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創業——組織轉型期的新老交替
2000年下半年,華為出于發展戰略的需要,鼓勵內部員工走出華為,開公司、當老板、做代理,以滿足和幫助有這方面志愿的人實現個人意愿。為此,華為出臺了《關于內部創業的管理規定》,規定凡是在公司工作滿兩年以上的員工,都可以申請離職創業,成為華為的代理商。公司為創業員工提供優惠扶持政策,除了給予相當于員工所持股票價值70%的華為設備之外,還有半年的保護扶持期,員工在半年之內創業失敗,可以回來重新安排工作。
任正非把華為鼓勵內部創業的目的概括為:一是給一部分老員工以自由選擇創業做老板的機會;二是采取分化的模式,在華為周邊形成一個合作群體,共同協作,一起做大華為事業。
為做好內部創業工作,華為專門成立了一個名為“員工內部創業辦公室”的機構,專門負責協助內部員工創業,為想創業的員工提供咨詢服務。為將有關精神傳達到所有員工,華為還在自己的網站上設立了宣傳報道專欄,組建了“創業者俱樂部”,很多希望參加內部創業的員工甚至已經走出華為的創業員工都紛紛報名。在這種氛圍下,包括李一男、聶國良兩名常務副總裁在內的大批華為人辭職創業。
任正非大力提倡內部創業,不僅僅是為了滿足員工們自己想當老板的愿望,更主要的是使華為順利實現新老領導交替,完成組織轉型。
2000年,是華為在IBM幫助下進行業務流程變革的第二年,華為正從職能型組織向市場導向的流程型組織轉變。這種轉變的結果之一,就是管理層級減少和中層管理編制壓縮。內部創業實際上是給一批被壓縮下來的中層管理者尋找一個良好出路,這樣,既保護了離職創業員工的基本利益,也為華為未來發展培植了良好的周邊關系,可謂一舉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