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大動作
- 我乃人間長生仙
- 每天三問吃什么
- 2085字
- 2024-07-11 21:28:03
遠(yuǎn)在長安天子的憤怒,除了文武百官之外,知曉的人可能并不多。
但來自大佑廟堂的決斷,將確切的影響到整個屬于大佑的天下。
當(dāng)首次征討大寶失敗的戰(zhàn)果傳來時,在最初的憤怒之后,武帝立刻下令,傾其國力也定要給大寶一個天大的教訓(xùn)。
任誰都知道,大寶絕不可能是大佑的對手,特別是認(rèn)真起來,準(zhǔn)備報復(fù)回去的大佑。
數(shù)遍周邊天下,除了蠻族之外,也沒有一國是大佑的對手。
但......
唯一的問題是,大宛距離大佑足足有萬里之遙!
是否能贏,這個問題沒有人去質(zhì)疑。
可哪怕贏了,又能有多少收獲?
或者說,真正的損耗必然大于收獲!
如此勞師遠(yuǎn)征,在很多人看來都是不明智的。
朝堂公卿的勸諫一波接著一波,直到......
一位帶頭奮力勸諫的大臣,被武帝直接給斬了。
一斬之下,所有勸諫的聲音都逐漸隱沒、消失。
皇帝已經(jīng)下定了決心,不容置疑的決心。
任何敢與其唱反調(diào)的家伙,都得死。
大佑的皇帝,是至高無上的武帝,沒有人可以左右他的武帝。
樂意的時候,他可以聽從勸諫。
可決心已定之時,誰敢阻撓,誰就要死。
說一不二也好,一意孤行也罷,在位三十余年,武帝早已將皇權(quán)發(fā)揮到了極致,他的威勢沒有人能夠抗衡。
一意可決天下!
于是,在武帝堅定的決策之下,整個大佑都開始了運轉(zhuǎn)。
哪怕遠(yuǎn)在秋野郡,距離長安千里的秋野郡,也不能避免被波及。
畢竟,秋野郡也是大佑天下的一部分。
秋野郡。
夏日炎炎,天光明媚。
一處菜市場,許正看著那跪倒在地,小貓三兩只的囚徒,略顯愕然。
他要是沒記錯的話,今日斬首的家伙,不止這么幾個吧?
跟前些日子定好的人數(shù)不一樣啊?
這個疑惑,不僅僅是許正有。
連周圍的百姓都感覺到了不對勁。
大佑的刑罰頗為嚴(yán)苛,很多同樣的罪責(zé),最終的判定標(biāo)準(zhǔn)完全是根據(jù)官員的心情來。
同樣的罪責(zé),判罰的結(jié)果完全不一樣也是很有可能的。
但已經(jīng)定下的罪責(zé),一般也不會再修改。
除非......出了什么大事。
回到涅槃寺之后,許正隨便打聽了一下。
畢竟砍頭這種事情,百姓們大多僅僅只是看個熱鬧,對他來說,卻是切實的關(guān)乎自身的實力進(jìn)境。
那些人臨死之前所爆發(fā)出的七情六欲,外加他偷偷施展上去的諸惡及身,彼此的加持之下,對不動明王身來說也算是大補(bǔ)之物了。
武道修行,肉身有藥物滋補(bǔ),可神魂就沒有這種待遇了。
然而神魂進(jìn)境,對許正來說,人死之前的怨念、恐懼、不甘、悔恨......等等情緒,未嘗不是一種補(bǔ)藥。
畢竟佛門本來就有超度一說,不動明王身降服惡念,本就是能力所在。
來涅槃寺的香客不少,許正打聽了一圈,只是聽說有人見有小吏壓著不少囚犯押送了出去,就連原本死罪的一些人,都有了一個‘改過自新’、‘將功贖罪’的機(jī)會。
難不成,是蠻族打過來了?
許正不懂就問,直接找到了吳起。
“哦?沒想到你覺察到了。”
吳起聽完許正的疑問,略顯驚訝。
李將軍征伐大寶失利的事情,畢竟不是一件非常光彩的事。
朝廷雖然已經(jīng)下定決心給大寶來個狠的,卻也不會將失利之事大肆宣揚(yáng)。
臉上中了一巴掌,重新打回去自然不錯,但在沒打回去之前,使勁嚷嚷只會丟人。
因此民間能收到的風(fēng)聲終歸是不多的,只知道最近情況好像有了一些變化,可具體是什么卻并不清楚。
但這也的確算不上秘密,并非不能說之事。
“七科謫,知道么?”
吳起反問道。
“愿聞其詳。”
這些日子許正從未松懈對百家經(jīng)典的參悟,其他方面自然不可能全都面面俱到,滿打滿算來到這里還不足一年的時光,再怎么努力,許正也還不足以擔(dān)得起博學(xué)這兩個字。
“七科謫,就是專為軍隊從事賤役和苦力的七種社會人員,分別來自:有罪的官吏、殺人掠貨的亡命徒、入贅的上門女婿、在籍的商人、曾做過商人的人、父母以及祖父母做過商人的人。”
吳起解釋道:“朝廷動用了七科謫,要打一場聲勢浩大的戰(zhàn)爭了。”
“和蠻族?”
許正略略挑眉。
“那當(dāng)然不是。”
吳起搖頭,蠻族可不是大佑,七科謫本身就不是什么光彩的東西,跟蠻族用七科謫打,那未免也太小瞧能和大佑扳手腕的蠻族了。
倒不如說,正是因為大佑真正核心的軍隊要防備蠻族,所以為了討伐大寶,才不得不動用七科謫。
從這一點上看,哪怕獨斷專行的武帝,也知道真正的敵人是誰。
揍大寶,還無需大佑的核心力量出馬,但為了避免此前的失利重蹈覆轍,也必須動真格的。
核心力量要防止蠻族有機(jī)可乘,七科謫便是折中之法。
既不怎么損傷防備蠻族的力量,也足夠凝聚出一股讓其他國家心驚膽顫的力量。
作為太子舍人,哪怕如今并不在太子的身邊,吳起能得到消息的渠道,也遠(yuǎn)比一般人強(qiáng)出太多太多。
“不過,也并不輕松就是了。”
雖并不認(rèn)為大寶這一次還能給大佑添亂,但吳起臉上的表情也顯得有些沉重。
一邊防備蠻族,一邊興師動眾遠(yuǎn)征萬里討伐大寶。
大佑雖強(qiáng),這般行事,負(fù)擔(dān)也不可謂之不大。
許正能覺察到的,看到的畢竟有限。
收到更加詳細(xì)情報的吳起很清楚,這點動作,還算不上什么。
大量釋放囚徒,這僅僅是手段之一,再次在整個大佑范圍內(nèi)大量搜尋“惡少年”,乃至一部分的邊境起兵也在調(diào)動。
同時,萬里之遙的距離也不容忽視,因此各種牛、馬、驢等對于百姓都至關(guān)重要的有生力量也被狠狠抽調(diào)。
如今夏日已至,距離秋收都不算太遠(yuǎn)的距離。
如此動作,必將對民生都造成不小的影響。
可,那是皇帝的決斷。
至高無上的武帝的選擇。
這位大佑的君王,可不是一般的強(qiáng)勢和霸道。
別說他僅僅是個太子舍人了,就算是太子,又焉能改變皇上的主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