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工作時間 工作場所 工作原因的司法認定

導讀

一、關于工作時間、工作場所、工作原因的相關規定

(一)《工傷保險條例》

第十四條第(一)項規定,職工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工傷保險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法釋〔2014〕9號)

第四條規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認定下列情形為工傷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①職工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受到傷害,用人單位或者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沒有證據證明是非工作原因導致的;②職工參加用人單位組織或者受用人單位指派參加其他單位組織的活動受到傷害的;③在工作時間內,職工來往于多個與其工作職責相關的工作場所之間的合理區域因工受到傷害的;④其他與履行工作職責相關,在工作時間及合理區域內受到傷害的。

二、對“三工”要件的理解

(一)對“工作時間”的理解

《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一)項規定的“工作時間”,是指法律法規規定的工作時間、勞動合同約定的工作時間或者用人單位規定的工作時間、確因工作需要而加班加點的時間以及其他因工作需要的工作時間等,不包括“因工外出期間”的工作時間[“因工外出期間”由《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五)項專門規定],也不包括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的時間[“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由《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二)項專門規定]。

本項規定的“工作時間”具體包括:

1.標準工作時間

《國務院關于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國務院令第174號)第三條規定,職工每日工作8小時、每周工作40小時。這是標準工作時間。

2.實行不定時工作制的工作時間

企業對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職工,可以實行不定時工作制:①企業中的高級管理人員、外勤人員、推銷人員、部分值班人員和其他因工作無法按標準工作時間衡量的職工;②企業中的長途運輸人員,出租汽車司機,鐵路、港口、倉庫的部分裝卸人員以及因工作性質特殊、需機動作業的職工;③其他因生產特點、工作特殊需要或職責范圍的關系,適合實行不定時工作制的職工。

3.實行綜合工時制的工作時間

企業對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職工,可實行綜合工時制,即分別以周、月、季、年等為周期,綜合計算工作時間,但其平均日工作時間和平均周工作時間應與法定標準工作時間基本相同:①交通、鐵路、郵電、水運、航空、漁業等行業中因工作性質特殊,需連續作業的職工;②地質及資源勘探、建筑、制鹽、制糖、旅游等受季節和自然條件限制的行業的部分職工;③其他適合實行綜合工時制的職工。

勞動合同約定的工作時間或者用人單位規定的工作時間,應當符合標準工作時間,實行不定時工作制或者綜合工時制的,應當由屬地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審批同意。

4.加班時間

標準工作時間以外的工作時間為加班時間,加班時間又分為工作日延長工作時間、休息日加班時間和法定節假日加班時間。特殊情況下(如職工提前上班、推遲下班等),是否屬于“工作時間”?一種意見認為不屬于“工作時間”,因為這些時間不在用人單位規定的工作時間之內;另一種意見認為應當屬于“工作時間”,畢竟從事了工作。我們認為,應該具體分析,區別對待。如果是因“工作原因”或者為用人單位的利益而提前上班、推遲下班,應當認定為“工作時間”;如果純為從事私人事務而提前上班、推遲下班,則不能認定為“工作時間”,但需要用人單位舉證證明。

5.在工作場所內,為滿足人體生理、生活需要的必要時間

在工作場所內,為滿足吃飯、喝水、上廁所、工作時間休息等人體生理、生活需要的必要時間是否為“工作時間”,實務中對此爭議頗大。有人認為不能算工作時間,因為勞動者并不是在工作;有人認為屬于工作時間,因為吃飯、喝水、上廁所、工作時間休息等是勞動者正常生理、生活需要,是勞動者維持勞動能力的必要條件,也是勞動保障的基本要求;有人認為應區別對待,在約定的工作時間段內的間歇喝水、上廁所、休息等屬于工作時間,在約定的工作時間段之外,不屬于工作時間;也有人認為,勞動者未離開工作場所的,屬于工作時間,如果離開工作場所的,以不認定為工作時間為宜。楊科雄認為,關鍵要看是否與工作有直接關系。如果在法律規定、勞動合同約定或用人單位規定且實際履行的工作時間中發生的,應當認定為工作時間。另外,也要考慮到工作場所的因素,在工作單位因滿足吃飯、喝水或工作時間休息等人體正常生理、生活需要的時間也應視為工作時間。[1]

