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
- 1870魂穿拿破侖
- 我叫林北
- 2335字
- 2024-08-26 22:00:00
面對歐仁的提問,亨利慚愧的低了下頭。
“是的殿下,哎,現在日子越來越不好過了,我的情況還好,我的工友們每天都在抱怨,我看他們下班后沒有回到家,不知道去了哪里?”
去了哪里?歐仁在心里重復了一遍,和里奧對視了一眼。
亨利沒有察覺到歐仁的異常,他接著感嘆道:“可惜我的妻子無法像我一樣,一天連續工作十一個小時,我還有一個小兒子,她需要照顧他,以及處理家務,只能打著零工。”
“好的,我明白了,謝謝你亨利先生,抽空和我聊了那么多,放心,好日子還在后頭呢,要堅信,一切都會向好的方向去的。”歐仁緊緊地握著亨利的手。
亨利有些感動,在他的故鄉,沒有哪一位貴族老爺對他那么好過,他是夏朗德人,法國東部的農耕區。在那里,土地不是工商業主的,政府的,就是貴族的,只有一部分的農民有自己的土地。
他的祖上早就沒有自己的土地了,到了他這一代,都是租聘土地來耕種,但這種日子越來越沒有搞頭了,在農閑期還要到鎮上的手工業場中去干活,來填補家用。
他想,與其這樣,不如直接拿全部時間都來干活,于是便拖家帶口的來到巴黎,成為一名工人,一來就是二十幾年。
“這是我的一點心意,請您收下。”歐仁命人搬來了一小箱農產品,都是當季的水果,還有一袋面粉。給錢什么的就太俗了,給點實用的反而更顯得親民。
歐仁對亨利的態度,當場就被報社的記者一一記錄在案,這次歐仁找的可不是偏向當權者波拿巴家族的報紙,而是相對立場中立偏保守的報社《世紀報》。
這個報社相比于報道貴族募捐的另外兩份報紙有意思多了,它喜歡博人眼球的新聞,面向的受眾主要是中下層的市民,追求銷量而非質量,薄利多銷拉其他報紙降低身價。
在法國報業歷史上,可是極大地推動了大眾化和商業化的的進程。
歐仁就喜歡這樣的報紙,反正自己又不打算弄虛作假,他這個高尚而富有道義可不是裝出來的。
雖然頂著個皇太子的身份,到時候報道一出來,那些尖嘴猴腮的共和派人士,他們肯定批評自己是刻意裝出來的假仁義。
但只有歐仁自己內心清楚,作為一個接受過儒家思想教育的過來人,以德治國十分常見,內生外王是終究目的。
孔老夫子不是說過么,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
自己這可是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啊。
離開了亨利的住所后,歐仁見天色還早,又讓里奧聯系了幾戶工人前去探望。
幾天下來,在巴黎,歐仁以皇太子的身份走訪幾個街區送溫暖。
綜合幾戶的信息,他了解到這一部分巴黎工人里,有好多是他們這一代,或者他們上一輩開始,才從農村地區涌入的巴黎的。
歐仁估算了一下,差不多是從1830年開始,正好和內政部他看到的數據對上了。
同時,歐仁還從這些工人口中了解到,并不是所有人都像他們一樣幸福,巴黎還有快一半的人達不到他們的生活水平。
看來里奧有心了,為了自己的微服私訪,特意挑選了一些條件較好的工人。歐仁暗道。
不過說實話,以現在巴黎的年情,還能住上公寓,吃得飽穿得暖的,可稱得上是一個藍領了,更多底層的工人只能住在臟亂差的貧民窟里面。
但為了自己的安全,還是不要去比較好,萬一歷史就此改寫——拿破侖幼子遇刺身亡,巴黎爆發群眾革命,可就不太好了。
然而,從這些“藍領”的口中,歐仁還是可以了解到一些真實情況的。
有些人生了很多孩子,需要養育,家里每個月的開支很大,恩格爾系數直線上升;有些人家里的男性是頂梁柱,一旦出了什么閃失,工廠可不會給他們兜底;有些人......。哎,家家真是有本難念的經。
但要解決這些,既要靠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還要靠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
而在這個社會福利制度不夠完善的年代,有地方住不會餓死只能算得上是及格線,更多的人還生活在貧困中,有一頓沒一頓的,甚至接近赤貧。
不過,歐仁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這些低收入的市民,就算打著零工,也不愿意回到農村務農。
歐仁猜測,可能是因為巴黎工資高,就算是打零工也比務農來得賺,而且來了巴黎以后,他們開始變成了一個市民。
歐仁在和他們聊天的時候,發現他們的日常娛樂會選擇看報,聊天時也會蹦出一些高級詞匯,接受首都的潮流思想,對于工廠主的一些行為,逐漸認識到這是一種欺壓,并將自己和農村那些沒有遠見的鄉巴佬區別開來。
這種認識到被欺壓的意識是很可怕的,只要稍加影響,便可形成一股力量。
同時,歐仁還了解到打著零工的更多的是婦女,就像亨利的妻子一樣,她們無法一天到晚都在工廠勞作。
她們告訴歐仁,在巴黎她們一個月的收入通常是18-45法郎。18-45法郎看似還可以,但歐仁知道,到了巴黎被圍城后,這個工資就更不夠看了,一只家禽的價格在圍城時最高飆升到45法郎。
而在圍城的氣氛下,她們的丈夫,情緒低落,靠每日買醉來渾渾噩噩地度過這艱難的歲月,要喝個爽快一天卻需要花上1.5法郎,喝的也僅僅是廉價的酒。
到時候,就算是換了一個政府,他們也不會開心起來的。
在巴黎的這幾天,有時沒有私服微訪的任務,歐仁便會驅車駛向巴黎郊外,那里有一處兵營。
來到巴黎后,歐仁沒有停止自己的軍事訓練。
在委員會的工作進入平穩期后,他先找到歐也妮皇后,讓她從護衛隊中挑選兩個中隊的騎兵和一個營的炮兵,美其名曰開拓軍事技能。
并且歐仁請求歐也妮皇后向特羅胥將軍施壓,想要從他手中拿回沙隆帶回來的那一整個團。
隨后,歐仁便找到了特羅胥將軍,向他提出了要求。
特羅胥將軍爽快的答應了,不知道是因為歐仁和他的交情,還是來自歐也妮皇后的施壓,又或者在1.6萬的衛戍部隊面前,一個師的戰力也就那樣,歐仁領到兵團的過程異常的順利。
不過在拜訪特羅胥將軍的時候,歐仁發現他似乎變得神采奕奕,不由得在心里打趣道,看來權力是男人最好的春藥,特羅胥將軍也不例外,從戰爭部的排擠,到巴黎煥發的第二春。
而且巴黎市政那邊組織的國民衛隊,現在的訓練也全部交給特羅胥將軍負責,初期已經組織了2.9萬人。
普法戰爭愈演愈烈,開始得到各國重視,熱羅姆親王四處游說,國際上漸漸出現了一些有關這場戰爭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