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朝時期,有一位名叫智明的賢臣,以其超凡的智慧和獨到的見解而聞名于世,備受國君的器重。
有一天,國君頒布了一項新的稅收政策,但內容又長又復雜,導致官員和百姓們都摸不著頭腦。大家紛紛議論紛紛,擔心政策的執行會出現不必要的麻煩。
智明得知后,決定以一種幽默的方式來解釋這項政策。他找來一塊巨大的木板,用醒目的顏色畫出了一幅幅生動的圖畫,每一幅畫都代表了一個稅收環節或規定。他還用幽默而簡潔的語言在旁加以說明,使得整個稅收政策的流程和要點一目了然。
智明將這塊木板放在宮廷的顯眼位置,讓所有人都能看到。官員們和百姓們紛紛前去觀看,他們驚訝地發現,原本晦澀難懂的政策在智明的解釋下變得如此幽默風趣。大家紛紛表示,這樣的解釋方式讓他們更容易欣然接受新政策。
國君得知此事后,對智明的做法大加贊賞。他意識到,用幽默的方式來傳達政策和法令,不僅可以減少誤解和疑慮,還能增強國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從此,智明的“一目了然”解釋法成為了朝廷的一項傳統。每當有新的政策或法令頒布時,官員們都會采用類似的方式來向百姓們解釋,以確保政策的順利執行和國家的穩定發展。
“一目了然”這個成語就來源于這個幽默的故事,用來形容事物或情況非常明顯、容易看清楚。它告訴我們,在傳達信息或解釋問題時,應該采用幽默風趣的方式。它還形容事物、事情原委很清晰,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