我們認為,喝水、上廁所、休息等時間短暫的事項,確為人體正常生理、生活的基本需要,且為用人單位制度安排的工作時間段之內的,應認定為工作時間。至于時間比較長的事項(如吃飯等),則要考慮用人單位的制度安排,如吃飯安排在規定的工作時間之內的,應認定為工作時間;如吃飯安排在兩段工作時間之間的,以不認定為工作時間為宜。

當法律法規規定的工作時間、勞動合同約定的工作時間或者用人單位規定的工作時間與勞動者實際工作時間不一致時,應以勞動者實際工作時間為準。

(二)對“工作場所”的理解

所謂“工作場所”,是指用人單位能夠對從事日常生產經營活動進行有效管理的區域和職工為完成某項特定工作所涉及的單位內或單位以外的相關區域。“工作場所”應根據職工的工作職責、工作性質、工作需要等方面綜合考慮認定,“工作場所”是個“區域”,不等同于“工作崗位”。“工作崗位”是指職工日常工作所在的具體工作崗位或者本單位領導指派所從事具體工作的崗位。從語義概念上比較,“工作場所”的外延比“工作崗位”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工傷保險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三)項規定,“在工作時間內,職工來往于多個與其工作職責相關的工作場所之間的合理區域”,屬于“工作場所”。

在案例1中,法院認為,《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一)項規定的“工作場所”,是指與職工工作職責相關的場所。在有多個工作場所的情形下,還應包括職工來往于多個工作場所之間的合理區域。因此,當職工接受單位領導安排到機場接客人時,其從單位本部下樓到停車場開車的整個途中,都是“工作場所”的延伸。

在案例2中,法院認為,《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一)項規定的“工作場所”,是指職工從事工作的場所而不是指職工本人具體的工作崗位。因此,當職工受車間主任安排到本單位另一個崗位跟崗時,該另一崗位也屬于職工的“工作場所”。

在案例6中,法院認為,在公司門外停車場吸煙,該停車場不屬于“工作場所”。

在案例7中,法院認為,職工上班時間請假出廠買藥,其離開工廠前往藥店的途中,不屬于“工作場所”。

(三)對“工作原因”的理解

“工作原因”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特別是在一些表面上與職工工作職責關聯性較弱的情形下(比如工作時間喝水、上廁所等)跌倒受傷,是否為“工作原因”受傷,不易掌握。一些地方人民法院制定了一些具體的規定,以指導本區域在“工作原因”的認定上的法律適用。比如,天津市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工傷認定行政案件若干問題座談會紀要》(津高法〔2005〕164號)第十一條、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工傷認定行政案件審理指南》、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工傷行政訴訟案件若干問題的暫行規定》(渝高法〔2004〕249號)第十條、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保障監察、工傷認定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2005年11月17日由審判委員會第51次會議討論通過)第二十條、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工傷認定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2006年12月7日本院審判委員會第111次會議討論通過)第十九條、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工傷認定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十條等。

上述人民法院規定的判斷“工作原因”的具體范圍可歸結為:

(1)從事本崗(本職)工作。

(2)從事單位臨時指派的工作。

(3)為了用人單位的利益處理重大、緊急情況或者其他為用人單位的利益所付出的勞動。

(4)用人單位安排的、強制要求參加或者鼓勵參加的政治思想教育、學習考察、工作交流、文體比賽、娛樂等集體活動。

(5)在工作過程中臨時解決必需的生理問題。

上述規定在一定程度上明確了“工作原因”的具體判斷范圍,為本地區工傷認定提供了法律依據。但是,鑒于實務中情況千變萬化,采用列舉式的方法對“工作原因”進行規定,畢竟還不能涵蓋實際發生或者將來要發生的所有情形。我們認為,《社會保險法》第三十六條規定:“職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且經工傷認定的,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其中,經勞動能力鑒定喪失勞動能力的,享受傷殘待遇。”《工傷保險條例》第一條規定:“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的職工獲得醫療救治和經濟補償,促進工傷預防和職業康復,分散用人單位的工傷風險,制定本條例。”上述規定表明,工傷就是工作原因造成的傷害。國家設立工傷保險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維護職工合法權益,保障工作造成傷害的職工能夠獲得醫療救治和經濟補償。因此,在適用《工傷保險條例》時,是否屬于“工作原因”應當從這一立法目的出發去綜合考慮。

