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期間,歐仁還拜訪了前首相奧利維耶。
歐仁一直挺欣賞這位前首相的,1848年革命,年僅二十幾歲就當上高官。之后,又從拿破侖三世的反對者,逐漸變成拿破侖三世的支持者,并在帝國轉向自由化后成為內閣的總理大臣。
對于歐仁的到訪,奧利維耶表示欣慰,他遺憾地告訴歐仁:
“殿下,我曾建議你父親回到巴黎,真希望此刻站在我面前的是他而不是你,但遺憾的是,他選擇相信皇后,而非同樣身處巴黎的我。”
“或許是因為他有他的顧慮吧。”
“或許吧,這句話本來是我要告你你父親的,但他沒有回來,現在我將這句話告訴你。”奧利維耶語重心長地說道,“殿下,你一定要向你的伯祖父拿破侖一世學習,”
“拿破侖一世在滑鐵盧戰役后,他沒有絲毫猶豫,離開軍隊重返巴黎,給予公眾信心,平息一切煽動叛亂的源頭。”
......
天色漸暗,歐仁告辭了奧利維耶,路上他一直在想剛剛前首相的告誡。
“殿下,前面那是里奧吧,他好像有事情找你。”前面馬車夫的聲音傳來。
歐仁探頭出去,在前方杜伊勒里宮的入口,他看到了里奧,在短短的這幾天里,這個時間段跑來匯報還是第一次。
里奧似乎在這里等了很久了,他的旁邊停著一輛馬車,遠處的守衛只是靜靜地看著他,顯然是已經知道了里奧的身份。
“殿下,雖然現在有點晚了,但有件事情我覺得還是和您匯報一下比較好。”里奧恭敬地說道。
“什么事,快細細道來。”歐仁看著里奧的眼睛,神情有些嚴肅。
“我的同事在監視特羅胥將軍的時候,發現共和派的人有和他來往,法夫爾去了他的府上拜訪他,我們在早上的時候就把消息匯報給皇后......。”
“嗯?皇后,那皇后的意見呢?”歐仁問道。
“皇后不足為懼,她反而認為共和派會去爭取特羅胥將軍是意料之中的行為。”里奧如實回答道。
“好的,我知道了,皇后確實會不足為懼。”歐仁隨口說道。
這個問題此前歐仁就已經考慮過了。特羅胥將軍應該是值得信任的,在共和派反戈的時候,特羅胥將軍可沒有和他們站在一起,否則有巴黎衛戍部隊的支持,政變不是輕輕松松。
如果說特羅胥將軍會和共和派的人勾結在一起,那是不可能的。如果特羅胥將軍親近共和派,那他早就會選擇成為一名議員,而不是一名將軍。
在第二帝國,將軍的權力不足以影響帝國政治,帝國轉向自由化后反而成為一名議員在政治上有更多的施展空間。
并且,歐仁知道現在的巴黎郊外,還有一支3萬人的正規軍,這支軍隊是新組建以來的,作為“沙隆軍團”的后備部隊,不屬于巴黎衛戍部隊指揮。
......
在法國的另一邊,香檳地區和洛林地區的交際處,普法兩軍對壘的最前沿。
8月23日,稍作休整后,麥克馬洪的“沙隆軍團”離開了蘭斯一帶,沿著河流向東,朝著梅斯要塞的方向穩步推進,一路上清除掉落單的普軍小隊,似乎異常的順利。
但由于部分軍團沒有按照指揮部的要求,帶足干糧。因此在行程進行到一半的時候,“沙隆軍團”被迫原地休整,并開始向西北方緩慢移動,尋求支援。
8月25日,“沙隆軍團”總算補充到了足夠的干糧,為此花費了一天的時間。在同一天,腓特烈·威廉率軍突進到沙隆大營,發現空無一人,他立刻將消息送往毛奇所在的總參謀部,原地等待下一步的指示。
當晚,巴黎的報社報道了當日波旁宮內國民議會的辯論,其中一則消息引起了普魯士探子的注意。
“在反駁囂張的法夫爾時,波拿巴的議員們聲勢浩大,強調了在沙隆營地的軍隊前去營救巴贊的必要性......”——《嘗試報,1870年8月25日》
這則消息立刻被送出巴黎城,很快就通過特殊的渠道,經由普魯士在巴黎的大使館送往柏林,又轉交到位于前線的總參謀部。
8月26日,毛奇一早便看到了這封來自國內的最新消息。
就在昨天,毛奇在收到腓特烈·威廉的消息后,他還無法定奪,到底這支消失的軍隊,究竟去往何處。
是在前往巴黎的途中?還是兵分兩路,一路北上,一路南下,企圖對腓特烈·威廉的第三集團軍發動鉗形戰術,又或者打算前來解圍被第一集團軍和第二集團軍保衛在梅斯要塞的“萊茵軍團”。
但現在,他已經可以確定,這支在本來應該出現在沙隆的軍團,已經打算前來解圍他們的巴贊元帥,而他們唯一可能的道路,就是先北上,然后再西進,繞開普魯士的第三軍團。
盡管現在巴黎的門戶大開令毛奇有些激動,但他很快就恢復了理智,萬一這是一出關門打狗可就不好了。
他立刻給腓特烈·威廉發出消息,命令他迅速北上,堵殺法蘭西的最后一支軍團。
從8月26日下午開始,補足干糧重新啟程的“沙隆軍團”發現,他們似乎遇見普魯士士兵的幾率越來越大了,而且好多都是有組織有紀律的騎兵。
得知情況后,麥克馬洪漸漸意識到了事態的不妙。
盡管他不斷安慰自己,“沙隆軍團”已經行軍多天,行蹤暴露也是合理的,但在整個“沙隆軍團”的行軍步伐上,已經有所放慢。
8月27日到8月29日,麥克馬洪一邊不斷收到來自巴黎的命令,一邊承受著內心的不安。
總理兼戰爭大臣的“八里橋伯爵”命令他迅速東進,拯救“萊茵軍團”。姑且是內閣需要拿出行動來堵住那些反對派議員的嘴。
但在“沙隆軍團”的四周,普魯士已經從騎兵騷擾開始轉變為打了就跑,許多在前方開拓出來的小據點被拔掉。麥克馬洪有些擔憂,漸漸的不安充斥他的內心,他想尋求一座城堡,將這些不安徹底的消除出去。
于是,這座東北方向上的要塞——色當城,成為他最好的選擇。
拿定主意后,麥克馬洪立刻帶領“沙隆軍團”往東北方面拼命逃竄,向著這座位于法國和比利時的邊境的要塞要塞進發。
色當要塞是出于軍事設防的目的所建造的,建在地勢較高的地方,易守難攻,麥克馬洪想先度過這個難關,再伺機向東進發。
請不要忘記,我們的皇帝還在“沙隆軍團”內,或許是麥克馬洪顧及到了皇帝安危,才采取這樣的行動。
雖然拿破侖三世早已不過問行軍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