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參考文獻

[1]倪朱謨.本草匯言[M].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2006.

[2]鄭欽安.鄭欽安醫學三書[M].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

[3]張衛,王嘉倫,詹志來,等.附子及烏頭類藥物品種與產地及栽培歷史的本草考證[J].中華醫史雜志,2021,51(3):131-136.

[4]神農本草經[M].孫星衍,孫馮翼,輯.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

[5]吳普.吳普本草[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7.

[6]陶弘景.名醫別錄[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6.

[7]陶弘景.本草經集注[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4.

[8]宋祁.益部方物略記(永瑢,紀昀.欽定四庫全書:史部:地理類)[M].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9]蘇頌.本草圖經[M].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

[10]李時珍.本草綱目[M].北京:華夏出版社,2012.

[11]沈佳.麻黃附子甘草湯應用心得[J].國際中醫中藥雜志,2012,34(9):858-859.

[12]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一部[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20.

[13]蘇敬.新修本草[M].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1981.

[14]李時珍.本草綱目(金陵本)新校注[M].王慶國,主校.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3.

[15]盧之頤.本草乘雅半偈[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

[16]陳嘉謨.本草蒙筌[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8.

[17]蔣示吉.醫宗說約[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4.

[18]唐慎微.經史證類備急本草[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1.

[19]繆希雍.神農本草經疏[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9.

[20]陳士鐸.本草新編[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6.

[21]汪昂.本草備要[M].上海:商務印書館,1955.

[22]黃宮繡.本草求真.[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8.

[23]張志聰.本草崇原[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2.

[24]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國戲曲出版社,2007.

[25]盧多遜,李昉.開寶本草[M].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

[26]張秉成,本草便讀[M].上海:上海衛生出版社,1958.

[27]凌奐.本草害利[M].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1982.

[28]嚴潔,施雯,洪煒.得配本草[M].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

[29]張世臣,李可.中國附子[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3.

[30]陶節庵.傷寒六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0.

[31]葛洪.肘后備急方[M].明萬歷刻本.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

[32]陳自明.婦人大全良方[M].太原: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33]何任.金匱要略校注[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34]吳謙.醫宗金鑒[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4.

[35]秦凱華,宋健平,葉俏波.附子功效的本草考證[J].中藥材,2015,38(1):185-187.

[36]葉俏波,鄧中甲.附子運用的歷史沿革[J].陜西中醫學院學報,2012,35(3):71-73.

[37]李巧瑩,于蘭.含有附子方劑的歸納分析[J].吉林中醫藥,2012,32(12):1268-1269.

[38]許云姣,吳文笛,蔡悅青,等.四逆湯研究進展[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9,40(9):86-88.

[39]李宇銘.論《傷寒論》去桂加白術湯方義[J].黑龍江中醫藥,2011,40(4):7-8.

[40]葉爭榮,徐國良,聶晶,等.參附湯對心血管疾病藥理作用和臨床應用研究進展[J].江西中醫藥,2016,47(1):75-77.

[41]蔡秀江,李紅,黃美艷.真武湯臨床應用研究進展[J].實用中醫藥雜志,2021,37(9):1629-1632.

[42]史同霞,王學華.金匱腎氣丸的藥理研究及臨床應用進展[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28(2):68-71.

[43]張麗敏,宋建平.《金匱要略》腎氣丸與瓜蔞瞿麥丸證治探討[J].河南中醫,2008(4):14-15.

[44]江瓘.名醫類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

[45]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8.

[46]吳義春,羅輝,陳潔瓊.名家大劑量用附子醫案賞析[J].上海中醫藥雜志,2009,43(10):16.

[47]范中林.范中林六經辨證醫案選[M].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

[48]吳佩衡.吳佩衡醫案[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

[49]李可.李可老中醫急危重癥疑難病經驗專輯[M].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50]招萼華.祝味菊醫案經驗集[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

[51]陳熠,陳明華,陳建平.陳蘇生醫集纂要[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4.

[52]張存悌.中醫火神派探討[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

[53]王子泉,王其林.附子的臨床應用經驗談[J].云南中醫學院學報,1999(2):7.

[54]李珍.岐黃用意[M].上海: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2007.

[55]鄭欽安.鄭欽安醫書闡釋[M].唐步祺,釋.成都:巴蜀書社,1996.

[56]張存悌.中醫火神派醫案全解[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博野县| 泸定县| 梅州市| 额尔古纳市| 缙云县| 改则县| 新干县| 常德市| 巨鹿县| 富阳市| 潍坊市| 仁寿县| 上饶市| 陵川县| 正阳县| 鹤峰县| 永和县| 枣阳市| 赣榆县| 淄博市| 宿迁市| 厦门市| 黑山县| 汕头市| 额敏县| 潼南县| 武功县| 滨海县| 宁蒗| 阿坝| 康马县| 四会市| 惠安县| 禄劝| 河东区| 蓝田县| 陵水| 依安县| 台南县| 乐山市| 偃师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