在案例1中,法院認為,孫某為完成開車接人的工作任務,必須從商業中心八樓的公司辦公室下到一樓進入汽車駕駛室,該行為與其工作任務密切相關,是孫某為完成工作任務客觀上必須進行的行為。

在案例4中,劉某既不在“工作時間”也不在“工作場所”,而是在工人宿舍內將瞬發電雷管改制成延期電雷管時因雷管爆炸受傷。當地社會保險行政部門三次不認定為工傷,被一審法院三次撤銷,但二審、再審卻撤銷了一審判決,維持社會保險行政部門的不予認定工傷決定。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抗訴,最高人民法院提審,最后判決撤銷二審、再審判決,維持了一審判決。本案“劇情”一波三折,卻最終完美地詮釋了“工作原因”在“三工”要件中的主導地位。劉某之所以最終被認定為工傷,關鍵是劉某所做的工作直接關系到本單位重大利益。劉某要將瞬發電雷管改制成延期電雷管,是為了消除礦井的安全隱患。

在案例5中,法院認為運輸公司司機在駕駛車輛運輸貨物的過程中臨時停車至路邊購物,屬于正常的生活生理需要,屬于“工作原因”。

在案例6中,法院認為抽煙并非“工作原因”。

在案例44中,法院認為,職工“為了單位的利益,將工作帶回家,占用個人時間繼續工作”,是“工作原因”。

三、“三工”要件之間的關系

對現行《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一)項規定的“工作時間”“工作場所”“工作原因”三要件的關系問題,有四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工作時間、工作場所和工作原因都是認定工傷的法定要件,這些要件之間的地位同等重要,只有完全具備這三個要件才能認定為工傷。第二種觀點認為,工作原因是核心要件,是認定工傷的充分條件,只要能夠認定是工作原因,就足以認定為工傷。工作時間、工作場所只是輔助判斷條件,用以推定是否屬于工作原因。第三種觀點認為,工作原因、工作時間、工作場所均屬于認定工傷的充分條件,只要是工作原因或者在工作場所內或者在工作時間內遭受傷害的,都應當認定為工傷。第四種觀點認為,在工作時間、工作場所內遭受傷害的,不論是不是工作原因,均應當認定為工傷。

楊科雄認為第二種觀點比較恰當,其理由是:①工傷補償從本質上就是給予職工因工作原因受到傷害的補償。因此,工作原因是核心。即使不在工作時間、工作場所,只要是工作原因,同樣應當認定為工傷。②《社會保險法》第三十六條規定:“職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且經工傷認定的,享受工傷保險待遇。”新舊《工傷保險條例》第一條均規定:“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的職工獲得醫療救治和經濟補償,促進工傷預防和職業康復,分散用人單位的工傷風險,制定本條例。”這些規定均將工傷認定的標準鎖定為工作原因。③工作場所、工作時間是工傷認定的輔助判斷條件,它們的功能和作用,一方面是補強工作原因;另一方面是在工作原因無法查明時,用以推斷是否屬于工作原因。在工作場所、工作時間內,沒有證據證明是否由工作原因導致職工傷亡的依然可以認定為工傷。[2]

我們認為,第三種觀點和第四種觀點擴大了工傷認定范圍。第一種觀點從字義上理解,與現行《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一)項規定是比較接近的,但過于機械,沒有考慮“工作時間”或者“工作場所”的合理延伸;第二種觀點具有較強的社會適應性。隨著科技和社會的進步,職工提供勞動的形式、時間、場所越來越復雜,工作內容多樣化,工作時間和工作場地均有相當的靈活性,不一定在單位規定的時間內,也不一定在單位的范圍內,這種情況給工傷認定帶來許多困難。比如職工整個外出學習的期間是否都屬于工作場地和工作時間的延伸?企業的一些高級管理人員或者技術人員無須坐班,他們隨時隨地都可以利用筆記本電腦和互聯網進行工作,打破了傳統的工傷保險的時空概念,發生事故受到傷害時如何認定工傷?職工受用人單位的委托與客戶喝酒,因過量而引起酒精中毒,是否可認定為工傷?職工義務加班期間受到事故傷害,是否可認定為工傷?等等。在上述情形以及類似情形中,如果按照“三工”要件分析,有可能排除在工傷之外,顯然不符合工傷保險的立法目的。因此,從發展趨勢看,上述第二種觀點無疑是值得重視的。一些地方高級人民法院的司法文件已經傾向于第二種觀點,在工作時間、工作場所難以認定的情形下,以是否屬于工作原因來認定是否屬于工傷;在是否屬于工作原因難以認定的情形下,以工作時間、工作場所來推定是否屬于工作原因。

