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附子的研究與應用
  • 梅全喜 李楠主編
  • 2877字
  • 2024-06-14 15:55:33

編寫說明

附子的藥用歷史悠久,作為藥物記載最早見于東漢末年的《神農本草經》,列為下品。醫圣張仲景首開有毒中藥辨證論治之先河,《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中采用附子治病的方劑達30多首,如著名的“四逆湯”“附子湯”“附子理中湯”等。附子在遣方配伍中主要發揮溫陽救逆、溫經止痛、助陽化氣等功效。其后,歷代本草醫籍對附子的名稱、產地、栽培、采集、炮制、性味歸經、功效主治及臨床應用和毒性等諸多方面,均有大量記載。至今天,《中國藥典》(2020年版)記載附子的功效為“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用于亡陽虛脫,肢冷脈微,心陽不足,胸痹心痛,虛寒吐瀉,脘腹冷痛,腎陽虛衰,陽痿宮冷,陰寒水腫,陽虛外感,寒濕痹痛”。可見2000多年來附子的主要作用仍為回陽救逆,自古以來就被譽為“回陽救逆第一要藥”?,F代藥理研究證明,附子具有明顯的強心、抗心律失常、擴張血管、抗炎、鎮痛、抗衰老、抗腫瘤等作用,臨床用于治療各種常見病、多發病及疑難雜癥200余種,含有附子的中成藥及其制劑有250余種。在我國陜西、云南、四川等附子產區,自古將附子用作藥膳以補陽散寒。附子已成為今天中醫臨床常用的中藥之一。但是,附子也是一味有毒中藥,使用不當會出現毒副作用,古今醫藥工作者研究了眾多的炮制方法為其減毒增效。

附子的來源為毛茛科植物烏頭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的子根加工品,歷代多以四川為主產地,另外湖北、長江以南等地亦有分布出產。唐代以前多認為附子出產在四川彭山、廣漢及河南登封一帶。《新修本草》首次指出四川江油附子的道地性。在唐代,江油地區已開始種植烏頭(附子),距今已有1300多年。宋代《彰明附子記》明確指出江油河西地區的附子產量最大、質量最佳。自此之后,歷代均以彰明地區(江油市的前身之一)為附子的主要產區。四川江油附子名聲在外,并被認為品質最優。千余年來,江油附子的道地性優勢突出,廣為人知,并一直延續至民國時期。新中國成立后,四川江油、陜西漢中地區建立了附子種植基地,擴大商品生產。四川布托、云南祿勸、河北、河南等地也引種試種成功,但附子的品質仍以四川江油為最。近年來,隨著中醫藥事業和醫藥健康產業的發展,以附子為原料的新藥得到大量開發與臨床運用,使得國際、國內市場對于附子原藥材及以附子為原料的產品需求量持續遞增,附子的研究與應用工作也越來越得到重視。

