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培育發展戰略性產業集群,正是落實這一重大部署的關鍵舉措。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制造業是國家經濟命脈所系,要突出先導性和支柱性,優先培育和大力發展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構建產業體系新支柱。

廣東省作為中國第一經濟大省、人口大省,在迎來“十四五”良好開局的基礎上,2022年12月初,廣東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提出,要突出制造業當家,高水平謀劃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2023年初召開的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指出,要堅定不移加快推動現代產業體系“立柱架梁”,著力推進戰略性產業集群建設。

廣東省是我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具備加快制度創新和先行先試的發展優勢。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發展,廣東省已經形成了完備的產業體系,產業規模、企業數量均居全國前列,家電、電子信息等重點產品產量全球第一,新興產業集群快速發展壯大,助力我國進一步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然而,從廣東省二十個戰略性產業集群發展現狀來看,創新能力不足、關鍵領域“卡脖子”、核心技術攻關持續性投入欠缺依然是制約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此外,廣東省當前還面臨著新興產業體系發展動力不足、產業國際競爭力不強以及區域間、城市間、產業間協同失衡等諸多困難和挑戰,這些問題在中美經貿摩擦的沖擊下暴露得更為充分,也使得當前產業體系難以有效抵御外部風險帶來的沖擊。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為搶占科技創新制高點,世界各國紛紛將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國家競爭力的新支撐。面對新的戰略機遇,廣東省應當把握當前產業發展新趨勢,積極打造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強化戰略支點的支撐、聯通、撬動功能,為我國推動經濟行穩致遠、維護重點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和自主可控形成更大動能支撐。為在世界大變局中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廣東省亟須推動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加快培育戰略性產業集群形成增長新動能,重點提升新興產業的發展能級,加速應用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推動傳統產業優存量、調結構。

本書面向“十四五”時期以及更長遠的未來,以廣東省戰略性產業集群的重點行業為研究對象,以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粵港澳大灣區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研究”為理論依據,組織暨南大學產業經濟研究院教師和研究生團隊開展研究。本書特點如下:

第一,本書基于數字革命和能源革命,探尋引領未來發展的新賽道,挖掘廣東產業發展新機遇。數字革命浪潮下,新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不斷催生新理念和新動能,驅動各行各業不斷變革、轉型升級。同時,在“雙碳”目標的約束下,能源革命和綠色低碳轉型也已成為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數字革命和能源革命為本書的產業選取提供了戰略指引,研究團隊聚焦新興產業的培育和發展,選取受數字革命和能源革命深度影響的代表性行業為具體研究對象,以產業經濟理論、創新經濟理論、現代創業投資理論為基礎,對廣東省相關產業發展情況進行較全面且深入的剖析。具體而言,本書篩選出新能源汽車、光伏、氫能、電化學儲能四個能源革命激發的新產業(第一至四章),以及云計算、擴展現實、網絡安全、超高清視頻四個數字革命催生的新賽道(第五至八章),這些產業賽道與我國“十四五”時期產業發展戰略導向和廣東省產業發展實際情況高度契合。

第二,本書利用“產業鏈+RSCP”分析范式對產業賽道展開研究,這是對當前業界流行的產業分析范式的創新和拓展。當前,在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推動下,產業鏈結構日趨復雜,對傳統產業組織理論中的產業分析范式帶來明顯挑戰。以哈佛學派的SCP范式為基礎,結合中國實際,我們提出了“產業鏈+RSCP”分析范式,其中,R表示政府規制或產業政策。本書先是解構新興產業的產業鏈結構,包括上中下游環節的縱向市場和同一環節的橫向市場,接著探究政府規制或產業政策對各產業鏈環節帶來的深層影響,最后分別討論市場結構(S)、市場行為(C)、市場績效(P)及其相互之間的聯系。這一分析范式有助于我們在全球科技革命快速演進和中國轉型經濟制度背景下,更加清晰深入地認識和把握產業發展的結構特征與動態趨勢。

第三,本書從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政策鏈相融合的角度闡述區域產業創新生態系統的建設方向,以期為廣東省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政策建議。在產業鏈方面,通過深入解剖產業鏈結構,科學研判產業鏈關鍵環節,識別廣東省的優勢環節和短板不足;在創新鏈方面,深入挖掘技術層面、產業層面以及投資層面的創新績效,研判產業發展前瞻技術,尋找需要補齊的技術短板;在資金鏈方面,對產業的投資規模、投資輪次、投資環節和投資績效進行梳理,以此研判資金可能流入的前瞻方向;在政策鏈方面,著重分析國內外產業政策對產業帶來的影響,進而提出下一步政策優化的方向。

第四,本書著眼于廣東省區域產業協同發展,聚焦推動產業空間優化布局。優化“一核一帶一區”空間布局,推動省內產業有序轉移和產業鏈共建,是當前廣東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任務。本書圍繞八個產業賽道,先是從全國空間布局層面明確了廣東省重點產業的空間地位,接著討論了廣東省重點產業園區的建設情況,以及各城市產業鏈分工協作的優化方向。這些內容旨在提升珠三角發展能級及輻射帶動作用,打造世界領先的先進制造業發展基地;深挖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制造業發展潛力,推動區域經濟協同發展。

以“穩”夯實支柱產業,以“進”攻堅新興產業,以“新”謀劃未來產業,把制造業這份厚實家當做優做強,是奮力打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的必然選擇,也是國家賦予廣東省的特殊歷史使命。編者期待此書能夠為讀者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并引發深層次思考。由于編者時間和精力有限,本書仍存在諸多不足之處,懇請各位讀者批評指正,以求不斷改進和完善!

編者

2023年4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木兰县| 星子县| 无锡市| 呈贡县| 彰武县| 遂宁市| 来安县| 高雄县| 彝良县| 晋宁县| 井冈山市| 临朐县| 汝南县| 江城| 上饶县| 青河县| 黄梅县| 阿克苏市| 辉县市| 天津市| 射洪县| 车致| 文昌市| 大田县| 罗平县| 景东| 吉林省| 叙永县| 辽宁省| 宁晋县| 安远县| 岑溪市| 洛隆县| 海原县| 会泽县| 惠东县| 弥渡县| 门头沟区| 屏山县| 凤冈县| 怀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