案例1.受公司指派到機場接人,從公司到停車場途中屬于“工作場地”

裁判觀點

(1)《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一)項規定中的“工作場所”,是指與職工工作職責相關的場所,在有多個工作場所的情形下,還應包括職工來往于多個工作場所之間的合理區域。

(2)“因工作原因”,指職工受傷與其從事本職工作之間存在關聯關系,即職工受傷與其從事本職工作存在一定關聯。

(3)職工在從事本職工作中存在過失,不屬于《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六條規定的故意犯罪、醉酒或者吸毒、自殘或者自殺情形,不影響工傷的認定。

法院查明事實

孫某受公司負責人指派去機場接人,從公司下樓到停車處去開車,行至一樓門口臺階處時,從四層臺階處摔倒在地面上,造成四肢不能活動。經醫院診斷為頸髓過伸位損傷合并頸部神經根牽拉傷、上唇挫裂傷、左手臂擦傷、左腿皮擦傷。孫某向園區勞動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園區勞動局認為沒有證據表明孫某的摔傷事故系由工作原因造成,決定不認定孫某摔傷事故為工傷事故。孫某不服,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爭議焦點

(1)孫某摔傷地點是否屬于其“工作場所”。

(2)孫某是否“因工作原因”摔傷。

裁判結果

一審判決撤銷園區勞動局所作《認定工傷決定書》;限園區勞動局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

二審判決駁回園區勞動局的上訴,維持原判。

裁判理由

二審法院認為:

第一,關于孫某摔傷地點是否屬于其“工作場所”的問題。《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一)項規定中的“工作場所”,是指與職工作職責相關的場所,在有多個工作場所的情形下,還應包括職工來往于多個工作場所之間的合理區域。本案中,位于商業中心八樓的公司辦公室,是孫某的工作場所,而其為完成去機場接人的工作任務需到的汽車停車處,是孫某的另一處工作場所。汽車停在商業中心一樓的門外,孫某要完成開車任務,必須從商業中心八樓下到一樓門外停車處,故從商業中心八樓到停車處是孫某來往于兩個工作場所之間的合理區域,也應當認定為孫某的工作場所。

第二,關于孫某是否“因工作原因”摔傷的問題。《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一)項規定的“因工作原因”,指職工受傷與其從事本職工作之間存在關聯關系,即職工受傷與其從事本職工作存在一定關聯。孫某為完成開車接人的工作任務,必須從商業中心八樓的公司辦公室下到一樓進入汽車駕駛室,該行為與其工作任務密切相關,是孫某為完成工作任務客觀上必須進行的行為,不屬于超出其工作職責范圍的其他不相關的個人行為。因此,孫某在一樓門口臺階處摔傷,系為完成工作任務所致。

案例索引

最高人民法院指導案例40號

案例2.職工“串崗”地點也屬于“工作場所”

裁判觀點

《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一)項規定的“工作場所”,是指職工從事工作的場所而不是指職工本人具體的工作崗位。職工“換崗”發生安全事故導致傷害的,只要是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而發生的,即符合工傷認定條件。即使認定職工上班期間“串崗”行為成立,僅是違反了相關企業管理制度,不因此影響工傷認定。

法院查明事實

車間主任徐某安排原告王某打掃衛生。原告在打掃衛生過程中,徐某亦安排原告次日跟在張某后邊工作,當張某備料到回收酒精車間時,原告跟其到回收酒精車間觀看學習以便于次日跟崗。恰遇回收酒精崗位發生酒精溢料事故,原告為避險,慌亂中從窗戶跳出,摔傷雙足,車間主任等人迅速將原告送往醫院救治。經醫院診斷為雙側跟骨骨折。公司支付了醫藥費。原告向被告縣勞保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被告認定原告不屬于工傷。縣人民政府作出復議決定,維持被告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

爭議焦點

原告王某“串崗”地點是否屬于“工作場所”。

裁判結果

一審判決撤銷被告縣勞保局作出的《認定工傷決定書》,責令被告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一審宣判后,法定期間內雙方當事人均未上訴,一審判決已發生法律效力。