近年來,由深圳市寶安區中醫院藥學部梅全喜教授團隊牽頭,聯合成都中醫藥大學藥學院李楠教授團隊和四川江油中壩附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開展了附子的炮制、藥效物質基礎、毒性及治療藥物監測研究工作。梅全喜教授團隊申報立項“附子有效成分體內量效關系的研究及其臨床治療藥物監測(TDM)方法的建立”“基于‘生產-臨床’需求的附子無膽飲片及姜制飲片炮制工藝及質量控制研究”“基于新型固相微萃取-HPLC和外泌體miRNA對蒸附片與姜附子的‘藥動-藥效’研究”等多項科研項目,獲得各級資助科研經費100多萬元,發表附子研究論文10多篇。同時深圳市寶安純中醫治療醫院藥學部獲深圳市醫療衛生“三名工程”項目資助,引進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果德安教授團隊開展了附子炮制機理及質量控制研究,從附子中提取并鑒定了46個單體化合物,包括43個不同結構亞型的二萜生物堿化合物,其中4個新化合物;并建立了多成分定量分析方法,對附子不同炮制品中的15個不同類型的主要二萜生物堿成分進行絕對定量分析,采用優化的工藝炮制的附子均可使雙酯型二萜生物堿的含量降低,提高單酯型二萜生物堿和醇胺型二萜生物堿的含量,從而降低附子飲片的毒性,提高安全性及有效性。深圳市寶安區中醫院藥學部獲深圳市醫療衛生“三名工程”項目資助,引進廣州中醫藥大學劉中秋教授團隊開展附子的毒效標志物研究,為附子控毒增效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李楠教授團隊成員致力于附子的毒效評價、炮制原理、工藝裝備、資源綜合開發等研究工作,包括建立基于急性心力衰竭模型的強心活性評價方法,開發回陽救逆功效快速評價試劑盒;闡明產地、葉型、產地加工、商品規格、炮制對附子毒效的影響規律;對江油附子(黑順片)產地加工炮制“減毒存效”的過程機理進行探索;采用微波技術提升炮制法,探索智能變頻、綠色低碳的附子炮制生產工藝;開展川烏莖葉廢棄物的綜合利用開發相關研究。團隊成員以課題負責人身份主持附子相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項,廳局級課題7項,授權相關發明專利4項,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身份發表與附子相關SCI論文12篇、核心期刊論文25篇;并在教學工作中研發了附子炮制工藝與原理的虛擬仿真實驗軟件。四川江油中壩附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則是一家集附子種植、生產、銷售、科研于一體的專業化毒性飲片加工企業。公司致力于附子藥用價值的開發,遵古炮制,歷經數代藥工的摸索和傳承,逐漸形成“浸、漂、切、煮、蒸、炒、烤、酵”八大工藝流程,能加工出多達13種規格的附子產品,取得國家專利20余項;主持開展的“中藥炮制關鍵技術與產業化研究”和“高品質附子(川烏)標準化生產技術體系構建與應用”項目榮獲四川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自主研發無膽附子新品規“蒸附片、炒附片”載入四川省地方標準,為實現附子加工炮制的規范化和標準化,提高附子臨床應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穩定性,努力打造中國附子領先品牌,為促進附子產業的健康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為了進一步推動附子的研究與應用的深入發展,以上5個團隊合作將附子的古今臨床應用經驗、炮制方法、現代的化學成分與藥理作用研究成果進行整理總結,并融入團隊自己的研究成果,編撰《附子的研究與應用》一書,以供廣大醫藥工作者參考應用。

本書全面挖掘和整理了古代醫藥學家和本草醫籍在附子的炮制研究和應用方面所取得的寶貴經驗,回顧和總結了現代醫藥工作者對附子在藥理、藥化的研究和臨床應用方面所取得的最新進展,同時也融入了作者的科研團隊對附子的研究成果,是一本較為全面系統闡述、總結附子研究與應用的專著。全書共分8章,包括附子的藥用歷史,本草學概述與生藥學研究,炮制與制劑研究,化學成分、藥理作用、毒性研究,附子的應用及產業發展現狀等。本書內容豐富,資料翔實,是一部實用性很強的參考書,可供臨床醫師、醫藥生產經營人員、中醫藥科研人員、醫藥院校師生、中醫藥愛好者參閱。相信該書的出版對于推動附子的安全合理應用,提高中醫藥治療疑難雜癥的有效率,以及推動附子產業的發展都具重要的意義。

本書為“深圳市寶安純中醫治療醫院醫藥系列叢書”之一,出版得到了深圳市寶安區中醫藥發展基金會資助項目“基于‘生產-臨床’需求的附子無膽飲片及姜制飲片炮制工藝及質量控制研究”(項目編號2020KJCX-KTYJ201,主持人梅全喜),以及深圳市醫療衛生“三名工程”“深圳市寶安純中醫治療醫院-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果德安教授中藥質量研究與安全合理用藥研究團隊項目”(項目編號SZZYSM202106004)和“深圳市安寶區中醫院-廣州中醫藥大學劉中秋教授中藥制劑開發及轉化藥學研究團隊項目”(項目編號SZZYSM02206005)的經費支持。編寫中還參考引用了許多同道的研究資料(參考文獻附各章之后),在此一并致謝!

由于時間倉促,加之水平有限,書中難免出現遺漏和差錯,敬請廣大讀者提出寶貴意見,以便再版時修訂提高。

《附子的研究與應用》編委會

2023年6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玉溪市| 十堰市| 凤凰县| 宁波市| 昂仁县| 黑龙江省| 张家港市| 闻喜县| 太白县| 泰安市| 广灵县| 习水县| 奉贤区| 禄丰县| 望都县| 淮南市| 丁青县| 综艺| 广宗县| 灵山县| 佛山市| 牟定县| 黔西| 冀州市| 涟源市| 资阳市| 玛沁县| 边坝县| 合山市| 揭西县| 诏安县| 博爱县| 定安县| 政和县| 图木舒克市| 荣昌县| 德兴市| 利辛县| 中阳县| 达拉特旗| 汾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