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益州(今四川一帶)有個才子名叫張松。他自幼聰慧過人,博聞強記,看過一遍的書籍往往能夠過目不忘。張松不僅學識淵博,更有一種特異功能——一目十行。
有一次,劉備攻占益州之后,為了了解當?shù)氐娘L土人情和治理策略,急需閱讀大量的文獻資料。劉備聽說張松有此奇才,便派人將他請來,希望他能協(xié)助整理這些繁雜的文獻。
張松來到劉備的府邸,看到堆積如山的竹簡和帛書,他并未顯露絲毫驚慌。劉備疑惑地問道:“張先生,這些書籍數(shù)量龐大,不知你可有良策快速整理?”
張松微微一笑,答道:“主公勿憂,我有一技可助快速瀏覽。”說罷,他坐到書桌前,開始翻閱書籍。只見他的雙眼如電,掃過一行行文字,幾乎是瞬息之間,便已翻閱完一頁。他的手指在書頁上飛速滑動,仿佛每一頁的文字都在他的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劉備和在場的眾人看得目瞪口呆,他們從未見過如此神奇的閱讀速度。不久,張松便將所有文獻瀏覽完畢,并根據(jù)其中的內(nèi)容,為劉備詳細解析了益州的歷史、地理、民俗以及治理策略。
劉備聽后大為贊嘆,對張松的才華佩服得五體投地。從此,“一目十行”的張松名聲大噪,成為后世傳頌的佳話。而張松的這種快速閱讀技能,也被后人視為一種極高的學問造詣和才智的體現(xiàn)。
“一目十行”意思是看書時同時可以看十行,形容看書非常快。它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閱讀速度極快,聰明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