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北宋嘉祐(大約為1058年)年間,趙抃到成都赴任,當時他輕車簡行,只帶了一位隨從人員,牽了一匹馬,馬上的行囊中有一架琴和一只白鶴。趙抃在渡過清白江時,見這河中流水清澈見底,掬水可飲,于是觸景生情,借水立志,脫口而出:“吾志如此江清白,雖萬類混淆其中,不少濁也。”該君言出必行,工作上兢兢業業,生活中兩袖清風,不忘初心,一生如此。于是,歷史不僅銘記住了一個老百姓喜愛的好官,還為我們誕生了一個非常清新的成語。成語應該為“一清二白”四個字,其“清”是清澈透明的意思,比喻一個人做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廉潔正直,一塵不染。
“一清二白”比喻一個人做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廉潔正直,一塵不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