裁判理由

法院認為,《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一)項規定的“工作場所”,是指職工從事工作的場所,而不是指職工本人具體的工作崗位。被告縣勞保局認為原告因“串崗”受傷不能認定為工傷,對此法院認為,首先,原告王某臨時更換崗位是按照管理人員即車間主任的安排進行的,并不是擅自離崗換崗,不屬于“串崗”,應為正常工作變動;其次,即使認定原告上班期間“串崗”行為成立,原告僅是違反了相關企業管理制度,其只導致具體工作崗位及相關工作內容有所變動,并不能改變原告仍在工作場所內工作的事實,因此,“串崗”行為應由企業內部管理規章制度進行調整,不能因此影響工傷認定。

案例索引

《最高人民法院公報》2011年第9期

案例3.不能提供證據證明受傷發生在上班時間內,不認定為工傷

裁判觀點

當事人申請工傷認定,應當提供初步證據證明其受傷事故發生及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以及傷害程度等基本情況,在其未能進一步提供證據予以證明的情況下,不能認定為工傷。

法院查明事實

林某申請工傷認定時陳述,其于2018年2月10日上午10點多在某分公司清理倉庫、搬運鐵門窗的工作過程中受傷。但根據管委會調取的醫療機構掛號記錄以及某分公司提交的考勤記錄,其在醫療機構掛號就診的時間為2018年2月10日上午9時48分,當日第一次上班考勤打卡時間為10時42分,其陳述的受傷時間與客觀情況不符,且不在上班時間之內。后林某主張因間隔時間較長記憶模糊,將受傷時間更正為“2018年2月9日中午或下午”,與其受傷后即行就醫的之前陳述存在矛盾,且未能就其受傷過程作出合理陳述。管委會作出《不予認定工傷決定書》,市政府作出《行政復議決定書》予以維持。

爭議焦點

申請工傷填表時間與病歷掛號時間有差別是否影響工傷認定。

裁判結果

一審判決駁回原告林某的訴訟請求。

二審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再審駁回林某的再審申請。

裁判理由

最高人民法院再審認為,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八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當事人申請工傷認定,申請表應當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以及職工傷害程度等基本情況。本案中,林某自述其于2018年2月10日上午10點多在某分公司清理倉庫、搬運鐵門窗的工作過程中受傷,但根據管委會調取的醫療機構掛號記錄以及用人單位的考勤記錄,其在醫療機構掛號就診的時間為2018年2月10日上午9時48分,當日第一次上班考勤打卡時間為10時42分,其陳述的受傷時間與客觀情況不符,且不在上班時間之內。在其未能進一步提供證據予以證明的情況下,管委會作出《不予認定工傷決定書》,市政府復議決定予以維持,并無不當。

案例索引

一審:(2019)浙01行初316號

二審:(2019)浙行終1869號

再審:(2020)最高法行申8676號

案例4.不在工作時間、工作場所中,但從事直接關系本單位重大利益的工作時負傷應認定為工傷

裁判觀點

即使不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職工從事直接關系本單位重大利益的工作而負傷,只要其行為不構成違法、犯罪或蓄意違章,應當認定為工傷。

法院查明事實

煤礦副礦長劉某得知該礦井下三水平三米八煤層第三采倉倉頂被拉空,將會給煤礦生產安全帶來隱患且炮工無法下井生產,拉空倉工人按規定也將被單位處罰。劉某與炮工余某一起在工人周某的宿舍內,將瞬發電雷管改制成延期電雷管時,雷管爆炸,將劉某的左手拇指、食指、中指炸去,無名指受傷。

市人社局兩次作出不予認定工傷決定,均被市人民法院判決撤銷。

之后,市人社局認為劉某改造電雷管屬個人私自制造行為,且不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區域內;其行為是一種非法制造爆炸物的行為,屬違法行為,再次作出第24號《不予認定工傷決定書》,不予認定劉某為工傷。市人民法院再次判決撤銷市人社局24號《不予認定工傷決定書》。市人社局不服,提出上訴。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判決撤銷市人民法院行政判決,維持市人社局第24號《不予認定工傷決定書》,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判決維持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行政判決。

爭議焦點

(1)劉某不在工作的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受傷是否為工傷。

(2)劉某的行為是否屬于違法行為。

裁判結果

最高人民法院提審判決撤銷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再審行政判決;撤銷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二審行政判決;維持××市人民法院一審行政判決;××市××區人社局應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

