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法圓通(大字誦讀版)
- (清)鄭欽安著 張麗君等點校
- 2字
- 2024-06-14 15:51:08
卷三
傷寒溯源解
仲景為醫林之祖,著《傷寒》一書,以開渡世津梁,揭出三陽三陰,包含乾坤二氣之妙。后賢始有步趨,無奈相沿日久,注家日多,紛紛聚訟,各逞己見,舍本逐末,以至于今,故讀《傷寒》書者寡矣,亦并不知“傷寒”何所取義也。即注《傷寒》者,亦只是照原文敷衍幾句,并未道及《傷寒》宗旨與萬病不出《傷寒》宗旨,教后人何由得入仲景之門?余特直解之。
夫曰傷寒者,邪傷于寒水之經也。太陽為三陽三陰之首,居于寒水之地,其卦為坎陽為陰根,坎中一陽(一),即人身立極真種子,至尊無二,故稱之曰太陽,如天之日也。太陽從水中而出,子時一陽發動,真機運行,自下而上,自內而外,散水精之氣于周身,無時無刻無息不運行也。故《經》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氣化”二字,乃《傷寒》書一部的真機。要知氣化行于外,從皮膚毛竅而出水氣水即陰,氣即陽,外出,是氣上而水亦上也,氣化行于內,從溺管而出水氣內出,是水降而氣亦降也。外出者,輕清之氣,如天之霧露也;內出者,重濁之氣,如溝渠之流水也。太陽之氣化無乖,一切外邪無由得入;太陽之氣化偶衰,無論何節何候中,不正之氣干之一年六氣,即風、寒、暑、濕、燥、火。六氣乃是正氣,六氣中不正之氣,才是客氣。六氣,每氣司六十日有零,一年三百六十日,而一年之事畢,循環之理寓矣,必先從毛竅而入,閉其太陽運行外出之氣機,而太陽之經癥即作,故曰傷寒。今人只知冬月為傷寒,不知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皆有傷寒。只要見得是太陽經證的面目,即是傷寒也。
太陽為六經之首,初為外邪所侵,邪尚未盛,正未大衰,此際但能按定太陽經施治,邪可立去,正可立復。因近來不按經施治,用藥不當,邪不即去,正氣日衰,邪氣日盛,勢必漸漸入內,故有傳經不傳腑,傳腑不傳經,二陽并病,三陽并病,兩感為病,漸入厥陰,邪茍未罷,又復傳至太陽。遷延日久,變癥百出,邪盛正衰,釀成陰陽脫絕種種危候。仲景立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以匡其失而輔其正。邪在太陽經腑,則以太陽經腑之法治之;邪在陽明經腑,則以陽明經腑之法治之;邪在少陽經腑,則以少陽經腑之法治之。邪在太陰、少陰、厥陰,或從本化,或從中化,或從標化,按定標、本、中法治之。舉傷寒而萬病已具,揭六經,明六氣,而一年節候已賅。論客邪由外入內(二),剝盡元氣,能令人死,步步立法,扶危為安,似與內傷無涉,不知外邪入內,剝削元氣,乃是六經,七情由內而戕,剝削元氣,毋乃非六經乎?不過外邪之感,有傳經之分,七情之傷,無經腑之變。由外入內固有提綱,由內出外,亦有考據,不過未一一指陳,未明明道破,總在學者深思而自得之。
余謂一元真氣即太陽。太陽進一步不同,又進一步不同,退一步不同,退兩步又不同。移步換形,移步更名,其中許多旨歸。外感內傷,皆本此一元有損耳。
最可鄙者,今人云仲景之方,是為冬月傷寒立法,并非為內傷與雜癥立法。試問內傷失血、肺痿,有服甘草干姜湯而愈者否?嘔吐、泄瀉,有服理中湯而愈者否?抑郁肝氣不舒,兩脅脹痛,有服小柴胡湯而愈者否?夜夢遺精,有服桂枝龍牡湯而愈者否?腎臟不溫,水泛為痰,有服真武湯而愈者否?寒濕腰痛,有服麻黃附子細辛湯而愈者否?少氣懶言,困倦嗜臥,咳嗽潮熱,有服建中湯而愈者否?溫病初起,有服麻杏石甘湯、雞子黃連湯、四逆湯而愈者否?痢證,有服白頭翁湯、桃花湯而愈者否?腹痛吐瀉、霍亂,有服理中湯、吳茱萸湯而愈者否?婦人經期、妊娠,有服桂枝湯而愈者否?痘證初起,有服桂枝湯、升麻葛根湯而愈者否?老人大便艱澀,有服麻仁丸而愈者否?陽虛大便下血,有服四逆湯而愈者否?陰虛大便膿血,有服雞子黃連湯而愈者否?今人全不體貼,只記時行幾個通套方子,某病用某方倍某味,某病用某方減某味,如此而已。究其陰陽至理,全然莫曉,六經變化,罕有得知,愈趨愈下,不堪問矣。
(附)七絕一首:
傷寒二字立津梁,六氣循環妙理藏。
不是長沙留一線,而今焉有作醫郎。
眉批:
(一)放之即在六合之中,卷之即在坎中一點。以坎中一點,示氣在血中,皆喻言也。
(二)客邪由外入內,宜升散清解,不使入內為要;元氣由內出外,以回陽收納,不使外出為要。只此二法,誠為度世金針。
問曰:冬傷于寒,春必病溫,其故何也?
夫曰:冬傷于寒者,傷于太陽寒水之氣也。冬令乃陽氣潛藏,正天一生水之際。少年無知,不能節欲(一),耗散元精元精即天一,元精一耗冬不藏精也,不能化生真水,即不能克制燥金之氣,故當春之際,溫病立作二月屬卯,卯酉,陽明燥金主事。茍能封固嚴密指冬能藏精者,元精即能化生真水,而燥金自不敢橫行無忌,春即不病溫矣。此刻辛溫固本之藥未可遽施,當從二日傳經之法治之,未為不可。雖然如此,又當細求,而清涼之品亦不可妄用。病人雖現大熱、口渴、飲冷、譫語,又當于脈息、聲音之有神無神(二),飲冷之多寡,大便之實與不實,小便之利與不利。有神者可與麻杏石甘湯,無神者可用回陽收納之法治之,庶不致誤人性命也。
眉批:
(一)節欲二字,不專指房勞,兼一切耗神耗氣之事。
(二)無神非溫,有神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