《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國際經濟合作戰略機遇,統籌西部地區對外通道和物流資源,改善長期以來制約內陸地區經濟發展的物流成本過高問題,加快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一)促進“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有機銜接的客觀需要
隨著全球地緣政治格局深度調整,次區域經濟合作成為全球開放合作新趨勢。加快打造國際物流與運營組織中心,有利于加快落實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與“一帶一路”倡議、長江經濟帶戰略貫通融合,形成覆蓋中國西部地區、輻射歐亞的戰略大環線,對中國有效應對國際風險挑戰具有重要意義。把重慶建設成為對東盟、歐盟等“一帶一路”沿線的轉口貿易中心和國際物流樞紐,有利于統籌推進中歐班列與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重要樞紐節點互聯互通,有助于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助力我國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二)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和確保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的戰略需要
重慶是西部地區唯一直轄市和國家重要的中心城市,打造國際物流與運營組織中心,有利于重慶發揮作為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長江黃金水道聯結點的戰略區位優勢,將西部陸海新通道從物流通道打造成經濟通道,加快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戰略樞紐,推動產業、資本、人才等高效流動,增強通道對區域物流的輻射帶動能力,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上展現新作為。推動形成連接中國西部與歐洲、中亞、東盟市場的戰略中轉樞紐,增強國際商品多式聯運和物流分撥集散功能,有助于降低內陸地區物流綜合成本,引導產業鏈隨著國際產業分工體系的變化有序向我國內陸地區轉移并合理布局,破解部分行業“高端回流”“低端外遷”發展困局,從供給和需求兩端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發展。
(三)貫徹落實擴內需戰略和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現實需要
重慶作為中西部地區唯一入選國家首批培育建設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迫切需要發揮國際物流樞紐、通道的支撐作用,提升國際國內消費的承載力、集聚力和輻射力。爭取打造重慶國際物流與運營組織中心,以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和具有巴蜀特色的國際消費目的地建設為契機,依托國際物流樞紐暢通需求端和供給端,激活占我國西部地區30%人口規模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市場潛力,有助于發揮川渝兩地在區域發展中的輻射帶動作用,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快釋放西部地區巨大的內需潛力,為我國擴大內需提供新的空間。
(四)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動力源的內在需要
聚焦“暢通道、建平臺、優服務、促經貿、興產業”,加快建設內陸國際物流樞紐和口岸高地,有助于重慶圍繞擴大服務業開放綜合試點及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等深入推進投資、貿易等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做大做強通道經濟、樞紐經濟、口岸經濟,加快培育經濟新業態、新模式,提升內陸開放型經濟能級,助力打造西部地區重要經濟增長極,有力撬動西部地區發展,進而有效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將國際物流與運營組織中心建在重慶,有利于發揮重慶大通道、大口岸、大物流綜合優勢,進一步提升通道運營能力,提高西部地區的物流組織效率,在更高水平上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激活沿線國家和城市資金流、信息流、物流、商流,增強區域經濟發展活力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