裁判理由

最高人民法院提審認為,根據《企業職工工傷保險試行辦法》的規定,從事本單位日常生產、工作或者本單位負責人臨時指定的工作的,在緊急情況下,雖未經本單位負責人指定但從事直接關系本單位重大利益的工作負傷、致殘、死亡的,應當認定為工傷。劉某作為煤礦副礦長,其基于煤礦正常生產的需要而與其他炮工一起在工人宿舍內將瞬發電雷管改制成延期電雷管,并因雷管爆炸而受傷,該行為顯然與本單位工作需要和利益具有直接關系。

公安部《關于對將瞬發電雷管改制為延期電雷管的行為如何定性的意見》認為,雷管中含有猛炸藥、起爆藥等危險物質,在沒有任何防護的條件下將瞬發電雷管改制為延期電雷管,屬于嚴重違反國家有關安全規定和民爆器材產品質量技術性能規定的行為,不應定性為非法制造爆炸物品的行為。參照上述規定,本案劉某將瞬發電雷管改制成延期電雷管的行為,不屬于《企業職工工傷保險試行辦法》第九條第(一)項規定的“犯罪或違法”情形。

案例索引

一審:(2002)米行初字第9號

二審:(2002)昌中行終字第32號

再審:(2006)新行再字第2號

提審:(2011)行抗字第5號

案例5.司機在運貨途中停車購物屬于工作原因

裁判觀點

運輸公司司機在駕駛車輛運輸貨物的過程中臨時停車至路邊購物,屬于正常的生活生理需要,屬于工作原因。

法院查明事實

畢某駕駛某運輸有限公司的貨車從事貨物運輸工作。陳某駕駛蘇L小型轎車沿308省道由東往西行駛時,因避讓停在路邊的蘇L重型倉柵式貨車(原告所有)往左側打方向時,與先前駕駛蘇L重型倉柵式貨車(送貨途中)行至事發地點停在路邊后,步行至道路南側購物而返回的畢某發生碰撞致其受傷,畢某經搶救無效于當日死亡。畢某負事故次要責任。市人社局對畢某認定工傷,市人民政府行政復議決定維持了市人社局認定工傷決定。

爭議焦點

畢某在為單位送貨途中停車購物返回時,發生交通事故,是否屬于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其所從事的行為是否為工作原因。

裁判結果

一審判決駁回原告某運輸有限公司的訴訟請求。

二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再審裁定駁回某運輸有限公司的再審申請。

裁判理由

再審法院認為,《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一)項規定,職工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應當認定為工傷。本案中,畢某系某運輸有限公司職工,專職從事駕駛工作,其發生交通事故時是在其為某運輸有限公司送貨途中,屬于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畢某為專職駕駛員,其工作性質必然包含駕駛車輛過程中可能導致自身受到交通事故傷害的不確定危險性,因此其在工作過程中發生交通事故可解釋為工作原因,該工作原因并不必然排除駕駛人因合理理由臨時下車的行為。

案例索引

一審:(2019)蘇1111行初49號

二審:(2019)蘇11行終261號

再審:(2020)蘇行申1166號

案例6.上班時間外出抽煙不屬于“工作原因”

裁判觀點

在工作場所外停車場吸煙時發生交通事故受傷,事發時雖為工作時間,但并非在工作地點,亦非因工外出,又未因工作原因受傷,不符合《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規定的應當認定工傷的條件。

法院查明事實

林某在公司辦公地址門外北側墻邊吸煙時,被面前停車位突然啟動的機動車撞傷,后經公安交管部門認定為機動車司機負此次事故全部責任。林某被醫院診斷為右膝前十字韌帶損傷、右膝半月板損傷、外側副韌帶損傷、右側髕骨軟化癥、左膝交叉韌帶損傷。區人社局作出《不予認定工傷決定書》,認為林某受到交通事故傷害時,不是在工作場所內,也不是因工作原因受傷,不予認定或者視同工傷。林某不服,訴至法院。

爭議焦點

林某在公司辦公地址門外吸煙時發生交通事故受傷,是否能認定為工傷。

裁判結果

一審判決駁回林某的訴訟請求。

二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再審裁定駁回林某的再審申請。

裁判理由

一審法院認為,本案原告受傷時間雖然是在工作時間內,但地點是在工作場所外,且外出原因是吸煙,并不屬于因工外出,亦不屬于因工作原因受到傷害。因此原告所受傷害不應認定為工傷。

