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一石二鳥”意指一個行動或計策同時達到兩個目的,非常經濟有效。
在古代的一個村莊里,住著一個聰明的年輕人,名叫李智。這個村莊經常受到兩個問題的困擾:一是河流中的魚群經常破壞河邊的農田,二是村莊附近的森林里住著一群猴子,它們經常偷吃村民的莊稼。
村民們為了解決這兩個問題,想了很多辦法,但都收效甚微。李智決定要找到一個能夠同時解決這兩個問題的方法,實現“一石二鳥”。
經過觀察和思考,李智發現魚群之所以會破壞農田,是因為它們被河中的倒影吸引,而猴子則是因為森林邊緣的莊稼容易獲取。于是,他設計了一個計劃:在河流和森林之間建立一個大型的果園,種植既吸引猴子又對魚群無害的果樹。
李智向村民們解釋了他的計劃,大家雖然半信半疑,但還是決定試一試。果園建立后,猴子被果園里的果實吸引,不再去偷吃農田里的莊稼。同時,魚群也被果園中的倒影所吸引,不再破壞河邊的農田。
這個計劃不僅成功地解決了猴子和魚群的問題,還為村莊帶來了額外的好處——果園里的果實成為了村莊的新收入來源。村民們對李智的聰明才智贊嘆不已,他的名字和“一石二鳥”的故事也成為了村莊的傳奇。
這個故事展示了“一石二鳥”這個成語的含義,即一個行動或計策同時達到兩個目的。李智的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復雜問題時,我們應該尋找能夠同時解決多個問題的方法,這樣不僅能提高效率,還能帶來額外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