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意指話說出口后,就無法收回,強調說話要慎重,一旦承諾就必須兌現。
在古代的一個小村莊里,有一個年輕人名叫李明。他以誠實守信而聞名于鄉里。一天,村里的長者召集大家開會,討論如何籌集資金修建一座橋梁,以便村民能夠更方便地過河。
在會議上,李明站起來說:“我愿意捐獻一半的積蓄來建橋。”他的話音剛落,村民們都為他的勇氣和慷慨鼓掌。長者微笑著說:“李明,你的話就像‘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我們相信你會兌現承諾。”
李明回到家后,開始整理自己的積蓄。他發現自己的積蓄并不足以支付他承諾的一半。他陷入了兩難的境地:如果反悔,就會失去信譽;如果堅持,他將一無所有。
經過深思熟慮,李明決定遵守承諾。他賣掉了自己的房子和土地,將所有的錢都捐了出來。村民們被他的行為深深感動,紛紛伸出援手,幫助他重建家園。
橋梁建成后,李明的誠實和守信成為了村里的傳奇。他的故事被后人傳頌,成為了“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這個成語的生動詮釋。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意味著一旦話已經說出口,就像四匹馬拉的車一樣,無法再追回。這個成語告誡人們說話要謹慎,一旦承諾了某事,就應該盡力去完成,不可輕易反悔。