二審法院認為,上訴人系在公司門外停車場吸煙時被面前突然啟動的機動車撞傷,事發時雖為工作時間,但上訴人并非在工作地點,亦非因工外出,又未因工作原因受傷,不符合《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規定的應當認定工傷的條件,故被上訴人對上訴人作出不予認定或者視同工傷的決定并無不當。

再審法院認為,本案中,再審申請人系在公司門外停車場吸煙時被面前突然啟動的機動車撞傷,事發時雖為工作時間,但再審申請人并非在工作地點,亦非因工外出,又未因工作原因受傷,不符合《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規定的應當認定工傷的條件。吸煙本身屬于不良嗜好,單位不提供吸煙場所,不屬于安全設施不健全。

案例索引

一審:(2019)遼0105行初16號

二審:(2019)遼01行終944號

再審:(2020)遼行申121號

案例7.上班期間外出買藥的途中不屬于“工作場所”的延伸

裁判觀點

《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一)項規定的“工作時間”“工作場所”和“工作原因”是認定工傷的三個法定條件。其中,為保護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的職工權益,對“工作場所”可適當擴展至用人單位為滿足職工日常工作生活需要所提供的合理區域內,但不是無限制擴大理解,超出了“工作場所”合理范圍的,不適用《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一)項規定。

法院查明事實

第三人牛某是A公司派往B工廠的行車工,未享受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待遇。某日,牛某因胃痛,請假出廠買藥,在前往藥店的途中,不慎摔倒受傷。醫院診斷為:左髕骨粉碎性骨折。原告A公司向被告市人社局提交了工傷認定申請,被告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一)項之規定對牛某受傷認定為因工受傷。原告對該《認定工傷決定書》不服,提起行政訴訟。

爭議焦點

牛某所受事故傷害是否符合《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一)項、第(六)項的規定而被認定為工傷。

裁判結果

一審撤銷市人社局《認定工傷決定書》,責令市人社局重新作出相關認定。

二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再審裁定駁回牛某的再審申請。

裁判理由

再審法院認為,本案爭議的焦點為:牛某所受事故傷害是否符合《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一)項、第(六)項的規定而被認定為工傷。

第一,《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一)項規定:職工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應當認定為工傷。“工作時間”“工作場所”和“工作原因”是認定工傷的三個法定條件,首先,牛某因病請假外出買藥即便可以視為因工作原因外出,“工作原因”只是要件之一,還必須滿足“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的規定;其次,雖然在司法實踐中,為保護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的職工權益,對“工作場所”進行了合理的延伸,并不限于單位規定的勞動地點,但亦不是無限制擴大理解,僅限于用人單位為滿足職工日常工作生活需要所提供的合理區域內,如衛生間、餐廳、休息區域等。牛某出廠買藥,其受傷地點是在工作場所與藥店往返路途中,超出了“工作場所”合理范圍。最后,牛某在《再審申請書》中亦認可在“上下班途中”受傷,與一、二審判決認定事實一致。故案涉事故不應適用上述法規規定。

第二,《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六)項規定:職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應當認定為工傷。根據查明的事實,牛某系買藥途中自己不慎摔傷,并非他人承擔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所致,同樣不符合上述法規規定的情形。

案例索引

一審:(2019)川0703行初57號

二審:(2019)川07行終192號

再審:(2020)川行申448號

注釋

[1]楊科雄:《最新工傷認定規則與適用》(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第116頁。

[2]楊科雄:《最新工傷認定規則與適用》(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第80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海县| 卢湾区| 财经| 乌鲁木齐县| 陇南市| 湟源县| 石嘴山市| 内乡县| 安康市| 陕西省| 云梦县| 乐平市| 长宁区| 沙田区| 焦作市| 革吉县| 平原县| 葫芦岛市| 子长县| 嘉祥县| 盱眙县| 柯坪县| 聂荣县| 长白| 育儿| 巴林右旗| 广东省| 双桥区| 建德市| 秭归县| 谷城县| 汤原县| 南木林县| 东明县| 南康市| 神池县| 贡觉县| 耒阳市| 安龙县| 图片| 神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